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孺子帝

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

孺子帝 | 作者:冰临神下 | 更新时间:2017-04-13 11:27:13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瞿子晰等人都是朝中大臣,小小的倦侯府府丞可没办法想见就见。

  韩孺子找借口先后召见四人,赵若素站在一边观察,表面上是与两名太监一同收拾公文。

  第一位获得召见的人是冯举,他刚刚丢掉极具权势的吏部尚书之职,继任宰相的机会越来越渺茫,需要一点安抚。

  宰相空缺的这段时间里,冯举代行职业,在勤政殿主持议政,韩孺子召见他,是要商量一下东海剿匪事宜。

  冯举与往常一样恭谨有度,看上去毫无怨言。

  云梦泽剿匪尚未完成,韩孺子就已经在策划东海之战,云梦泽进展顺利,结束得比较早,朝中因此出现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趁胜追击,立刻开始在东海剿匪,另一派则坚持原有计划,一定要等到战船建造完备之后,再行剿匪。

  大臣们为这件事已经争论好几天了,众将领的想法也不一样,将被任命为剿匪主将的黄普公,倒是无可无不可,“船少的时候出奇计,船多的时候用正招,都能打。”

  韩孺子因此将冯举叫到凌云阁,想听听他个人的想法。

  在勤政殿,冯举代行宰相之职,是不能随便说话的。

  “两派意见各有优劣:即时开战,士气最盛,但是意外也最多,能打海盗一个措手不及,却没办法将海盗完全包围,总有漏网之鱼;两年之后开战,准备充分,很可能会将海盗一网打尽,一劳永逸。”

  冯举想了一会,“依臣之见,莫如两计并用,先派一支水军入海,一则击退海盗,挫敌之锐气,二则勘查海势,为决战准备,三则保护船坞,以免受到偷袭。对这支水军,不求大胜,不问歼敌之数,全当是练兵,两年之后并入大军,则必胜无疑。”

  这与韩孺子的想法几乎一样,他笑道:“冯大人高见,不必再议,就这么定了吧,有劳冯大人通知兵部,照此制定剿匪之计。”

  冯举告退。

  这次会面极其普通,韩孺子没瞧出什么特别之处,看向赵若素,这位小吏却不开口,非要等到见过所有四人之后,再说结论。

  第二位是新任右巡御史卓如鹤,虽然多数人都相信他就是下一任宰相,但是皇帝从未明说,作为当事人,卓如鹤多少有些期待与忐忑,面见皇帝的时候,他比冯举更显恭谨,回答问题时也更显认真。

  “边疆国相与南方郡守常由世家把持,朕以为不妥,但是又不愿惊动天下,卓大人可有主意?”

  卓如鹤躬身行礼,思忖良久,“未可一概而论,南方卑湿,风土人情与中原截然不同,根据过往的经验,每到更换官吏之时,土著必有一乱……”

  “这是为何?地方官做得太好,土著思留,不愿放人走吗?”韩孺子问道,他没去过南方,只凭公文,对那边的了解不多。

  卓如鹤回道:“倒也不全是,土著之人不识文字、不立字据,一切约定以口头为主,往往邀集多人,当众立誓,事后执行,也只认当时的立誓之人,一有官员调动,土著就以为是要背约。”

  韩孺子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为何不向南方多派之官,加以教化?”

  卓如鹤道:“自太祖定鼎,大楚从未停止教化,在江南蔚然成风,那里出的状元数量已经超过北方,可是更往南的偏远之地,效果甚微,土著鄙视文字,以为无用,甚至视之为阴险卑鄙之物,宁死不学。官员无法,只能顺其自然。”

  韩孺子轻叹一声,“边疆国相呢?”

  “武帝初期也曾频繁调动国相,可是新国相难与诸侯相处,引发不少混乱,甚至有一位诸侯进京自杀,只为控告本国国相。武帝杀掉那名国相,从此再少调动,只求国相与诸侯能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的结果就是齐王叛乱?”韩孺子说。

  “恰恰是原齐王,为掩饰叛乱,常常主动更换国相。”

  “如此说来,这些问题都没办法解决了?”

  卓如鹤躬身行礼,“若想一劳永逸,难,一个一个逐渐解决,倒有不少办法。”

  “嗯,有劳卓大人写一分对策,朕要细读。”

  “遵旨,陛下。”卓如鹤领命告退。

  赵若素仍不开口,事实上,他的目光就从来没有转过来。

  第三位是新任户部尚书瞿子晰。

  六部当中,户部掌管天下人口税赋,职责最为细致,韩孺子让瞿子晰去户部,是想看看自己的这位老师能不能沉下心来。

  “流民初定,入春以来,多地缺粮,频频向朝廷告急,瞿先生初掌户部,可有应对之策?”

  所有问题都是韩孺子自己想提出来的,赵若素没有参与。

  瞿子晰行礼时姿态大度潇洒,颇具古风,回道:“赈灾非户部一家之责,陛下若想调粮,需在勤政殿上提出,群臣共议,户部提供各地数字以供参考,定策之后,再与各部司配合执行。”

  韩孺子笑了笑,换一种提问方式,“朕不问户部尚书,只问瞿先生,可有对策?”

  瞿子晰想也不想地回道:“民不聊生,此为根基之患,只是各地调剂,已不足以赈灾,望陛下减御膳、损奢华、放苑林、开军仓,以剿海盗、灭匈奴之心救民于水火之中,或可成事。”

  韩孺子又笑了笑,“前几项皆可,开军仓似乎不妥,大楚内忧未除、外患尚在,军仓无粮,士气不振,何以剿海盗、灭匈奴?”

  “仓中无粮,来年即可补充,人心若失,何时才能再得?”

  韩孺子大笑,“容朕考虑。”

  最后一位是刚刚卸任宰相的申明志,现在的身份是太师,不打算留在京城,全家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奉召进宫,十分感动,这就相当于皇帝送行了,消息传出之后,申明志在家乡的地位又会提高一大截。

  韩孺子闲聊几句,最后问道:“申太师以为何人可继任宰相?”

  申明志有点惊讶,他早就向皇帝点评过最有可能的三个人,没想到又被问起,沉吟片刻,回道:“治官用冯、理民用卓、大事用瞿,唯陛下裁夺。”

  申明志等于又将从前的回答说了一遍,韩孺子谢过之后,派人将老宰相送出去。

  召见四人用了两天时间,赵若素期间未置一辞,申明志走后,他不能再沉默了。

  “陛下可以用卓大人了。”赵若素的结论倒也简单。

  “原因呢?”

  “陛下想用卓大人,君相互信,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韩孺子笑而不语,他还从来没公开过自己的想法,但是已经隐瞒不住。

  赵若素继续道:“申太师其实也给出了答案。”

  “理民用卓。”韩孺子重复申明志的话。

  “正如瞿尚书所言,流民是根基之患,理民因此是当务之急,非用卓御史不可,眼下朝廷并无大事,瞿尚书可以等。”

  “冯御史呢?”

  “东海剿匪是陛下策划已久的大计,群臣皆知,冯举却没有献上奇计,只是建议长短计并用,似有敷衍之意,其人对相位大概已是意兴阑珊,用之可,不用亦可。”

  韩孺子思忖片刻,“就是这样吧。”

  次日上午,韩孺子在勤政殿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右巡御史卓如鹤乃先帝旧臣,功勋显著,为官有方,可为宰相。

  议政大臣们下跪接旨,随后去拟定正式的诏书,只有卓如鹤本人还跪在皇帝面前,按惯例,他应该推辞一下。

  韩孺子没给他谦逊的机会,看了一眼走开的大臣,对宝座台阶下的卓如鹤说:“君曾言‘官府似乎有粮,又似乎没粮’,君今日为相,朕只有一个要求,务必要让官府有粮、万民有粮。”

  卓如鹤跪谢。

  当天下午,韩孺子在凌云阁再次召见卓如鹤,这回没有外人在场,君臣之间也不再互相试探,而是有话直说。

  “军事由朕亲掌,理民全看宰相,大楚若要振兴,根本之术在于利民,宰相之责乃重中之重。”

  卓如鹤也不客气,“臣自当殚精竭臣,不辱圣命,唯有一事,臣要向陛下先说清楚。”

  “卓相请说。”

  “宰相乃百官之首,为相者因此先治官再理民,陛下既然委信于臣,臣欲升贬一批官员,请陛下首肯。”

  东海王曾经提醒过皇帝,恒帝在位时间短,他身边的近臣都没来得及掌权就被外放,卓如鹤即是其中之一,他若当上宰相,必定要提拔故人,以为助力。

  卓如鹤能够直白地说出来,韩孺子反而很高兴,“三品以下官员,任君调整,三品以上,朕知情即可。”

  卓如鹤再次谢恩,这才说起理民之术,果然头头是道。

  韩孺子非常满意,甚至觉得耽搁的这段时间实在没必要,自己真是想多了,最后他问:“宫里前日给姑母送去几株人参,可还好用?”

  卓如鹤微微一愣,“公主服过一点,身体好多了,已向太后谢恩,未敢烦扰陛下。”

  “那就好,以后再缺,向宫里要即可。”

  东海王曾说有人给卓府送礼,韩孺子借此点醒卓如鹤,不要太贪心。
孺子帝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ruzidi/,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