第十六章
重生之积木 | 作者:搭积木 | 更新时间:2017-10-01 04:10:50
推荐阅读:
厂址,当然首选陆家嘴。现在这里跟棚户区差不多,联系当地街道办事处,很容易就划拉了一大片旧房。联系严萍父亲的建筑队,拉起人马拆迁,改造,投了一千多万在浦西兴建一个小新村,安置拆迁的人口。这片地皮就算姜家的了。
工厂建设的同时,沈建英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培训工人。
她在启东的工厂,原先都是招熟练工。后来觉得熟练工太贵,打起培训的主意。如果招生手培训,工资要低得多。
姜斌没有反对她的意见,虽然他明知道这个行不通……现在劳动法规还不完善,把生手培训成熟手后,工人又不是傻子,不跳槽吗?直接跳槽到其他工厂,就是熟练工的工资。而培训方根本没有什么办法来遏制。
现在沈建英只能扣押身份证。办公室有个保险柜,里面一叠叠身份证件。工人主要是从保姆介绍所招来的。安徽的最多,还有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
“扣身份证没用的,你知道这身份证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有很多冒名顶替的,篡改年龄的……外地这方面管很混乱。”姜斌不是第一次反对扣身份证了。
沈建英也没办法:“这些人又交不起押金。我也没空去他们家乡抓人,你说怎么办?”
姜斌:“我觉得干培训这个活。不是好主意……还是直接找熟练工干脆,就算要培训,也不能个工厂全部都是生手,一半一半地比较好。”
沈建英:“先培训着看吧。反正厂房建好还要一段日子吧?”
姜斌:“是啊,你打算把这些工人放哪儿?”
沈建英:“我原来安排了一个地方,打算办厂的,现在可以用来做培训基地。已经买了些旧设备。”
姜斌:“……旧设备?那么新厂你不也买旧设备吧?”
沈建英:“原来过,那时候资金不充裕。现在就没关系了。当然是买新设备的好。”
沈建英在大场租了个厂房,现在有几十个女孩住在那里。
江南买了辆子弹头,四十多万。专门请了个司机照顾着。这几天他们几个轮流到厂里去视察。
沈建英的弟弟沈建平现在管着这个培训基地,女孩们叫他厂长。
姜斌地礼车和跑车都走不了这条路,路况太糟糕,只能蹭江南的车。第一次去的时候,江南在车里装了好大一包熟食,还有一箱啤酒。
姜斌:“厂里条件那么差?还要自带干粮啊!”江南撇嘴:“这是给我舅舅的,他就这点爱好,每顿无酒不欢。我是不喝酒的,你几时见我喝过酒?”
沈建英:“江南是不能喝酒的。他以前得过肝炎。一喝酒就要命了,你以后千万千万不要给他喝酒。”
姜斌:“可惜了,我还收藏了不少名酒,最便宜的也要上千美金。”
工厂地周围,还是农田。这家工厂本来是个机修厂,修拖拉机之类的农用机械。经营不善处于半关闭状态,沈建英没花多少钱就租了下来。
厂里请了几个老师傅,有专门做机械修、设备维护的保全工。设计样板的打样工,还有后续质检的修补工,都是退休的老法师。维护设备的两个师傅,沈建英开了7元每月的工资,打样的更贵,2元每月。修补工是个老太太,和打样工是夫妻。算是附带招进来地,也能拿元每月。
现在国营工厂里的普通青工,工资在一百元左右。
这些老师傅,都是沈建英以前在服装厂工作时的同事、前辈。
还有,在工厂做门卫的一个老头,是沈建英开户银行信贷的亲戚。这也是硬塞进来的。
工厂里还有两个当地的青年,一个做杂务工。一个做机修工兼电工。这两人是这家工厂原来的职工。当地部门塞进来地。
女孩们分成几个人堆,唧唧喳喳的吵个不停。安徽帮一伙。湖北帮一伙,四川帮一伙……
打样师傅在做老师,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夹杂着大量沪语,还有些洋泾浜英单词,底下的“徒们”听得莫名其妙,老师也越说越心烦。
江南和沈建平在搬东西,等姜斌逛了一圈回来,沈建平指着他对江南说:“你看看,这才是大老板的样子,我们力气活都干完了,他跑过来瞄一眼,验收一下……”
江南大笑,姜斌也有点不好意思:“哈,我没注意你们在忙,都弄好了吗?”沈建平又笑,姜斌才发觉,这句话说的也有问题,又有点指手画脚的含义了。
天气刚刚入秋,沈建平还光着膀子,干出一身汗。他也是有插队落户经历地,和姜斌的父母差不多,只是没有去边疆那么远,是在内地农村接受的再教育。常年体力活干下来,身材有板有眼的。
姜斌:“厂长身体不错嘛,这把肌肉,可以去参加健美赛了。”
沈建平叹息:“身材好有屁用,我现在最头疼的是牙口。最近又开始牙疼,又要去拔掉一颗大牙了。再拔下去,以后怎么过日子啊!下酒菜都嚼不动。”
门口晃进来几个三十来岁的当地妇女,手里抓着把瓜子在啃,瓜子皮喷得满地,进厂区后四下乱瞄。
姜斌纳闷了,不是有门卫吗?
“喂!你们干什么的?这里是工厂,谢绝参观,出去!”姜斌挺看不惯这种无聊三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