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逍遥江山

699. 680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逍遥江山 | 作者:一景之月 | 更新时间:2019-03-06 09:20:53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朱瞻基点了点头,大明继承元代工匠世袭制度, 把全国所有工匠分别隶属于工部、内官监和五军都督府管辖,称作工匠和军匠。军匠从事军械生产,一切活动都按军事制度的规定进行。而工匠,则按照服役形式的不同分轮班、住坐、存留三类。

  轮班工匠,按规定时间应征服役。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规定,凡在京工匠赴京者,月给薪水盐蔬,休工者停给,由工匠自由经营。但路途遥远的应征服役的工匠,自筹路费,奔走道路,盘费罄竭,痛苦万状,造成了工匠的大量逃亡。

  于洪武十九年,工部侍郎秦逵提出工匠服役办法:根据路程的远近,编定班次,登记簿籍,发给合同文书。匠户按规定时间到工部报到,去制定的地区服役,并免除工匠其他差役,以资补偿。朱元璋采纳了这一建议,定为制度,称为轮班。按轮班规定服役的工匠称班匠。

  朱元璋是个仔细的人,凡事都需要章程制度,比如他规定太监不得干政,在洪武一朝太监绝不敢议论朝政,又比如他规定后宫不得干政,终明朝两百七十六年没有一个后宫干政。工匠在他眼里同样要定下规矩,在洪武十九年,他定下了工匠服役的规矩,根据轮班制度的规定,官府有相当数目的工匠可以征调,足以满足官办手工业作坊的劳动力需要。同时,班匠三年服役一次,一次三月,平均每年服役一个月。其余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从事不同技术行业的生产活动。可以说,这项规定,比起元朝工匠制度对工匠的严格限制,算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但轮班应役时间规定严格,班匠不敢失期。一些班匠按时赴役,常常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因此朱元璋再一次规矩,打破三年一班的硬性规定,根据官府役作的繁简,将所有工匠的服役班次加以调整,大体分成一年一班至五年一班等五类(景泰五年又一律改为四年一班)。收到了服役工匠无废日,居家休息工匠无废业的良好效果。永乐后,对这项规定一直保持不变。

  除此之外,还有 存留和住作两类。存留是因特殊需要而在地方做工的工匠,直接由本地官员负责管理,不必到京师服役。而住作工匠则全部是由民间征集调发的具有一定工艺技术的农民,服役时间为一月十天,有明确的生产定额。因此,住作工匠比轮班的工匠劳动时间长,操作繁重,但是,总的来说,明代的工匠的待遇,比元代有所提高,情况有所改善。

  朱瞻基三人想染是没想到眼前的爷孙二人竟是轮班工匠,顿时面露喜色。

  “老人家,你是想——?“朱瞻基试探的问,毕竟汉王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为了给自己设置障碍,若没有路引,他相信以汉王的为人是绝不会放走任何一个可疑人物的。

  那老者呵呵一笑,道:“朝廷的规定是一年一次,老朽年前已经在京城服过役了,一时半会儿还不用去京城,我看公子面露焦急之色,想来定是有急事,这路引给你也罢?“说完伸手入怀,从怀中摸出三张路引来递了过去。

  徐勉听他口口声声爷孙二人,本以为是两张,正犹豫着自己与王振二人留下谁为好,此时一看竟是三张,顿时大喜,双手接过,躬身谢道:“多谢老丈了,今日之恩,他日必报!“

  那老者摆了摆手道:“几张路引而已,谈不上报答不报答的,方才若不是三位出手,老朽还不知要被那些护卫如何欺辱呢,说起来老朽该感谢你们才是?”老者说完话,不再多言,拉着那孩子转身便要离去。

  朱瞻基见那老者衣衫多有破露之处,显然是日子并不好过,难得的是竟有这样的一副心肠,不免有些感动,冲着徐勉丢了个眼色。

  徐勉会意,伸手入怀,随即起身跟了上前,朗声道:“老人家,你且等一等?”

  那老者前脚已经踏出了店门,闻言又收了回来,道:“公子可还有事?”

  徐勉走上前冲着老者抱了抱拳道:“老丈情义,我家公子铭记于心,这个送给你!“说完将手中的银子推了出去。

  那老者显得有些意外,他给出路引并非要什么回报,而是见朱瞻基眉头紧锁,在听说乐安州城门的情况后,面容焦急,似有焦急之事,心想自己返回京城也不急于一时,待改些时日,汉王取消了城门搜查,他再带着孙儿一路唱回去京城也不迟。

  见那老者微微有些发愣,徐勉将手中的银子双手奉上道:“老人家,这是我家公子的一点心意,请您老务必收下!”

  就在那老者惊愕之余,徐勉已经拉过他右手,将手中的银子塞在了他手中。

  银子入手极沉,那老者手腕微微一抖,低头一看,顿时不安起来:“从银子的重量,成分来看,少说也有五十两,足以顶上他干两年的工匠了!

  “这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了?”老者微微愕了一下,立即将银子推了回去,摇头道。

  徐勉正要答话,忽听得朱瞻基道:“老人家,你一个老人还要带着一个孩子,在这山东日子也不好过,这些银子你收下吧,不然我们心里也不好过啊?“

  那老者道:“这不行,这不行,你刚才已经帮了老朽一把,老朽若是再要了这银子,那老朽成什么人了,我们虽是卖艺的可还有几分骨气?这银子是万万不能收的?“

  朱瞻基看老者一脸正色,便知让他是万万不会手下这银子,正想着用什么法子好让这对穷苦的爷孙二人收下这五十两银子,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他抱在怀中的胡琴上,心头一动,道:“老人家,你给我们唱歌小曲吧,再收下这银子可好?“

  那老者还要推辞,却见徐勉上前一把将银两塞在了他怀里,还轻轻拍了拍,道:“老人家,难得我家公子一番心意,你收下吧,你不为你自己考虑,也该想想你这孙儿,如今山东阴雨绵绵,怕还要下些日子,家家户户都将手中的闲钱买了粮食,来这里吃肉喝酒的怕也没多少人,还有人有闲钱听小曲么,到时候你们该如何是好?这孩子正是长身子骨的时候,可不能饿着他?“

  那老者还有些犹豫,徐勉拍了拍道:“别犹豫了,收下吧?“

  那老者看对方如此诚恳,再不收下便显得有些清高了,忙躬身道:“多谢极为公子了?“

  朱瞻基摆了摆手,道:“要说谢谢,还是我们该谢谢老人家才是?“

  那老者面色有些羞红,道:“公子说笑了?”说完拉了一把那孩子,道:“来,孩子,给三位公子唱个小曲?”

  那孩子极为听话的应了声,走上前来,听得那老者手指拨弄了一下,锵的一声,那孩子高声唱道:“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孩子声音婉转动人,曲调平缓清脆,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这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前朝大诗人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词,他的好友王巩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的广西宾州,其歌女出身的小妾柔奴毅然随行,两人一起在宾州生活了多年。王巩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歌声相伴,温柔慰藉,助其奋发。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途中宴请苏轼。苏轼发现虽遭此一劫,王巩不但没有仓皇落拓的容颜,还觉胜似当年,且性情更加豁达,不由疑惑:怎么“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在逆境中,王巩精神不倒,技艺大进,著述不绝,“尤为坡所折服。”

  对于自己这位好友,能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令苏轼很是好奇,在一番询问下,王巩只是笑了笑,随口喊出侍女柔奴为苏轼献歌。窈窕的柔奴便手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越发甜美,容色也越发红润,看来宾州的水土真是养人啊!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地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这般豁达之语,苏东坡大为赞赏,立刻填了这首词儿。

  该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难得是曲子辞意豁达,显是个饱经忧患、颇有几分看破人世间情怀的老人,按说这样的情绪,一个小孩是体会不到,偏生这小孩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却是唱得如此动人,将词中的女子面对困境的豁达之意唱得淋漓尽致,仿佛眼前站着唱曲的不是一个小孩,就是侍女柔奴一般。

  ^^^^^^^^^^^^^^^^^^^^^^^^^^

  第一更送上!
逍遥江山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xiaoyaojiangshan/,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