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京南京 第三十章 韩赞周不动声色
最后的汉人 | 作者:问君一语 | 更新时间:2017-05-07 02:55:33
推荐阅读:
韩赞周不动声色:“圣旨说的清楚,已经遣他回老家了,朝廷永不起用。”
百官小小的骚动。
韩赞周望向了钱谦益:“事情紧急,阁老又是临危授命,军国大事都得立即处置。奉上谕,阁老发出的票拟,司礼监今天就在这批红了。”说完,一挥手,立刻有一群太监抬进了两张大案,一左一右摆在了堂中,虽然不比司礼监的,却也是漆黑明亮。
那群太监退出去,立刻又有一群太监捧着各种奏折文书,次第跟进来,一叠一叠放在右边的大案上。另有四个太监各捧信笺和笔砚,放到两张案上,不过有点不同,左边大案上铜砚盒内是朱墨,右边长案上铜砚盒内是黑墨。
看着太监进进出出,百官惊愕不已,要知道本朝之法,内阁和司礼监相辅相制,虽然内阁的票拟司礼监都会批红,但审核的过场还是要有的,相互之间也不直接照面,像今天这样同处一室是有违体制的。
不过并没人表示异议,倒不是因为有上谕,而是百官心中明白,马士英倒了,他的党羽自然也得倒,所留出的要害部位也得一一补了,所以朝堂剧动在所难免,政事也会因为前后任的交接出现短暂凝滞,这种凝滞太平时期也许没什么,但现在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司礼监此举,一来是向天下表明,朝廷大弊革除之后,皇上是如何信任新的内阁新的首辅,以安天下士民之心;二来也是为减少烦琐过程,首先把司礼监和内阁中间的凝滞去除了,在清军过江,天下危急的情况下,尽可能把因朝局异动而引发的动荡,降到最低点,使朝廷能迅速有效的重新运转起来。
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东林人不反对,马士英的党羽早已是魂飞天外,个个脸色灰败的只想着如何脱了这场大难,其他的事早顾不得了。如此大违体制的革变,竟在百官中少有的无异议的被承认了。
韩赞周见安排妥当,便望向钱谦益:“阁老,内阁议事,是不是该请诸位大臣各回本部了?”
钱谦益已完全镇定下来,是骡子是马,既然已经被牵了出来,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他望着百官:“王铎、高倬留下议事,其余的人都回去吧。”
所有的人都是一揖,转身退了出去。
“赵部堂留步。”韩赞周却叫住了赵之龙,对着钱谦益:“为今大事,莫过于抗清,赵部堂掌着兵部,管的是用兵方略,是不是也应该留下来列席会议?”
钱谦益点头:“那赵大人也留下吧。”
赵之龙揖一下,默默站到一边。
百官都退了出去,连侍立的太监也退出去,合上了大堂的房门。只留钱谦益、韩赞周、王铎、高倬和赵之龙一圈的围到了右边的方案旁。
钱谦益望向韩赞周,似乎在等韩赞周首先说话,韩赞周却低下头,一言不吭。钱谦益只好笑一笑,对着大家:“钱某本朽木之才,蒙皇上不弃,委以内阁重任,千头万绪都摆在面前,但清兵过江,国事危急,赵大人,我们就先从兵事说起吧?”
赵之龙一直是沉默,即使是在韩赞周宣读圣旨,百官跪在地上激动汹汹之时,他也是不动声色。现在他抬望着钱谦益,公事公说,没有一丝感情:“阁老,据下官刚刚得到的军报,清军的前锋已经到了镇江城下!”
大家都是一震,钱谦益喉咙发干,枯涩的道“那刘良佐呢?”
“刘良佐行军速度缓慢,兵部严令他必须于昨天傍晚到达镇江,可他却走半天歇半天,说是为了保持体力,随时准备战斗。根据刚刚的军报,他几乎是和清军前锋同时到达的。”
前半段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后一句才让大家的心又放了回去。
高倬望着赵之龙,忍不住道:“形势如此,南京是否应该立即调兵支援?”
赵之龙沉吟:“现在还不必,清军南下的虽有二十万大军,但由于马阁老焚烧了长江两岸许多的船只,因此他们掳掠的船只不足,渡江的速度很慢,此次到镇江的先锋,绝不会超过两万人马,而刘良佐有八万大军,且多是精锐的骑兵,镇江城中还有四万善守的步军,以刘良佐的谨慎小心和统兵韬略,诸公可以放心。
大家又暗暗长出口气,高倬道:“刘良佐是大明精锐,但愿他能不负众望,顶住清军的进攻。”他说话一向是气势十足,但这句话却显出了忐忑。
钱谦益望一眼韩赞周,韩赞周眼观鼻,鼻观心,像老僧入定一般,还是没有说话的意思。钱谦益只好自己接着问:“赵大人,是不是说镇江现在已经发生战斗了?”
赵之龙侧过头,望着从窗外射进的晨光:“不错,根据最后的军报,刘良佐摆出阵势,准备吃掉清军的前锋!”
镇江。
晨日刚刚从东方升起,摄人心魄的军鼓声立即淹没了城下那一片江南少有的空旷天然战场!
明军有八万,都是背负弓箭,手持长刀的骑兵,一眼望去,只见旌旗招展,刀枪映日,八万骑兵整肃的列为三大方阵:左右各有两万是侧翼,中军方阵则是刘良佐亲率的四万精骑,在最前方,四个精锐的百骑方阵护卫着一面迎风矗立的“刘”字大纛旗!旗下,有一个骑着斑驳大马的重甲大将正举着望远筒向前方远望,便是总兵提督官-刘良佐了。
明阵的后方,是高大的镇江城墙,城头军士林立,刀剑密布,座座箭丘隆起,连排弓弩手引弓待发,一尊尊的大炮也已填炮完毕,就等着开炮助战了!
对面二里外,白旗白甲的满清正白旗骑兵宛如白雪铺地,整肃排列,只听号角之声呜呜不绝,开始做战前的准备和鼓动。
明军大纛旗下,刘良佐放下手中的望远筒,脸上满是沉思之色。旁边的一个将官:“大帅,清军只有一万来人,立足未稳,我军趁势掩杀,必可大胜!”刘良佐沉吟:“稍安勿躁,这是满清正白旗的精锐骑兵,我们不可轻敌。”
将官:“清军缺少船只,渡江缓慢,却又急不可待的把过江的人马都派了出来,如此的顾头不顾后,难道他们真想用这区区的一万来人,攻下我镇江?”
刘良佐不理他,遥望着对阵:“清军的主将是多铎的女儿,这个消息确实吗?”
又一个将官答道:“确实!斥候反复探察过了,确是多铎的女儿铁银花。”
刘良佐沉吟着:“这事大不寻常,多铎的女儿就是一个十七八的黄毛丫头,如何能当此大任?”
将官:“据说是犯了大错,多铎显些将其斩首,现在带兵为前锋,乃是带罪立功,不过她的副将却是满清名将爱星阿。”
这时,一骑马飞驰而来,到刘良佐面前,马上的斥候飞身而下,单腿跪地大声而报:“禀大帅!清军阵后并无后续人马,最近的一个据点,尚在百里之外!”
刘良佐:“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