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术溯源一
国术天歌 | 作者:天歌一曲 | 更新时间:2016-04-03 05:30:48
推荐阅读:
国术能变化气质!
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多数社会上的人提起武术,想起的都是彪形大汉,雄赳赳气昂昂,甚至横行霸市一介武夫的形象。这不得不说是国术的一种悲哀!
事实上,国术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却有一定的脉络可循。此时此刻走出心魔的张钺,却进行了长足的思考和整理!
必须整理!张钺的国术道路,已经走到了一定的程度。从正面效果讲,他已经在暗劲二层,拿出去,已经是高手级别。高手之后是什么呢?
当然不会是星星哥说的高高手了,而应该是宗师!当然,高手是有层次的;宗师也是有高低。
一个宗字,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宗,通常大家都可以理解为宗门,宗派,也可以有传宗接代里的宗。但是这些词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体系’。
张钺的国术之路,再往前面走,就更加的艰难和无头绪了!这点张钺自己都深深的体悟到了。国术是形神结合的,今天走到暗劲第二层,张钺能感受到身体上的变化,是越来越难以体察了。为什么呢?恐怕和‘神’这个字有关!
而神是否就纯粹是精神,是思维,是意识的综合呢?以张钺的感受,这里面恐怕不止如此,内里是大有文章的。这种感觉,不是真操实练,一步步的感受过来,旁人是无法体会的到,表达的出的。
想要进步,就必须参透这些东西!这就逼着张钺不得不进行源头上的探讨!
有一本书叫《帝王统录》,引《教访记》道:“昔阴康氏,次葛天氏,元气肇分,灾沴未弥,民多重腿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是始制舞。”这里的舞,就是其它记载里的‘阴康大舞’。那是大洪水时代,中原地区多阴雨,湿气非常之重,原始的人民因此容易筋骨蜷缩生病,而以阴康为首的一批人,就针对这种情况创编了一种‘舞’。大家仔细的看看,这个舞不是拿来看,饱眼福和吃饱了没事消遣的,而是拿来活动血脉治病的!
这个舞就是国术的初步吗?不是!但是是导引的雏形!而国术却是由导引演化而来的!导引从雏形的‘阴康大舞’生成之后,经过了一个很长进程的发展和完善,到西汉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的系统,这个从西汉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幅帛画《导引图》可见一斑。但是真正大家都能熟知的,却是东汉!
华佗五禽戏!这恐怕是中国人有点点历史知识都会知道的了!导引为世人所知的基本都是由它而来。
从阴康时代到东汉,其中足足有两千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又是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呢?不知道!因为无史可考!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华佗的五禽戏,这是医家的与导引结合;那么搏击与导引的结合呢?
活多或少的从典籍中都可以看到,在华佗之前,已经有了武术的产生!如东周时期流行的配剑出游,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都可以看到武术搏击的影子!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代表而已。武术搏击的产生,其实从有战斗有战争的时候就开始诞生了!这个战争,不只是人和人的战争,是从人和野兽争夺生存环境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搏兽,当争到了生存之地,到人与人争发展之地,搏击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和发展了!那时的武术,是争斗之术!而当武术搏击和治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赋予了养生的效果。
事实上,众所皆知的少林拳法和少林《易筋经》,就是这种产生的代表!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件很滑稽的事情!那就是达摩创编了《易筋经》只说!
张钺认为,这纯属放屁扯淡!
菩提达摩,禅宗初祖,跋山涉水的来到中国传播佛法,是可敬可佩的,张钺尊重。但是说《易筋经》就是达摩所创,张钺是坚决予以打击的!
首先,达摩并不懂武功,最少,不懂今天流传下来的少林武功!有人肯定会对这个观点进行强烈的反驳!
“达摩面壁能静坐九年,这没有功夫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想当然的反对强调,是最容易受到追捧的!事实上,如果用这条来证明达摩会武功,反而会成为反证!懂国术的人,都可以想象的到,就算一个国术高手,哪怕今天张钺的国术暗劲二层,让他去静坐九年,什么功夫都废了!
当然,从丹道修炼静坐到佛法中的禅定静坐修炼来讲,这种修炼是可以让人达到‘形死神活,内中生机流动的’大境界的!但这跟国术有什么关系?跟武功有什么关系?内中生机勃勃,是可以极大的促进身体机能,国术本身也有这种练法和追求!可国术,终究是要形于外,通过肢体筋骨来体现的。
怎么个说法?内中生机勃勃就像我们平时说一个人很有精神,但一个人很有精神,并不代表强健!很有精神的人,并不一定力气大。这是一个比较粗浅的比方。
事实上,少林武功和《易筋经》,倒是跟华佗五禽戏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一种感觉,张钺并没有什么可推敲的论证去说明!但是少林拳的传承比较出名的拳法,一向是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事实上,少林的传承武功,除了这五拳有可圈可点之处,今天传下来的什么大小洪拳,看家拳,醉拳等等,都已经找不到和国术有太大的契合之处,说到底也沦落为肢体运动了!
当年的白玉峰,除了传下《洗髓经》外,也就传过‘少林五拳’。
五拳和五禽之间,说不上什么一定的必然联系,但如果说纯属巧合,也是有说道之处的!
还有的就是,易筋,洗髓的说法,从来只出现在道家,丹家的专业修炼中,纵观洋洋洒洒的几千佛经,只字无易筋,洗髓的说法出现!对于一个宗教,一个传承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今天的印度,也找不到什么系统的拳术跟今天的少林拳法是相似的。
而有一些牵强附会的国人竟然会说《易筋经》是从瑜伽发展出来的,对此,张钺表示强烈的鄙视!
一点肢体的柔韧极限动作,就是在易筋?怎么不见哪个今天练瑜伽的人力大无比,反而天天是几个娘们在那里拿来掉膘的?中国老早之前的玩杂耍的,唱大戏的,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一点冥想放松就是易筋?中国道家修炼系统在周朝时期发展出来的‘存想’之法,比它不知道丰富了多少,效果比它不知道强多少!
一个各种内容不知道比它强大多少的,一个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的《易筋经》,怎么可能是印度阿三创造出来的?
当年有几个时代,统治阶层特别推崇和倡导佛教,而力贬他家!这才导致了很多本土的东西,不得不依附在佛教之名下,才能得以更为广阔的流传。佛教,不是中国本土的文化!少林寺的初建在北魏,北魏的皇帝姓拓跋,这不是汉人,道家文化,实际上是汉人的文化,对外族来讲,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但又需要一种文化作为统治国家的工具,汉人的文化不适合,只能壮大汉人,所以他们选择了外来的佛教!仅此而已!
所以,这才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实际上不过是靠着佛的地位来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已。
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实最真实的说法应该是‘天下武功出导引’!因为少林武功也是出自导引!
这是张钺明确的第一个国术源头,也就是,国术的基本体系,是从导引发展而来的;第二个源头就是保命搏击之法+导引。这两个源头的第一次结合,便是国术产生的第一步。这个第一步让练习的人能做到身强体健,具备打斗的能力。
导引是属于道家修炼的体系的,是最早的方法之一。道家修炼体系同时还慢慢的演化出了
呼吸吐纳,按摩,辟谷,服气,采气,存思,守一,坐忘,还有行炁,布炁及胎息等法,而这些作为修炼人体,养生全真的方法,都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和保命搏击之术慢慢的结合在了一起!为什么呢?保命搏击,为的是在和野兽,和人的搏斗之中获得生存的机会;这些方法其实也是保命之术,是在人和自然规律的搏斗中,获得生存的机会!都是保命,这在宗旨是共同的,当然能有机的,并且时时刻刻密切的结合在了一起!
同时,战争的发展,也促进了战场保命搏斗之术的发展!因为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斗的对象也越来越有特色,先不说三国时期的战争,本身就存在各类的民族,到汉之后到隋唐之前,基本上就是少数民族的统治占了主导地位,而战斗的主体组成,却仍然是汉人!这就造就了汉族武术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产生!
而战斗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兵器也逐渐的产生。练武的人通常喜欢说的十八般兵器,其实有心人去稍微的考证一下,就会发现,这十八般武器,无一不是某个时代的战场所盛行的!这就足以说明了武术和战场的关系!
止戈为武,这是一种追求!事实上,中国自有人以来,一直都是以暴制暴,这一点,到今天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和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一样,这也是武术的真意所在。以暴制暴,这是武术的‘王道’,是对外的需要;止戈为武,这是武术人的‘内圣’之道,用以自身修养。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就没有不‘以暴制暴’能获得自己的安宁的,这就是战争方式;同样的,也没有一个国家,能通过战争来治理能获得发展和进步的。
以暴制暴和止戈为武,练武的人,如果不明白这相互之间的内圣外王的关系,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武术和修习好武术的。把武术一味的看成以暴制暴的人,终究成为只懂打斗而不知武术真意的武夫;一味的想着武术的本质就是止戈为武的,一生下来,图练几十年,却打人而无力无策,岂不悲哀?
这基本上可以算是国术的第二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