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重生之海上霸主

章节目录 第194章 衣被天下

重生之海上霸主 | 作者:注海 | 更新时间:2017-08-28 01:33:07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文华殿大学士,右都御使,总督浙江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林示:比岁倭乱,现已清靖,四海升平。圣上清政养民,百姓安居乐业”

  “闽人粗蛮无识,安可为阁辅?!”徐阶把这本抄来的布告往桌子上一扔,气急败坏地骂道。

  这一份布告是林润就任浙江总督之后的第一份谕民告示,洋洋数百言,内容只有两点:一,所有田赋徭役都折成银两,田赋以所拥有田产的多寡来征收,徭役则摊入丁税;二,没有田地的佃户,可以到官府设立在各州县的贸易司报备成为匠户,匠户可以分配到荒山数十亩,用于种桑养蚕,每亩荒山一年向贸易司缴纳生丝一斤以充地税,所织之绸缎,贸易司以市价收购。

  这两点,真是要了大地主家的命了。田赋折银,这让坐收田租的地主老财最为头痛,因为收上来的粮食还要卖出去,换成银两才能交税,这就是变相地让粮食变得不值钱。

  要知道,浙江是鱼米水乡,粮食主产区,物以多为贱,粮食能换到几个钱?而且当地的有钱人多是地主,基本上家家都不缺粮,谁买粮食?大家都不买,地主家只能贱价买粮给海商,也就是黄家,因为黄家主办南粮北运,只有黄家才大量收购粮食。天下只此一家,爱卖不卖,不卖拉倒,黄家不趁机压价才怪。

  身为三朝老臣,徐阶在嘉靖朝就当上了次辅,在搞政治的同时,无没少搞经济。其中,苏松一带有数千顷水田就是他徐家的,可以说,徐阶才是浙江最大的大地主。就田赋折银这一条,就让他家吃上大亏。

  而且这还没完,林润以第二条来告诉徐阶:整的就是你们这些地主老财。

  地主,不是有地就能叫地主的,关键还得有人来租你的地来种。要不然,你一家十几口子,就算是过劳死,也种不完这几千顷田地。而新政的第二条,就是鼓励无地的佃农去开荒山种桑养蚕。这些佃农都当上了丝农,谁还租地主老财家的地来种?

  没人租地,可是地租你还得交,因为那是按田产的多寡来收的,官府衙门可不会因为你家的地没人种,就不收你银子。这样一来,地主老财真的就要倒霉了,以前比谁的田地多,谁就有钱,现在谁家的田地多,谁就赔得越多。

  这不,这份布告一出,浙江一带的地主老财就开始疯狂抛售田产。可是买得起的人都不敢买,买不起的人就更不买了,所以,田地的价格被压到了最低,还是卖不出去。一些地主实在是受不了了,索性把田地分送给了亲戚子侄。家里亲戚少的,就索性白送给佃农以免以后会有更多的田赋损失。

  一些比较顽固的,比如说徐阶之类的官僚地主阶层,就死抗着不放地,并且上书朝廷攻击林润施行的新政,希望能把新政扳倒。而攻击的理由就是一个:中国自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新政弃农耕,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长此以往,国本动摇,社稷危矣!

  此类奏折如雪片一般涌到保定帝的面前,他看都不看,只让司礼太监记下这些上书的官员的名字。这份名单上的人,以后只有降没得升的了。

  在早朝上,保定坐在龙椅上,打断了下面吵成一片的朝臣,只说了一句话:“国本动摇?!现在国本早就动摇了!社稷危矣?!现在社稷早就命悬一线了。如果不改革,国库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北疆就不稳,北疆不稳国家就要完蛋。要么拼死一搏,或有中兴我朝的一线生机;要么什么也不做,坐当亡国之君。你们说,朕该怎么选?”

  此言一出,下面的官员集体闭嘴了。这还用选吗?现在内忧外困,横竖都是死,倒不如放手一搏,或能闯出一条活路。

  “传朕旨意,让林爱卿放手去干,出了什么事,朕帮他顶着。”

  +++ooo+++

  位于杭州的浙江总督府衙门,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些人中,男子都留着一头刚劲的寸,脸上写满了坚毅,一身笔挺的军服穿在他们的身上,显得很干练。在以蓄养须,服饰以飘逸为美的明朝士绅面前,这些人看起来很特立独行,别有一番男性所特有的刚强豪迈。

  而最惹眼的就是他们腰间别着的两黑乎乎的铁家伙,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能想到,这两把铁家伙肯定不是什么摆设。

  “林兆恩还有他的那些同党呢?捉到了没有?”来人正是刘致远以及他的侍卫队,他这一次上岸,主要是来拿人的。

  前些天在福建莆田时,刘致远被林兆恩带领的三一教围攻,一直耿耿于怀,誓要杀之而后快。这不,他刚到浙江,就问起了此事。因为福建那边的人说,林兆恩逃到了浙江,他现在是唯浙江总督是问的了。

  “捉到了,都关在牢中。”话说,这个林兆恩跟林润同属于九牧林后裔,也都是莆田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更何况是同姓同宗?林润并不想捉林兆恩。可是不捉不行,不捉就是包庇贼寇,定海军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还关什么?明天就押出去砍掉。不,要凌迟处死。”刘致远咬牙切齿地说道。

  老虎不伸出锋利的爪牙,别人肯定会认为它是病猫。刘致远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告诉那些怀有异心的人:谁跟定海军过不去,谁给定海军的造谣生事,谁就是自寻死路。

  既然刘致远的态度如此强硬,林润也不敢再帮林兆恩一伙求情。现在他自己还有求于人家定海军呢,别人的事还是别管了。

  处理完了林兆恩一党,刘致远没有进总督府,而是携妻儿分别前往位于西湖畔的于谦墓和岳飞墓,拜谒这两位民族英雄。这是他第二次前来杭州,上次来时只有张静妤相伴。现在王者归来,心境大不相同。

  拜谒完先贤,刘致远一家住进了杭州一个出名的丝商家中。这家丝商姓李,家主叫黄毅庵,开了一家织布场,有织布机上百张,织妇上百人。由于黄家所织出来的布绢甚是精美,是商人争相抢购的商品,黄家也因此获利巨万。

  吴人以织作为业,即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黄家只不过是这些惟利是求的“资本家”中的佼佼者,刘致远入住黄家,就是要向“资本家”们示好,传递给他们一个信息:定海军是非常重视他们的,如果明朝混不下去,可以到海外去,到定海军的领地去创业。

  话说,浙江不只是丝织业达,位于崇明岛对面的淞江一带的棉纺业也十分达。这主要利益于元朝的黄道婆,她把海南黎族人先进的绵纺织技术带到了家乡。

  元朝时期,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黄道婆回来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丰富的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虽然黄道婆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对推动当地棉纺织业的迅展。在纺纱工艺上,黄道婆更创造了新式纺车。当时淞江一带使用的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这种新式纺车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带很快地推广开来。

  黄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纺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外,她还把从黎族人民那里学来的织造技术,结合她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花”等织造技术、热心向人们传授。

  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淞江、太仓等地竞相仿效。

  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到了现如今,当地织户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这些布匹行销海内外,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正是由于淞江的棉纺织业达,盛产于印度的优质棉花被海商们大肆收购运回国内,经过当地织户加工成精美的棉制品,再转运到海外去,获取巨利。

  什么叫全球化?在定海军的主导下,把世界各地的资源优势整合起来,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大分工,这就是全球化。获利最大的是海上贸易的垄断者,也就是定海军,其次是各大海商和各类工场主。

  地主?属于被时代淘汰的对象。他们要么转行干工商,要么守着土地慢慢地衰败下去。
重生之海上霸主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zhongshengzhihaishangbazhu/,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