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重生孙策

章节目录 第一七二章 孔融献计

重生孙策 | 作者:QQ名峰起云 | 更新时间:2016-05-19 01:41:55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重生孙策vip第一七二章孔融献计圣旨上的文字廖廖无几,这其中却承载着献帝以下,众所有的期望,。字数不多,却已经言简意赅的将天下将来的利益,做出了大致的划

  损失的只是江南军一方,得利的却是参与图谋的四方势力了。这次的传达圣旨之人,都是经过董承jīng心考察的老御林军卫士。他们曾跟着献帝西行长安,又东迁洛阳。

  这来回数年之间行程何止千里之遥,其中又有多少的艰难困苦与生死一线。这样的遭遇对他们的忠诚就是最好的考验,必竟不似和平时期的大内侍卫那般的风光无限。

  在这样的遭遇下,这些人也没有背叛皇帝。他们也就不太可能背叛从小就被教导,要一世对之忠诚不移的皇帝陛下。对这些人,献帝是也是与董承等人一样,引以为心腹的。

  殿中众官看着背着圣旨,迅速领命出殿的三名大汉将军,不约而同的轻松了一口气。希望已经送出,接下来的就是短暂却让人心焦的等待了。

  自从入朝以来,一直都静静观看各方形势的孔融,在此刻终于有了决断。开始了遵从他自己本心的支持皇帝的行动。上前躬身为礼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对这个名声在外的孔门子孙,献帝与董承当然明白孔氏孙子·在当今士人与世家心目中的影响力。而大权旁落之下,极为弱势的皇权当然需要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来帮扶。

  虽然不知道孔融能帮皇帝达到何种程度,但自从孔融从青州来到金陵·并投入朝廷之后。献帝这个小团体就早已有了默契,对他都是十分的敬重。

  当然没有人会逼迫他做出什么表态,不过众人所有重大事件的商议,对孔融来说几乎都是毫不设防,。这样的氛围,在无形中已经将孔融拉入了保皇一党之中。

  加上此时大事已经办妥,心中心情大好的献帝,急忙做出激动的样子道:“孔先生对朝廷忠义之心,世所皆知!此刻在这殿中的皆是朕最忠义的贤臣,孔先生不必多礼!

  孔先生可知·朕等你的金玉良言,可是等到心亦苦了!还请先生能对朕知无不言,助我大汉朝廷一臂之力!朕代前朝历代先皇,感谢孔先生!”

  说着,献帝居然向着孔融端正的鞠了一躬!深感朝廷势单力薄的献帝,已经没有了别的办法与渠道,来拯救rì渐衰落的皇权。但rì渐长大的献帝,又怎么能甘心就此做一世的傀儡。

  对于野心隐隐膨胀的献帝来说,处于绝对弱势的朝廷,想要做些不宜的动作都是十分的危险的。因为在朝廷中的任何人·都是有可能将自己出卖给江南军来换取功绩。

  他如今能相信的除了董承这有限的老人之外,也只有眼前这个儒家的领军人物了。这样的世道,也只有书香传家的孔家子弟,会真正的还将汉室正统的皇权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对献帝如此折节下拜,孔融顿时感动不已:“皇上怎能如此·这,这可真是折杀臣下了!尊奉朝廷正朔,本就是臣与天下读过圣贤书的士人一世坚持的道义所在,这是谁也不能违背的!”

  献帝与董承极为迅速的相视一眼,只能是无奈的苦笑摇头:“这天下还有几个士子·到了这个地步,还会将毫无作为的落没朝廷与皇帝,真正的放在心上。”

  就连身为儒家正统代表人物的孔融自己·也同样是观望许久,才做出的决断。又怎能要求他人冒死投效呢!加上群贤阁配合着江南军宣传队,刊行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书籍与宣传资料。

  极大的收拢了士民的心。

  最重要的还是科举制度的施行,使得江南军的政治制度,在如今江南的士子与民众中,早已是深得人心,。就算是那那些世家中还有一部分会反对这样的制度。

  但目前来说,世家依旧占据着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才之人同样不会

  就看这第一次的科举·士家子弟在其中得官的人中·还是占了很大的份额。而已经或是即将得到利益的多数世家,同样不会反对这样公平的制度。就算想反也没有人有足够的力量。

  长此以往·皇帝的地位必然会越来越退化。最终只能成为江南总督所期望的,仅仅是一个只会颁布圣旨·盖玺印的傀儡,或者是一个只会点头的应声虫罢了。

  这样一来,就算是孙策到时想要让献帝禅位,献帝也只能无声无息退位。对大势观察思考了许久的孔融,绝不是一个笨人。看到两人的表情当然明白皇帝所担心的是什么。

  不论是皇帝还是江南军,抑或是当初的董卓、李与郭汜。众人的争夺的焦点,无非就是整个大汉真正的统治权而已。谁真正的掌握了这个权力,并收伏了民心,这争斗也就结束了。

  也就等若是一次和平状态下的改朝换代了。只不过皇帝如今还有一丁点的名义,却没有权力。而江南军对皇帝还有借用的价值,才会形成这样奇怪的三方制衡的局面。

  反而微微一笑道:“皇上与贽人深谋远虑,对天下大局早有布局谋算!臣下佩服之极

  不过皇上、国舅大人,臣下观你们只是从外部招来外援,可曾想过从江南军内部将之瓦解?”

  霎时间,献帝与董承的眼中都闪现出一道明亮的光彩。不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只要能将江南军的势力瓦解,不正是他们rì思夜想都想要做的事吗?

  可是渴望是一回事,现实却又十分的残酷,。江南军对皇帝与每一位大臣都十分的尊重,但没有人敢出面去指责江南军的行为。

  不论是董卓还是李郭等军阀的行为,已经很好教育了献帝等人。与执掌了生杀大权的军阀们讲正礼·商谈收回皇权。那不但是自找苦吃,甚至根本就是在自寻死路。

  如今rì子过得还算好,没有必要就尽量不要横生枝节了。只看江南军最近的行动,又有什么事是需要献帝批准的。除了在一道道送来的时政奏章上盖印之外。

  奏章上的内容,献帝不论°看或是不看,都没有多大区别。就算是献帝不同意也没用,人家要实施的政策就必定会实施。送到献帝这里,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就连献帝手中的传国玉玺,还是人家江南军找到·并交回上来呢!还是老话一句,这世上三条腿的人不好找,但长着两只手,能盖章的刘氏皇亲可不会少。

  乱世天下,各地户籍被败坏的不知多少。又没有a的先进检验技术,不论你真正出身如何。只要一个人自己想姓刘,或者是有心人想让你姓刘,你就可以姓刘。

  既然谁都能姓刘,那么是不是刘氏皇亲,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说你是你就是·反之说你不是,那也就不是了!

  不过看孔融说的似乎把握十足,董承还是有些激动的问道:“孔,孔夫子,莫非能有妙-计,将皇上面对这困局改变一番吗?若是成功,孔大人必能位列三公!”

  在这座大殿里的众臣之中,不论于公于私,对于能扳倒江南军都是董承最渴望的事。只有江南军倒下了,皇家才能有重振权威的可能。而他这个依附皇家的国舅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威风。

  孔融却是淡然的扫视了一眼董承·又将视线转到了献帝身上。他当然能看出献帝眼中迫切的渴望,年少的献帝如能重掌皇位,必然不会是一个昏君。

  经历了这样多的挫折·在逆境中如此能忍受屈辱,耐心的等待时机,。笼络着一批忠心之人,为自己,为大汉做出最好的谋划。这不正是大汉中兴所必须的明君吗?

  而做为将皇帝从逆境中解救出来的忠臣,孔家的地位必然会因为自己的存在再上一个高度。

  这一刻,孔融的眼中只剩下了即将成为明君的皇帝。

  恭敬的施礼道:“皇上!臣下以为。这江南军能在之前的作战中,几乎是战无不胜!自然有他们的高明之处!若是皇上一昧以外力来打压于他们,怕是会让刚刚平定下来的大汉再陷战火。

  若是再起大战·必然是真正的生灵涂炭。如此对皇上将来的治理·对天下万民的休养生息,皆非上策。大汉如今这不足千万的人口·真的经不起大战了。”

  原本同样激动的献帝,眼光突然一清:“唔!孔先生言之有理·朕受教了!朕知道,对于平定乱局这一点,江南军对我大汉是有大功的!朕也不想如此,不过.¨!”

  见献帝陷入为难的沉吟,孔融胸有成竹的道:“皇上圣明!臣亦知道,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想要让江南军自己放下兵器,使皇上夺回朝廷的权力根本是妄想!

  不过我方能事先预谋,将这流血的范围与程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小的内部。如此就能将影响减小到尽可能轻的程度,就是最好了!”

  说到这里,孔融却是顿了一下,看着献帝与众臣子都是一脸询问之sè的望着自己。心中不由得十分的得意:“谁说手无缚鸡之力的才子,就不能掌握天下大局!我孔融就能!”

  “皇上,臣以为,不但要召来外军勤王。皇上还应在朝廷之上,提拨自己的人才。要在朝堂之中有自己的势力方可。如今在殿中的这众位老臣,虽然皆是忠义可嘉,但所掌握的力量太小!

  皇上还应大力选拔一批自己可用的文臣武将,大幅增加忠于皇上的势力才是,!”

  听着孔融的老调,献帝只是苦笑摇头。太尉杨奉无奈说道:“唉!孔文举,此事若是能办,谁不想增加皇上的权力呢?可是江南军开始施行科举以来,已经完全掌控了朝廷中的人事。

  这用人之权,根本不在咱们手中。再则,就算皇上想提拨忠诚之士。可也找不到几人能如文举你这般忠心耿耿,不远千里的前来投效皇上的士子啊!

  唉!人心不古啊!这世上众人皆喜趋炎附势·却少有人原与皇上共赴国难啊!唉!”

  对于这位太尉一连声的感慨,本就是一起坚持着跟着皇上东奔西走,尝尽艰险的殿中众臣,都是深有所感。这一刻那居然不约而同的齐声叹息起来。

  看到众臣的沮丧表情,孔融却笑道:“缺少世家士人的支持嘛,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问题!若是由在下出面,号召一番呢?在下在青州多年,倒也结交到了三五位极相知的知己好友。

  这几位虽不喜仕途却皆是世之大才。况且他们在青州,乃至整个河北地方皆极有贤名。若是在下与这几人一同向天下人呼吁,投效皇上,以秉承儒家士人的jīng忠报国之志。

  在其他州郡,臣下不敢夸口,但河北的有识之士必然会纷纷响应。那时,皇上还担心无人可用吗?若是大批士人前来投效皇上,他江南军难道还敢都不录用,与天下士人世家们为敌吗?

  何况如今江南军根本不在金陵,这江北广大之地的征战他们还不知何时方能回军呢?”

  听到有世家名士能前来提交,董承极有兴趣的追问道:“不知孔先生所言好友,又是何方高明之士?可否见告呢。”

  “呵呵,!”对国舅董承的接腔孔融是极为满意的,这夸夸其谈本就如此。若是自言自语的没人接话,那孔融就算再能言善辩也必定会陷入冷场,此刻对董承的态度不由得就和气了几分。

  “国舅可曾听说过北海王修、彭、邴原等贤士之名呢?想当年他们皆曾与名士郑玄,同在本官府中,钻研学问!与那郑康成也算是同学好友了!”

  “咦!就是如今与那马rì并列群贤阁主的郑玄郑康成!唔,难怪啊!如今这几人皆是北海名士,本官倒也听说过他们。若是有他们相助对河北士子倒确是大有鼓动之利!

  孔先生不愧是圣人传人,结交的无一不是名士啊!皇上有先生大力相助,大汉有望了!”

  虽然学识渊博但并不代表自命清高的孔融不喜欢被人吹捧。何况眼下吹捧自己的还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当朝的国舅爷呢。更为重要是,皇上也在眼前呢。

  “不敢!国舅过奖了!不过下官相信,只要下官振臂一呼,这些名士世家还是有许多愿意听下官一言的。不过他们同样只是属于外力,下官真正想要借助的还是江南军内部的力量啊!”

  这一番话,顿时让献帝等人更加高兴起来。如果孔融能鼓动河北的世家大族,与著名的名士一起前来勤王这就是又一大助力。如此献帝对压制江南军就更有把握。

  何况听起来孔融居然还有更强的力量可以借用,又怎么能不让到处寻求支援的献帝君臣感到欣喜若狂呢。必竟这变盘的力量越强,将来夺回手中的皇权就能越加的稳固。

  这一刻献帝等人已经是病急乱投医的四处寻求外援,想要趁着江南军出动的机会来一次彻底的翻盘。而在他们眼中,孔融就是个相当特殊的人物。

  他不但是孔家的当代传人、家主,更是名震天下的河北名士。如今的群贤阁主郑玄,都曾托庇于他。同时他还是重要的朝廷命官,堂堂的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可不是白给的官衔,。

  可是献帝等人虽然知道孔融的在世家士人名头,却并不了解孔融真实的才干。只知攻读自己的圣贤书的孔融,除了与知己们坐而论道,在真正的战略与政治上并没有多少高明的机谋。

  当初连管亥手下一群乌合之众的黄巾军,都能将他这个北海相,打得屁滚尿流的逃回北海困守。而不得不向只有两千jīng兵的刘备求救,才能解围。

  坐而论道是什么?说穿了,不过是一群无关痛痒议论时政的清谈书生罢了。这样只说不做的清谈风气。到了不思进取的晋朝之后,就急剧的膨胀起来。

  在意志消沉的晋朝高层里,成了所谓的贵族们,最优雅高贵的习惯xìng活动。以至于在五胡乱华之时,习惯于自我陶醉的司马家,真正的谈掉了江北的半壁江山。

  在这样文士相互吹捧的清谈活动中,本就作为中心人物的孔融自然得到了最多的关注。让他变得更加自信,自傲起来。似乎天下诸事,只要他孔融一开口就能平定。

  而历史上孔融与曹cāo做对,并不表示这些能够成为曹cāo将他杀掉的理由。

  而只能作为曹cāo杀他的动机。通过一些解释能证明孔融没有与曹cāo做对?没有得罪曹cāo?不是不识时务?

  而敢在曹cāo面前这么做,不是自取灭亡是什么?而他为什么这样?原因无非是他是名士,而且是影响巨大的大名士,以为曹cāo不能将他怎么样。

  事实上曹cāo也“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这就加剧了这位孔子二十世孙的膨胀,总是不把曹cāo放在眼里,大事小事,处处做对。

  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孔融甚至在一些军国要事上,也要冒头与曹cāo做对。比如官渡之战前夕,就他发表的那一席悲观言论,会对曹cāo集团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重生孙策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zhongshengsunce/,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