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京城传》

《京城传》号外篇

《京城传》 | 作者:空森林 | 更新时间:2017-04-26 17:52:55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读者对于《京城传》的喜爱与支持。这本书是以北京为背景的,而且是以北京的一些神话传说为基础的,如果对北京不了解的朋友,读起来未免有些生疏。也怪我没有提前和大家讲明。那下面我就将本书里写过的内容及其相关的一些故事和大家说一下。这样更有助于大家读懂《京城传》。

  一·高亮赶水

  不知道是在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前,反正北京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这么说:当初的北京可苦了。那时候,北京是一片苦海,人们都管它叫“苦海幽州”。老百姓们没法子,只好住在西面和北面的山上,把这片苦海让给了龙王。于是,龙王和龙母就带着儿子、儿媳妇、孙子和孙女占据了苦海。躲到山上去过日子的人苦到什么份上呢?苦到用泥做锅,用斗量柴的地步。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代,苦海幽州来了一个穿着红袄短裤的小孩,名字叫哪吒。哪吒一到,就跟龙王、龙子打起来了。整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最后哪吒拿住了龙王、龙母,放跑了龙子、龙孙。这龙王、龙母被拿住以后,水就平下去了,慢慢地露出了陆地。接着哪吒又封闭了各处的海眼,把龙王、龙母关在一处大的海眼里,上面砌了一座大白塔,叫龙王、龙母永久地看守白塔。从此,这个地方就不叫苦海了,光叫幽州。后来,慢慢地有人在这里盖房子安家,于是就有了人家,有了村子,有有了镇子。日子一年一年地过去了,逃跑了的龙子这时已成为了龙公,他和龙婆带着儿子、闺女躲在西山脚下一个海眼里,一声不响地过日子。他们看着幽州的人家一天比一天多,十分生气,总想出来发水捣乱,淹没这早已不叫“苦海”的幽州。这一天,龙公听到一个消息:人们要在幽州盖北京城。他更生气了,心想:你们把我们的龙宫给平了不算,还要在这里盖城,真是欺人太甚!紧接着,又传来一个消息:说是刘泊温跟姚广孝,背对背画了八臂哪吒城图,并且已经破土动工,着手修建了。于是,他就跟龙婆说:“幽州这地方,要是修起八臂哪吒北京城,咱们就甭想再翻身啦!”龙婆说:“算了吧,他盖他的城,咱们住咱们的海眼龙宫,别找麻烦了。”龙公一跺脚,生气地说:“这叫什么话?我不能瞧着他们过好日子!我要趁八臂哪吒城还没盖起来的时候,把城里头的水都收回来,叫他们活活地渴死!”龙婆情知拦也拦不住,就只好由她丈夫的意了。龙公、龙婆算计好了主意。第二天一清早,龙公扮作乡下人进城卖菜的模样,推着小车;龙婆拉着小绊儿,车上装满了青菜;龙儿、龙女在后面跟着。就这样混进了京城。龙公推着车子进了北京城,他哪有心思卖菜?他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把一车青菜全都倒在了地上。然后,龙公和龙婆带着龙儿、龙女,在城里转了个圈儿,按照事先合计好的办法,龙儿把城里所有的甜水都给喝干了;龙女则把城里所有的苦水都给喝净了。随后,龙儿、龙女变成了两只鱼鳞水篓,一边一个躺在车子上。龙公推着车子,龙婆拉着小绊儿,出了西直门,扬长而去。这时候,刘泊温修造好了八臂哪吒城,正带着监工官、管工官们修皇宫呢,忽然有人满头大汗地跑来报告:“禀报大军师,大事不好!现在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水井全都干了,请大军师赶紧拿主意!”刘泊温一听,也着了慌,他心里琢磨:准是这座八臂哪吒城招了龙王一家子的嫉恨。刘泊温便赶紧派人分头到各城门查问门领官,今天有没有什么模样特别的人出入城门。许多人奉了大军师的分派,骑着快马到各城门盘问。不大工夫,人都回来了,说是其它各门都没有异样的人出城,只是在西直门看见一个罗锅儿老头,推着一辆独轮车,前边还有一个老婆婆拉着小绊儿,车上放着两只水淋淋的鱼鳞水篓,在前一个时辰,出西直门去啦。门领官还说:那两只鱼篓很特别,看着分量不大,可那老汉推着车子显得挺费劲呢!刘泊温听了,点了点头,说:“好一个狠毒的孽龙!现在只有派人赶紧把水追回来。”监工官说:“怎么个追法呢?”刘泊温说:“追水这件事也难办也好办:难的是追水的人如果被孽龙看出来,就会被他放出来的水给淹死!说好办呢,只要两枪扎破鱼鳞水篓,不管后面有什么响动,千万不要回头,径直往回跑,到了西直门就平安无事了。”大伙听后都摇头说:“真不容易!”刘泊温急得直跺脚,说:“这事儿可紧急啊,如果孽龙把水送进海眼里,就再也追不回来了!哪位敢去?”大官、小官你瞧着我,我瞧着你,谁也不搭腔,可把大军师急坏了!这时候,只听一声清脆响亮的答话声:“大军师,我愿意去追孽龙,扎破他的鱼鳞水篓,把水追回来!”刘泊温一瞧,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工匠,大眼珠子,脸上透着精神。刘泊温高兴了,就问:“你叫什么名字?”这人回答:“我叫高亮,是修皇宫的瓦匠。”刘泊温点了点头,马上打兵器架上拿起一条红缨枪,递给了高亮,说:“你一切要小心,我带着人在西直门城上给你助威。”高亮接过了红缨枪,答应了一声:“军师请放心吧!”骑上马,头也不回地出了西直门。出了西直门,高亮可为难了:往北是北关,是通西北的大道,可以到玉泉山;往西是西关,是通西南的大道,可以到西山、八大处;往南是南关,是通正南的大道,可以到西直门南边的阜成门。到底往哪儿追呢?这可是打闪认针的时间啊!他忽然想起:军师不是说了吗,孽龙打算把水送进海眼里去,海眼只有玉泉山有。对!往西北追!高亮赶紧往西北就追下去了。高亮托着红缨枪,追了没有多大工夫,眼前出现了一道夹沟子,两旁高高的土坡,中间一道窄窄的夹沟,只能通过一辆小车,连马拉的大车都过不去。旁边还有两条路,孽龙走的是哪一条呢?这时候,土坡上有几个种地的农民正在说话,一个人说:“这两只水篓子很特别,怎么一闪一闪的象龙鳞哪?”另个人说:“我真纳闷,玉泉山那边有多少甜水啊,为什么老头儿一个劲儿地推着两个水篓子往西北跑?”这一个说:“真难为这老头儿、老太太,推着两篓子水,这么快就过了咱们这车道沟,那么大岁数还真有把子力气啊!”高亮听了这话,情知孽龙是过了车道沟往西北去了,他一声不响,托着红缨枪就穿过了夹沟子,往西北一直追了下去。追了不多远,眼前又出现了一大片柳树林子,树林子把路给岔成了两股小道,高亮不知道孽龙往哪条道儿上去了。正在发楞的时候,柳树林子里有小孩子说了话:“喂,拿大扎枪的哥哥,你给我们练一趟呀!”高亮一瞧,大树底下有几个小孩子,拍着手朝他乐呢!高亮心里一动,马上高了兴,说:“小兄弟们,我回头给你们练枪,请你们先告诉我,有一个老大爷和一个老大娘推着水车子,打这儿往哪条道儿去了?”几个小孩子抢着说:“往西边那条道儿去了!”高亮说了声“劳驾”,就往小孩儿指的这条道儿赶下去了。后来,这个地方就叫了“大柳树”。高亮往前追着追着,发现了一片没水的泥塘,泥塘中间有水车印儿。高亮端详了一下,心里明白了:原先这一定是个池塘,孽龙车子从这儿路过,他连这点水都不肯留,也给取走了。好狠毒的孽龙啊!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南坞”。高亮飞马越过了池塘。为了追回城里的水源,不顾一切地追了下去,不大工夫,又碰见了这么一处泥塘——这个地方后来叫“中坞”——车子印儿也深了,脚印也多了。高亮知道:孽龙一定是劳乏了,不然哪会踩这么多,这么深的脚印儿,趁这时候快追,一定能追得上。高亮使足了劲,往前直追。不久,就追到了玉泉山前。高亮手搭凉棚仔细一瞧,远处果然有个装着鱼鳞水篓的小车,一个罗锅老头儿跟一个老婆婆正坐在地上擦汗呢,不用说,这就是龙公、龙婆,他们一定是累乏了。高亮心里是又高兴又紧张,他哈着身子,钻进了高粱地,绕到龙公、龙婆的后面,猛然一挺身子,举枪就扎,一枪就扎破了一只鱼鳞水篓,水哗的一下就流了出来。高亮举枪要扎第二个,可哪里还有水篓,只见一个腆着肚子的小伙子,滋溜一下就钻进玉泉山海眼里去了。这时老龙婆抱起扎破的水篓,跃过北面的山头,奔向了黑龙潭。这些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那速度真是快如闪电。高亮心想:扎破一个篓子,怎么交差呀?这时就听龙公大喝一声:“坏我大事的臭小子,你还想走吗?”高亮打了一个激灵,转身提枪就跑,后面象涨潮一样的大水就追下来了。高亮紧跑,水紧追;慢跑,水慢追。眼看就到西直门了,他看见城墙上的刘泊温了,心里一高兴,没留神回头看了一眼,不想就被无情的大水给卷走了。(转载)

  二·钟楼娘娘

  以前,住在北京城和北京附近的人,每天晚上7点钟,都能听到“邪!邪!邪!”的钟声,很动听。这时候,妈妈们就会对孩子说:“睡觉吧,钟楼打钟啦,铸钟娘娘要鞋了,快睡吧,别吵了铸钟娘娘。”相传,很早以前,还没有钟表时候,各地都有一个鼓楼,每到定更(晚上7点)天,就开始打鼓,人们就知道时间了。京城的鼓楼很大,皇帝嫌太孤单,传下圣旨,要求铸造一口一万斤重的大钟,再建一个钟楼。大臣接过圣旨,就把全国有名的铸钟匠人召集到京,命最著名的工匠老邓为工头,带领大家铸钟。人们先在鼓楼西面开了一个铸钟厂,一批人就吃住在厂里,埋头干起来。20天以后,一口大铁钟铸成了。大臣忙请皇帝去看,本想领功请赏,没想到皇帝一看那黑黝黝的大钟,就很不满意,再一听钟声,生气地说:“这是什么声音?真难听!别说全城人听不见,连我皇宫恐怕也听不到。再给你三个月期限,铸一口一万斤重的铜钟,要让京城四郊都听得见。”说完,怒气冲冲地走了。大臣吓坏了,忙责令工匠们按皇帝的旨令,铸一口大铜钟,还威胁,铸不成要杀头。老邓只好又带领工匠们加紧干起来。可是两个月过去了,不是铜汁凝不上,就是铸不成钟样,化了铸,铸了又化,反反复复,眼看限期临近了,还没看到铜钟的影子。老邓整天愁眉不展,妻子、女儿也陪着他掉泪。这一天,是期限的最后一天。前一天晚上老邓没有回家,把邓姑娘母女急坏了。天一亮,邓姑娘就要去铸钟厂看看爸爸,妈妈劝不住,只好任她去了。来到铸钟厂,在化铜炉前,她看到了满头大汗的爸爸和一个个疲惫不堪的工匠们,心里很难过。这时,一个工匠说:“完了,铜汁怎么也不对头。太阳一落山,我们也就没命了。”邓姑娘看看爸爸和他的伙伴,心都要碎了。她想,这么好的叔叔伯伯们,就要为了一口钟而丧命,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呢?想到这里,把心一横,向化铜炉跑去……等老邓反应过来,只拿住了姑娘一只绣花鞋。老邓悲痛欲绝,工匠们也陪着落泪。正在这时,忽听一个年轻工匠喊起来:“快看,铜汁变样啦!”大家一看,果然,铜汁放出异彩,很像能铸成钟的样子。大家擦干了眼泪,马上动手铸钟,终于赶在太阳落山之前铸成了一口大铜钟。从此,每到定更,就能听到那“邪!邪!邪!”的钟声,老妈妈们就会伤心地说:“铸钟娘娘又要那只绣花鞋啦。”如今,铸钟厂取消了,但还留有“铸钟厂”的地名(在北京旧鼓楼大街)。在“铸钟厂”里人们还能看到一座“铸钟娘娘庙”。(转载)

  之前《京城传》的故事主要就是以这两个传说为基础编写的,如果今后再遇上相关的传说,我就会在树立写明白,免得大家读不懂。再次感谢大家对《京城传》的支持。谢谢!

  空森林
《京城传》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_jingchengchuan_/,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