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

第二篇 外国名著 第二十一章 《歌德谈话录》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 | 作者:书凡 | 更新时间:2017-08-15 07:05:53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作者:爱克曼(J.P.Eckermann,1792-1854)出生在德国纽伦堡和汉堡之间荒原上的一个贫农家庭,在当地一位要人的资助下学习了一些德文、拉丁文和音乐。21岁的时候,他参加反对法军占领的志愿军,后来去汉堡学习画艺,又渐渐地沉浸在诗艺中,尤其喜欢歌德的短诗。1821年,他进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两年后写了诗论《论诗,特别引歌德为证》并拜访了歌德。

  成书时间:1836年

  类别:谈话录

  内容导读

  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流行很广,歌德是个百科全书式的智者,书中的谈话涉及文学、艺术、戏剧、建筑、美学、哲学、宗教、政治、社会、人生以及科学等几乎当时的所有知识领域。它们切近人性与真理,虽穿越时空的隧道而仍显得鲜活。

  歌德虽然不是哲学家,但许多深刻而辩证的哲理却融汇于他的创作和言谈中。他认为,时代永远在前进,50年前还是很完善的制度,50年后也许就是一种缺陷了。这既道出了他自己经历漫长的岁月而不落伍的原因,也让我们懂得,不与时俱进是要落伍的。他告诫人们,要牢牢抓住每个瞬间,因为“每个瞬间都有无限的价值”;它们“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这是多么富有进取意义的世界观!再如,他一方面“劝告每个人”“跳出我们周围环境的小圈子”而面向世界,强调“人类的共同性远远多于它们的特殊性”,同时又不唯外国是从、是尊,而强调“把不扎根于本民族的内在本质,不适应本民族需要的外国革新引进来……是愚蠢的”。无怪乎,对莎士比亚那样推崇备至的歌德,却并未一味照搬英国戏剧,而是与席勒共同致力民族戏剧和民族剧院的建立。老年歌德谈及人生况味的时候,屡屡说道:他一生中“没有过上四个星期真正舒适的生活”。他甚至用了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推石上山的悲惨故事来形容他的苦境。而把他推入这种境地的势力“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当我们陷入没完没了的工作泥潭而难以自拔,我们感受的不也是这种“内外夹击”的矛盾折磨吗?

  《歌德谈话录》中有许多地方,道出了他创作的奥秘。例如,当问及《浮士德》第一部何以比第二部更诱人时,他回答说:因为“第一部是从个人的某种昏暗状态产生的,不过正是这种昏暗状态对人们具有诱惑力”。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他自称“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以“它简直就像燃烧弹”,看了一遍以后,就再也不敢去读它,“生怕重新体验到当初产生这部作品时那种病态的心理状况”。同样,对于用诗体写的那部以古代意大利诗人塔索为题材的剧本《塔索》,他说:那是他的“骨中骨,肉中肉”,因此能从中看到自己生命的跳动。

  歌德晚年,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方兴未艾。在这样的年龄,吸收新事物的灵犀一般已经迟钝了。德对于德国的浪漫派,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也是不领教的。但他对西欧的浪漫主义却很感兴趣,书中多处提及英国诗人拜伦时,总是兴致**,赞美有加,认为他那“天生的诗才”“是无可比拟的”,甚至把他与被歌德自己誉为“从所有深度和高度上写尽了全部人性”的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歌德跟许多法国浪漫主义青年诗人也有密切来往,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忙于读这些青年诗人的作品”。还说,“从他们那里获得的新鲜印象使我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由此可见,歌德确实是个与时俱进、不断自觉补充新鲜血液的了不起的作家。这就是为什么歌德的作品能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关链接

  经典语录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

  “建筑是石头的史诗”

  “政治家的乌兰德吃光了诗人乌兰德”

  “浪漫的是病态的”

  “切莫抑制精神”

  “掌握和描写特殊乃是艺术的生命”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zhongxueshengbidushijiejingdianmingzhu/,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