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第五章 生活百科 第二节 生活理财小窍门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 作者:书凡 | 更新时间:2017-05-01 17:14:38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快捷键:→)
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自己财商

  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所设立的各门学科中,从没有对我们进行过财商教育。这也许是受了中国一句老话“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人们总觉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离金钱越远越好;至于理财能力,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似乎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专心,才能纯洁心灵。事实远非如此,很多成年人大多有这样一种体会,改革开放以后,突然感觉自己在消费、金融管理等知识面前一片茫然,不得不花几倍的力气去补习,否则就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如果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们尽可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来增强‘财商’吧!因为‘财商’可以创造财富。那么,什么是“财商”呢?

  财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我们,要怎样来培养自己的财商呢?

  首先,要对金钱的获得有明确的认识:

  第一,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我们树立劳动观念,比如在北京财商举办的夏令营中,通过舞台剧表演、采摘劳动等形式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劳动的不容易,知道钱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会学珍惜自己的劳动,并有了节约意识;

  第二,不随便伸手跟父母要钱,合理控制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在家长的帮助下制订短、中、长期的储蓄目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

  其次是如何使用钱:

  第一,讲诚信,信用是有序社会的强力支撑,在经济发达、法规健全的社会里,信用体系是以制度为基础的,比如,在美国,如果一个人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可能会断送他一生的经济生命,我们国家的诚信制度也开始起步了,从现在起,我们也要做到讲诚信,与国家的信用体系同步成长,这对我们成年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平时我们可以从“说话算数”等小事做起,养成守信这个做人的起码规矩。

  第二,学会做预算,在父母与老师的帮助下区分哪些是我们“想要的”或“必要的”,以此作为量入为出、合理开支的依据;

  第三,提高辨别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时,不要迷信,我们应作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平时可能向家长请教买东西为什么要讲价、怎样讲价,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用钱态度。我们身边很多同学在独自买东西时无论价钱怎样,只要自己喜欢就会去买,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讲价的概念,有的甚至羞于讲价,无形中浪费了很多钱。

  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情况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可接受的程度分析,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会经历4个阶段:6岁以前的萌芽期,6~12岁的确立期,12~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升华期。

  西方把萌芽期和确立期的教育十分重要,不同的年龄对理财要有不同要求: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识别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卖旧物获得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由上述计划可看到,西方社会对孩子的经济意识教育比较看重,这与西方社会商品经济发达有关。为此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钱和日常密不可分,小孩的观察能力很强,对钱产生的举动早于其他事物,因为钱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好处和利益。家长只要带孩子逛几次商店,钱的用处便牢牢树立在他们心中。

  2、钱的知识与道德教育有紧密联系。孩子懂得钱应该经过劳动赚得后,便产生爱惜钱的心理,引起储蓄行为,避免浪费。我国当前某些学校学生对钱毫不珍惜,任意挥霍浪费,与缺乏理财教育有关。据报载,某市小学生流行收集《水浒》人物套画,扔掉干脆面,浪费惊人,完全没有爱惜钱的意识。

  3、懂得节约钱,计划开支,是很好的习惯。将来长大后有助于从事财会经济工作。知道自己挣钱,培养独立精神。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时代,祖父每周给他10美分零用钱,到周末检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头卖报,养成劳动赚钱的观念。

  今天看来,小洛克菲勒的童年不仅对他日后成为商业巨头有很大意义,而且对我国儿童的经济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4、通过理财教育,了解商品社会,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打破传统观念对理财教育的束缚,转变思想,为将来学生*社会作好准备。

  借鉴外国中小学生的理财教育

  1、美国理财教育信条是“要花钱打工去”

  现在,给孩子讲授理财之道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为此,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明白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一般的美国人都没有“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学会自立,应该有工作的**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美国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但父母投资在子女身上的费用却愈来愈多。有感于孩子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美国的大多数家长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除了让子女具有良好的学历与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子女的理财智商,培养一个可以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创造财富、面对未来的成功者。在美国,即使非常富有的家庭也不会随意给孩子零花钱。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更加严格。家族中流传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即家长每周给孩子零花钱l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而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要交给家长审查,如果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他们的孩子成年后都成了企业经营的能手。

  2、英国理财教育理念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作为发达国家,英国人的这种精打细算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虽然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计算,每人每月能挣3万多元。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尤其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年轻的时候,她们积蓄钱财,省吃俭用,热衷于在各地购买房产。退休后,把多余的房产出租或出售,获得大量收入。

  英国人把他们这种理财理念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传授给了下一代。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3、日本的理财教育着重在“小鬼当家方知柴米贵”

  在日本,理财教育是从娃娃开始。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人疯狂投资、投机、拜金,一度被人们揶揄为“经济动物”。20世纪90年代,随着*崩溃后,日本经济—蹶不振。在饱经风霜之后,理财、持家、经营方面的常识已深人人心。日本人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所以他们十分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使孩子们熟悉理财、亲近理财和热爱理财。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父母从小要求孩子遵守原则,比如自立求生、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在金钱管理方面,他们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等孩子渐渐长大后,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记录每个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那叫“零花钱小账本”。在日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钱包,如果他们节省使用,加上每年得到的压岁钱,那么几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储蓄。

  日本的学校不仅把理财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率先将它付诸实践。世界最大的民间非盈利机构——青少年成长中心,在日本教育部、品川区政府和世界顶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的资助下,首次在日本办起了一个“学生城”。繁华的商业街被搬到了学校里,学生们在缄中的银行、便利店、公司中努力“工作”,作为社区一员,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让孩子们对大人的世界、赚钱的甘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将来的健康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如何理财

  1、中学生的理财观念须加强。

  如今我们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不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吃饭穿衣、读书学习,而我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我们看到漂亮的衣服要叫父母买、同学的手机很时尚也想要一个,我们却不知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如果从小不会计划用钱、只会大手大脚花钱,缺少理财观念,会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2、如何创造财富。

  金钱和家里的物质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父母的劳动所得。父母亲对自己在学习方面取得的成绩而给予的奖励,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我们应不在乎奖励的多少,而应把奖励的小钱积存起来。这样来体会劳动创造财富,不会再乱花钱了。

  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学会记帐,看看自己的辛苦所得都花到哪里去了,哪些钱花得比较值得,哪些钱花得不应该,经常进行比较、总结会增强我们的理财意识的。

  3、如何留住财富。

  我们和父母一块吃饭时,可以向父母探讨花钱的一些学问,父母这方面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多了。“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比如购物怎样少花钱多办事。

  同时,我们去了解银行的存款利息,与父母商量怎样存款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息。单一地把钱留在家里是不会下金蛋的,只有把余钱存到银行中去才会钱生钱的。当然,也可以投到股市中去、或买债券等,不过后两种方式获利较多,但同时风险也大。

  4、如何用好财富。

  建一个家庭每月生活开支统计表;把每天的“吃穿住行用”的支出项目都列落出来,到月底再进行各项支出的汇总,会发现月支出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会更加体会“花钱如流水”。另外,会发现有些钱花得是必须的,而有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有些钱却是很冤枉的、是在浪费钱财。这样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财意识。

  不乱花钱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让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接触金钱的,认为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气的不良影响。这种消极防范导致我们中小学生缺乏经济意识,出现盲目消费,不会理财等现象。其实,作为家庭成员之一,我们不可能不和钱打交道,试图给我们这些中小学生创造一个真空的消费环境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我们适当地注意增强经济意识,对健康成长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辨别和分析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家长都固定地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每次还未到月末,同学们早已将零花钱用年完了。很多同学对“钱该怎么用”这一理财的基本问题存在着种种不熟的偏见和误解,甚至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家长一般不会给太多的零花钱。绝大多数(约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超过100元。

  据调查,在同学们零花钱的支出项目中,经常购买饮食品占被调查人数的70%,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文具,书籍,报刊杂志,磁带和光盘等。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同学存在“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理财意识淡薄是导致中学*财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学所说:“很多同学信奉‘钱是身外之物’,‘出手要潇洒大方’;也有的人认为‘算来算去烦死人’,‘省来省去也省不出几个钱’,还不如‘今朝有钱今朝花’”。

  所以,同学们的零用钱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确的理财观念中被浪费掉了。家庭对孩子理财能力培养的疏漏,是造成中学*财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我们应在父母的指导下,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懂得进行价格比较购物消费;适当加入家里一些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中,了解适度消费的道理,预防,杜绝那些从小就在自家里私下拿钱,在外随意借钱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养成以下良好的理财习惯:

  1、学会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矩。形成正确地花钱,算账的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需要购买东西时,需明白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哪些买了划算。

  2、懂得钱来之不易。要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钱是劳动成果,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找机会参加储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识。如将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友送的压岁钱,贺礼等进行零存整取,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滋味。

  4、获得一些投资知识。可以集邮,集币等,有机会可以学习购买基金,债券。

  5、合理利用好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交通费,以及同学间小额募捐等。

  现今世界,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专家建议:在孩子*岁就应当注意培养其理财意识,而到了中学这一理财观念的形成和定型时期,家长和学校也应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一些同学身着名牌,日常生活中比吃比穿比用的现象。其实这与我们中学生的身份是不相吻合的,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学生是消费者,财富来源于家长,那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小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小学生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小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穿的只要朴素大方即可,在我们的校园里以后只能穿校服,这既有整体美,有能彰显我们青少年青春的活力。吃的方面,大家更不能挑食、偏食,吃饱,营养足即可,我校餐厅的膳食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去配制,而有些同学不到餐厅吃饭偏去吃零食,这既是一种浪费和奢侈,也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不利。

  其次,中小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比如走读生的交通用具方面,有些同学看别的同学的车是品牌的,就去盲目攀比,一辆车就花上千,够我们家长一个多月的工资了。同学们,这纯粹是虚荣心作怪,愿我们多为父母着想,学会过节俭的,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生活,不要盲目攀比。

  第三,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小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我们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理财第一方法——储蓄罐

  储蓄罐,储蓄罐又叫存钱罐,是把平常买东西的零钱放进罐子里积少成多,它可以教给我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过去人们把它称为“扑满”,是我国西汉时由民间创制的一种储蓄工具。《西京杂记》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这种用粘土做成的封闭式的小瓦罐,只有进口,没有出口,钱币能进而不能出,储满后,只有打碎“扑满”才能取出钱币,具有防止钱币被耗散的优点,故而受人欢迎,流传至今。现在的储蓄罐有铁制、瓷质、塑料等等,制成的样子各式各样,有制成邮筒、小房子的,也有制成电视机、小动物形状的。储蓄罐不仅我国有,在国外也同样盛行。

  我们可以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储蓄罐,把那些平时用不到的,或是剩下的零花放起来,开始我们的理财第一步。储蓄是理财的基本,对于我们中小学生来说,理财应该从储蓄开始。若孩子能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意味着理财观念已开始萌芽。学会用储蓄罐收集零用钱,自觉或习惯地往储蓄罐里塞零花钱。同时,自己需要花钱时也在储蓄罐里取。养成储蓄和不乱花钱的习惯。

  建立自己的“小银行”

  现在有许多的家庭都为孩子建立了“小银行”,有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建立。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小银行”,它其实是一个带锁的小箱子,除了每星期往银行里放一定数目的钱,每天还会把口袋里的一些零钱放进去。然后,每月清理一次,把里面的钱与一定数目的钱相匹配,然后存进银行中专为孩子准备的定期储蓄账户。孩子三四岁时,可以数一般的分币和毛票了,家中的这类钱币就由孩子存进“小银行”。日常允许孩子用“小银行”中的钱买2元左右的东西,其他的仍存进银行作长期储蓄。

  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给我们建立,那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自己建立吧。

  首先,我们要准备个带锁的小箱子,并在父母的帮助下,为自己专门开设一个银行账户。

  其次,把长辈子给我们的零花钱,定期定量地放进箱子里,每到一个月我们可以对存钱的小箱子进行一次清理,统计出里面钱额的总数。然后把这些钱或是相等数的钱,存入那个专属我们自己的那个银行账户。

  建立自己的“小银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钱”的观念。此外,当父母到银行办事时,如有机会跟着去,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们可以乘此机会学习和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功能等等。和父母一进对此账户理财,学习银行对账单、投资报表等,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增进我们对理财的兴趣。到了中学,自己就可以到银行进行各类储蓄、保险、投资等交易了。

  学会使用信用卡。现代社会,信用卡的使用正越来越普遍,所以,我们还要尽早地学会信用卡的使用。上初中了,我们可以拥有一张自己的信用卡,同时合理使用它。刚开始“一卡在手”我们往往对超支不太在意,容易欠债。为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尽量不要减少信用卡的本金;其次以父母的信用卡账单为例,我们知道超支是要付出代价的,即较高的利率;最后,要使利率跌下来,在月底前保证信用卡的平衡就可以了。无意义的透支会带来高利率,而这一种浪费,只会让银行得利。如果由于我们年纪尚小,不懂得管理和支配,最好不要使用独立的信用卡。可以在父母的账户上另开一张卡,使我们的账单寄到自己的手中,如此一来,父母可以与我们一同商讨支出计划。

  在父母的帮助下作支出计划

  平常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结合自己的衣服和所需物品学做理智的消费者:明确哪些是父母所能承担的支出;开列生活所需和学习所需物品的清单;这些物品的价格作出预估并与自己特收入相比较,面对预算超支,自己决定裁减,还是动用自己的储蓄。这些办法可以使我们了解父母是如何合理安排收支以及坚持的重要,学会预算、财务决策等,帮助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态度。

  买礼物、送札物。节假日或生日我们通常可以收到长辈或同学同、朋友或小伙伴的礼物。当然,这个时候我们也常常要给亲朋友好友们买礼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机会了解到合理支配钱财的必要性。比如,节假日出去买礼物时,先确定礼物的大致价格,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可以先向大人们请教。而这笔钱可以由家长支付,也可以用自己的储蓄承担,一旦预算确定下来,就应该坚持,如果预算超支,可考虑选择其他礼物。也可尝试着买一些质量有保证的打折商品,形成“少花钱多办事”的概念,打折的部分可作储蓄也可消费。

  在接受礼物的同时,我们要懂得:给予是一种快乐,尤其是节日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一些储蓄或奖励捐给有关部门,如希望工程等。健康的理财可使我们受益终身,它能使我们以平和、朴实的眼光看待金钱,不让情绪影响支出,不因金钱挫伤感情。

  合理支配零花钱

  一到节假期间,同学们都和自己的亲朋挚友,或是一起聚餐,或是一道旅游,或是上街购物消费。过后,都会发现自己的钱包瘪了,可又想不起钱具体花在了什么地方。

  零花钱的来源主要包括家长给予和压岁钱。而90%的青少年朋友存在着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就如何提高管理零用钱的能力问题,在此,我们为你提出两大好方法:

  第一,自制收支明细账

  找一个本子,把每天支出、收入、结余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当然也不能忘记将支出、用途、收入方式记录下来。如果今天没有支出、没有收入也要记为“零”。一个月检查一次本子,再总结这一月的总收入、总支出的结余,然后再思考一下结余的用途。这样做有益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一个月的支出情况,反省自己哪些钱用得合适,哪些钱是不应该花的,下一个月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第二,建立家庭银行

  把自己的零花钱统一放到一个稳妥的地方,不妨叫做“家庭银行”。给自己定一个计划,一个月用多少钱,少用可以存起来,超支就要在一定时间内把钱“还”给“银行”——这是一个有趣的办法。看自己的“银行”日渐壮大,每一个“行长”都会十分自豪,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节约用钱、适度花钱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官皮尔利捷斯特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说:“贤明而聪慧的人,金钱和时间同样不浪费”。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未来有用的人!

  支配零花钱,比利时小孩的方式值得借鉴

  这里所指的零花钱只涉及孩子每月从家长那里拿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那部分钱。一般来讲,比利时家长到孩子年满10岁后就开始每月给一定数额的零花钱了。

  10~12岁的孩子年龄较小,缺乏自理能力,因而每月从家长那里得到的零花钱也相对少些,平均为14.8欧元(1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1元)。13~14岁的孩子稍有增加,平均每月为25.8欧元。到了15~16岁,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需求增加,家长这时就显得稍微大方一些,每月给他们36.5欧元。而17~18岁的孩子已经接近成年,在零花钱上的待遇就比他们的弟弟妹妹强多了,每月平均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56.3欧元。统计显示;仅零花钱一项,比利时家长每月支出总额就多达2800万欧元。

  当然,并非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享受上述待遇。调查显示;比利时4/5的家庭能够符合上述情况,剩下1/5的家庭由于收入所限,就达不到这个水平了。孩子们的零花钱只能靠自己打工去挣,多少就没有保证了。

  孩子成绩好坏并不是用钱来体现的

  一般来说,孩子的零花钱是基本固定的,不受学习成绩或在学校表现好坏的影响。成绩好时,家长不会额外奖赏。反之,也不以克扣零花钱作为对孩子惩罚的手段。当然,个别家长以扣发零花钱作为“管教”孩子手段的现象也并非没有。

  孩子们口袋中可支配的钱当然不止这些。除了上述家长定时给的零花钱外,每逢孩子的生日或节日,家长还要额外给孩子一些补贴。家庭的其他成他们的钱与成绩好坏没关系员有时也慷慨解囊,给孩子一点资助。此外,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往往利用假期找些适合自己干的工作,打工挣钱。调查显示,如果加上这些不同渠道的经济来源,那么比利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年的零花钱总额可高达6.5亿欧元,平均每人每年为729欧元,即每月60欧元左右。

  孩子通常把钱存在银行里慢慢用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按月发放,有的每周现给。按月发放的家长比例达55%,他们通常都选择用银行转账的方式将零花钱转入孩子的单独账户。这些家长的考虑主要是想通过孩子自己管账,让他们早些学会理财。而那些每周现给零花钱的家长一般都用现金,当面交给孩子。

  孩子们如何支配这些零花钱,比利时家长一般都不过问,由孩子自由决定。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非只懂消费,知道细水长流的理财之道的还不在少数。例如,这个年龄段中80%的孩子有自己的银行储蓄,甚至1/3的孩子将自己零花钱的半数存到银行里。正因为如此,如何更好地为这批特殊小储户服务,就成了银行研究的课题。比利时进行这次调查的目的之一也在于更好地摸清十几岁孩子的收入和消费情况。

  在消费方面,这个年龄段孩子有其相似的地方。例如,对13~18岁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支出是手机费,1/3的零花钱都用在缴纳手机的话费上。家长们的态度很明确,用手机可以,但话费自理,家长绝不代付。因此,鉴于手头财力有限,孩子们在使用手机时不得不自我限制。

  其次,孩子们还会用零花钱购买一些游戏盘和CD盘。伙伴们一起出去,买些饮料或糖果当然也是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那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想得到的是通过储蓄能够购得一辆轻骑,而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做自己的“汽车梦”了。

  德国青少年如何花零花钱

  零花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诱人的字眼。最近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揭示了德国青少年的零花钱现状。

  德里亚今年16岁,跟所有同龄人一样,每月她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固定数目的零用钱:50欧元,这一数目对她来说实在是有点儿少。她最好的朋友已经完成培训,每月可以挣到几百欧元了。但是德里亚眼下还不想去找工作,因为她还在上学,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

  德里亚的同班同学每月也拿不到太多的零花钱。这些孩子的年纪都在15岁到17岁之间。根据比勒费尔德大学的调查,他们的零用钱每月平均不到50欧元。不过在紧急情况下,父母也会提供一些额外的资助。

  15岁的法塔马说:“如果我的钱不够花,我妈妈可能会再给我5欧元。但是再多就不行了。”孩子们都盼望着过生日,因为每逢生日家长会更大方一些,平均能得到100欧元,圣诞节也是一样。

  钱不够怎么办?孩子们选择打工来满足己需。

  凯文每月只有20欧元的零用钱,根本不够用,他想:“我可以去捡废铁挣钱来买点儿自己想要的东西。”

  凯文靠打零工每周能额外得到30欧元。像他一样,将近三分之一的15岁到17岁的德国青少年都会去打些零工,每月的平均报酬为80欧元。如果得到家长允许,更小一些的孩子也可以去打工。梅里纳今年才12岁,她说:“我去当保姆,每月两次。”她的报酬是每小时3.5欧元,一个月下来就是20欧元。这样一来,她每月15欧元的零花钱反而变成了次要收入。

  手里有了钱,德国的青少年都用来做些什么呢?

  甜食是青少年购买最多的商品,其次是快餐和手机。眼下德国青少年使用手机已经屡见不鲜。根据调查,在10岁的德国孩子中,拥有手机的占三分之一;而17岁的孩子几乎全部都有自己的手机。自己支付手机话费的比例也高达三分之二。

  短信、多媒体短信、手机铃声,这些经常会让青少年负债累累。通用信用保险保护协会的调查显示,在10岁到12岁的德国孩子中间,有5%已经负债;在13岁到17岁的青少年中,负债的比例甚至达到10%。快餐也成为青少年的“负担”,有些孩子因此而负债。

  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令人欣慰的内容,例如将近85%的孩子已经开始储蓄,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其中男孩子储蓄的比例更高。他们存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今后考虑,例如:18岁以后买车。

  学会记账

  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写到,当他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上的第一堂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就是学会记账。他在印刷厂打工,开始做业务时,经常丢三落四、账目不清。他终于发现,账记不好,就是赚了钱也是亏的。创业者要在经营管理的诸方面,甚至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上详细地记账,收入、支出,盈利、欠债等每一笔都要算清楚。

  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很多人都认识到理财规划的重要性,理财是为实现人生美好目标服务的。人的愿望是无穷的,但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财的关键是如何取舍,而记账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富兰克林说:“年轻时多学一些有益的东西,可使人在成年时取得更大的成就。在这些技能中,写作与记账是最不可忽视的。”

  中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是令许多地方的教师和家长们头痛的一件事。而我们自己也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销费。控制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从记账做起,记下自己的每笔消费,大到交学费、买书买玩具,小到买零食、橡皮等。明确自己的消费情况,才知道哪些是该花的,那些是不该花的。

  我们先要准备一本笔记本,记录平时的零花钱支出,做一本记账簿。让我们有计划地花钱,总结哪些钱是不该花的,看看钱是怎么用掉的。

  可能开始由于我们年纪小,或不知如何记账,这时,可请求父母帮忙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养成记账的习惯。等到建立几次记录后,慢慢地我们自己来记账。可和父母一起检视我们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要适时纠正。

  写理财日记

  一般来说,家长们为了从多个方面对我们进行培养,或是出于对我们生活学习的方便,总会给我们一些零花钱。对于它们的花销,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记账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我们对消费行为改进的依据,还有一种方式也是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的。那就是“写理财日记”。它不但可以对我们在养成良好理财习惯的方面提供帮助,而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水平和写作水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名小学生的理财日记。

  每个月她父母给她40元钱零花钱,虽然钱不多,但这40元钱可以给她的童年带来不少快乐。这是她在某个月底对一个月来消费记录情况:“第一周,和妈妈一起去书店挑选了一本趣味百科全书,花费12元6角,这样在寒假里也可以知道很多有趣的小常识了。第二周,大年初三,给爷爷奶奶买了一盒八宝饭,花费4元5角。第三周,快开学了,购买学习用品,总共花费9元,包括一些新的铅笔、橡皮以及几张包书纸。第四周,妈妈三月初过生日,我精心挑选了一张音乐贺卡,希望妈妈会喜欢。贺卡3元5角,还买了1元钱粘纸作为装饰。这个月我一共用了30元6角,还剩余9元4角,继续放入‘心愿储蓄盒’中,去年我一共捐给山区的孩子86元5角,今年是奥运年,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山区小朋友。”

  以上这段文字只是这个孩子众多理财小日记中的一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份见证和留念。从中不难看出,她对使用零花钱的合理性,而且她在懂得关心长辈的同时,也乐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伙伴,真是既有孝心又有爱心!

  打理压岁钱如何实现双赢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额也越来越大,调查中发现,春节期间,很多孩子压岁钱收入都有上千元,有的甚至高达万元,在记者调查的50名读者中,压岁钱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的占65%左右,3000元至5000元的占近30%,5000元以上的占1%,其中有两人的压岁钱高达万元。如果这笔压岁钱控制不好,很容易导致我们染上乱花钱的坏习惯。

  不少学生平时的零花钱比较少,现在有了“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想狠狠过上一把花钱瘾。有报道说,春节刚过,“赚”了不少利市钱的中小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豪爽一把,有的学生一掷千金,一天竟然花掉6000元利市钱。另外,年级女童在春节里竟然动用不菲的压岁钱,悬赏亲戚陪自己玩。陪玩的“赏金”从100元加到了400元,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这样一来,春节里,孩子们收了多少压岁钱、怎么花这些钱,就成了家长们幸福的烦恼。其实,我们可以和家长或老师一起盘点筹划,给每个春节画个圆满的句号。

  压岁钱要怎么样花才合理呢?下面我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1、交学费:既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责任感。

  2、订购报刊、学习资料:帮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购买学习用品及益智玩具。

  4、交给父母为我们办理保险:帮助父母解除对我们健康成长和升学成才的后顾之忧。

  5、献爱心: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了解真正的财富是什么。可以通过捐献一部分钱来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会了理财又学会了做人。

  6、参加储蓄:以我们自己的姓名参加储蓄,培养的理财好习惯。

  买东西时学砍价

  不要认为讨价还价是件俗气的事,要买东西时有很多中小学生总是羞于砍价、不知行情和不会砍价等原因,而花了很多不必要的冤枉钱。父母挣钱不易,我们不能这样让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花掉,所以,中小学生很有必要学会砍价。

  其实,买东西砍价,不仅可以使我们在买东西时省下不少没有必要浪费的钱,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口才和社交能力呢。

  我们该怎么砍价呢?

  首先,在讨价时要亮出钱,这样对方就会明白你不是来捣乱的小孩,你是有意要买的,就不会轻易回绝你。然后,要先来点儿软的,比如:我是一个学生,爸爸妈妈每月就给一点零花钱,就便宜点吧!等等。然后说出自己想买这个东西的价钱。如果软得不行这时就来硬的,价钱不合适一定要走。摊主不叫你回去,说明你出的价钱确实太低了,这时你就去别人家看看,最后哪家最便宜就在哪家买。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名中学生买衣服砍价的全部记录,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样跟老板砍价的:

  一个比较闲的周六,我打算去买件衣服,练练自己的砍价功夫。走进服装店,我选了一件看上去很一般的衣服,上去问老板衣服的价格,老板开口要80元,我学着大人的语气说:“没这么贵吧,老板,便宜一点!”老板又说:“给50元好了。”妈呀!我就随便一说,他居然降了30元,看来,如果我下点功夫,这衣服还能更便宜。想到这,我又斩钉截铁地说:“40卖不卖?卖,我就付钱拿走了。”老板的表情很夸张,声音也提了不少:“40?开什么玩笑!太少了,真的要买你再加点!”嘿嘿,有门!我灵感突发,妙语如珠,一会儿说这衣服料子不咋地,一会儿说这衣服式样不够时髦……老板听得都快呆掉了,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手一挥,狠狠地说:“40就40,拿去吧!”耶!成功了!我拿着战利品回到家,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zhongxueshengkepuzhishituwenbaike/,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