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强者世界

68

强者世界 | 作者:漫迷梦海 | 更新时间:2017-04-26 02:17:28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覃阆猛然的冲了出来,只见曹乂还在使用无限黑洞,自身与黑暗同化,但是覃阆似乎已经掌握了和其对抗的方法,直接轻声忽道:“从云天剑!”一柄金光闪闪的巨剑就从其手中浮现,覃阆双手紧握剑柄,直接一步踏出,翻身就是接连几剑砍出。

  那曹乂开始还可以抵挡,过了一会儿,就觉得无法驾驭,接连后退,但是覃阆丝毫不放松,步步紧逼,只见一道金光贯穿天际,整个从云天剑霎时间化为一道炫丽的金光,仿佛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撕开了光明,曹乂就瞬间被斩杀。

  夜宇星哈哈一笑道:“覃阆哥哥,果然厉害,不过那边那些是什么?”

  覃阆这次斩杀了曹乂,心中一片清明与空灵,但是转眼之间就见到了无数的机器向他袭来,那是……覃阆心中骤然一紧,心中暗道:“那莫非是金属风暴!”

  所谓金属风暴即是指由澳大利亚人迈克。奥维尔(MikeODwyer)发明的、世界最尖端武器——“金属风暴”。前不久澳大利亚某媒体曝光的一则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著名的“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发明人声称,中国开出“超过一亿美金”的高价,想挖他本人和他的技术。

  奥维尔发明的名为“金属风暴”的武器,是利用电子化学气点火的技术,可在一秒钟之内发射一万六千发特制的武器弹,而且这项技术可以用于任何武器上。2004年,美国的五角大楼起草了一份《主要军事技术名单》,“金属风暴”被排为第八名。为此,中国已经花了十年时间来寻求这项技术。

  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简称金属风暴)是由澳大利亚的金属风暴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迈克·奥德威尔(或迈克·奥德怀尔,音译)发明的,该武器发射系统无传统的机械操作部件,主要由装有弹药的枪管、电子脉冲点火节点、电子控制处理器等组成。

  一定数量的弹丸装在枪管中,弹丸与弹丸之间用发射药隔开,弹丸在前,发射药在后,依次在枪管中串联排列;枪管中对应每节发射药都设置有电子脉冲点火节点,电子控制处理器用来控制各个枪管的发射顺序及每节发射药的点火间隔。

  发射时,通过电子控制处理器控制设置在枪管中的电子脉冲点火节点,可靠地点燃最前面一发弹的发射药,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丸沿枪管加速运动飞出枪口。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紧接着的一发弹丸一端膨胀,锁住枪管,以立即承受作用于弹丸前部的高压燃气。它不会导致高压、高温的火药燃气无端泄漏而点燃次一发弹的发射药,也不会引起弹丸圆柱部的坍塌。

  前一发弹丸离开枪管后,后一发弹的发射药即可点火,这样可使膛内压力迅速降到合适的水平,不致影响后续弹丸的发射。由此,每发弹丸按照顺序从枪管中发射出去。专家们认为该技术是自1862年美国人理查德·J·加特林发明机械式转管机枪以来轻武器领域最大的创新,将轻武器发射技术从19世纪机械式发展到21世纪的电子式。

  该系统被称为第三代武器系统,指的是点火式为第一代,如火铳。具有半自动或全自动功能的机械式为第二代,这一类武器人们都很熟悉,如机枪、冲锋枪等。该系统则是电子式的第三代,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武器的发射系统没有了传统的机械操作部件。

  迈克·奥德威尔发明的金属风暴武器公诸于世后,不仅震撼了轻武器界,而且引起了军方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美国、澳大利亚军方陆续与金属风暴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技术开发合同,加之金属风暴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金属风暴有限公司获得了大笔资金以研究和发展金属风暴技术。

  无论是把单管或多管金属风暴装置通过皮卡汀尼导轨装到现行的武器上,还是把现行的光学瞄具和火控系统装到金属风暴平台上,看起来都是超越传统的。迄今为止,金属风暴公司已推出了从单管到36管、从手枪到近程步兵武器共10余种原型枪,但都还处在概念演示阶段。2000年4月,金属风暴有限公司与布里斯班弹道技术公司联合发表的一项公报称,他们已成功地设计了专为特种警察部队和军队使用的世界上第一支完全电子化的手枪原型,试验射击显示了新型轻武器极有意义的应用。该原型手枪没有弹匣,弹药成串地装在枪管里以待射击。

  扣一次扳机,可发射多发弹丸。握把里装有三套电子装置,第一套用于控制手枪的射击操作,第二套用于给使用者提供听得见、看得到的手枪设置确认,第三套用来管理和限制武器使用准许。

  该手枪具有听得见的、电子化的射击设置确认功能。打开武器开关,射击设置一经选择,使用者就能听到清晰的电子音频信息,告诉你已确认武器被设置成待发状态,当把武器设回到保险状态时同样如此。

  对武器使用者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起到“说服”犯罪分子的作用。在与犯罪分子的对峙中,声音确认信息可以给警官提供额外的态势控制能力,清楚地宣布针对犯罪分子越来越升级的威胁已经做出了越来越强的反应。该手枪具有空前的、先进的、内嵌的电子安全准许保险功能,用来限定手枪的使用权。

  试验手枪配有一套64位的电子键控系统,它限定一支武器只能由唯一的授权者使用,授权者戴着一只装饰性戒指——这就是微型异频雷达收发机。异频雷达收发机是由美国一家公司研制的,当两个密码匹配时,在几毫秒内键控系统就可激活手枪。测试表明,该手枪在1/500秒内可射击3发点射,这种超高速点射的能力使武器能够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将多发弹丸命中目标。

  如果一名警官只有采取行动才能结束高度威胁态势时,那么一次点射发射3发弹丸将很可能迅速结束对峙,以避免枪战并减少警察和平民的可能伤亡。因无传统的机械操作部件,7发单管电子手枪能发展成紧凑型多管24发电子手枪,该手枪可以在致命与非致命之间快速转换。

  金属风暴摄像遥控装置电子手枪下一步的发展将包括快速再装填能力和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对未来的射击系统,在电池无法供电时,可供选择的电子准许限制器正在考虑之中。

  2000年3月,金属风暴有限公司从美国*拿到了1025万美元的资金,利用金属风暴技术来发展原型先进狙击步枪。该计划为期3年,研发单管和多管原型步枪为美**队做演示。

  更有意义的是,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所签订的合同包括金属风暴技术其他潜在应用的选择权。涵盖在该选择权中的其他潜在应用包括区域防御武器系统(如布雷、扫雷系统)、近战武器系统,甚至民用和军用目的的消防应用。

  许多世界领先的美国技术和武器公司将与金属风暴公司共同实施先进狙击步枪计划。金属风暴先进狙击步枪的口径不会是诸如0.50英寸或20mm这样的大口径,而可能会采用0.45英寸口径。目前为金属风暴狙击步枪研制的弹药有两种:一种是0.17英寸口径的钨合金尾翼稳定弹,另一种是0.22英寸口径的旋转稳定弹,这两种弹药都采用无壳结构和电子点火。

  据研制者分析,由于弹药是预先装填在枪管中的,故这种狙击步枪具有快速装填、快速改变口径或快速改变弹药类型等优点。作为方案的演进,它也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一种快速转换成非致命弹药的选择。

  另外,扣一次扳机,金属风暴能按照程序以极高的射速发射多发弹,由此可以想象,在射手感受不到后坐力的情况下,狙击步枪可以发射2发、3发或多发弹。金属风暴的创造者还把狙击步枪的射速降低到了60000发/分这样一个更易控制的射速,以提高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

  在过去的一年里,该公司对狙击步枪已经进行了试验。2001年5月,金属风暴公司从澳大利亚*队获得了先进单兵战斗武器(AICW)的研发资金。为期3年的AICW发展计划由国防科学技术部承担,协同金属风暴公司和其他机构,将生产3支可完全操作的AICW原型机供部队试验。

  AICW将结合两管的火力,会是一个上下布局的武器系统。根据计划,下面的枪管是现行的斯太尔AUG突击步枪的改进型,发射5.56mmNATO标准动能弹:上面的枪管能发射不同种类的弹药,从20/40mm空爆弹到非致命弹。

  20/40mm枪管将整合金属风暴的电f弹道技术,因弹药成串直接装在枪管里,当然就去掉了其他的机械部件和弹匣。同时还计划将先进的昼/夜瞄具和激光目标指示系统整合到该武器上,并将视频连接到头盔显示器上。

  该武器还将提供一些新性能,其中包括把可能从直瞄瞄具中消失的目标锁定。

  该公司负责人相信,AICW将成为西方下一代步兵武器的主流,是替代澳大利亚*队现装备的F88步枪的有利竞争者,也会获准进入西方主要国家的国防市场。

  采用预装填的弹药、电子脉冲点火、电子控制处理器、无自动机、多管组合,实现了超高射速发射、变射速发射、齐射发射,同时实现了电子化,将武器的射速提高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单管射速最高可达60000发/分,变频发射的范围可从传统的低射速变到以前无法得到的射速,多管最高射速可超过1600000发/分。虽然金属风暴武器采用的仍是常规发射药,但其原理和结构与传统的机械式武器有着天壤之别。

  它没有传统枪械上的运动部件,没有弹匣和供弹机构,也没有抽壳机构和抛壳机构。除了适当的辅助系统诸如后坐控制系统、目标获取系统、架座等以外,唯一的运动件就是弹丸。

  由此,极大地简化了武器结构,同时也使武器更加紧凑。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可随意将其组合成不同的结构形式,构成不同的武器系统。它既可单管使用,也可多枪管、多口径、多弹种组合使用,为武器的模块化设计和打击不同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

  发射后的枪管既可以丢弃,也可以重新装弹继续使用。由于没有机械部件做往复运动所产生的撞击和声响,故便于射手控制武器,提高射击精度。它可按照程序以极高射速发射多发弹丸,形成极为密集的“弹幕墙”或“金属风暴”,因而能得到比传统武器高得多的毁伤概率。

  像任何一项新技术一样,人们在认识和接受金属风暴技术的过程中会对它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质疑。这些问题主要涉及物理学和弹道学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设计理念和实际技术水平能否完美匹配。

  金属风暴弹药仍属于金属火药类弹丸,高速射击使枪管在极短的时间内加热升至高温最后枪管发红变性无法继续射击,而采用在枪管内预装弹药,导致枪管更换极其困难,弹药补充难以和常规机枪弹带媲美(金属风暴的枪管也充当类似弹夹的作用),因此金属风暴的持续作战性不容乐观,而枪弹(大口径弹药没有枪管口径的支持,体积也很庞大)威力的偏弱使金属风暴在战场火力输出的作用也很有限;另一方面,枪械精度可靠程度令人质疑。

  例如,高压燃气引起的后续弹药强度和位置变化问题;高温燃气热传导与燃气后泄引起的后续发射药自燃问题;前一发弹丸出枪口后的膛压对后一发弹丸运动的影响问题;高射速对枪管的机械作用问题;高射速尤其是齐射时的后坐力问题等等。

  如果配置计算机实时跟踪校正,那么需要的火控系统将变得庞大(本来金属风暴系统就很大了),失去宝贵的机动性。该系统在2006年新加坡亚洲航空展上首次展出了装载有金属风暴武器发射系统的“赤背蜘蛛”(redback)轻型遥控武器系统,该系统可作为车载武器、护航掩护武器,还可供特种作战部队使用。

  塞缪尔普朗克负责的Helios项目是负责存储源源不绝的太阳光线并将其转换成可再生能源的高科技设施。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数百万美元的投入,现在是时候来测试系统。最初按计划进行,但是当该设施无法控制大量的未来能源时,欢呼声转向惨叫。带电粒子开始纷飞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旋涡,迅速成为地球上的第一个磁龙卷风!

  生化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仍然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生化武器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达到杀伤敌人的武器,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

  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

  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

  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美国E120生物(细菌)炸弹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

  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

  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

  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

  70年代末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

  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曾多次在朝韩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物武器。美国E120生物(细菌)炸弹剖面图80年代以后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签署,并没有使一些国家停止研制生物武器,只是更加隐蔽。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当前和今后的生物武器研究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毒素类战剂成为研究的热点。

  毒素是由细菌、微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生物体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这类战剂又称生物化学战剂,其毒性比现有化学战剂高出100~1000倍,并难于检测和核查。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已解决毒素战剂的批量生产、稳定(不易失去活性或改变性状)和如何才容易被人体吸收(中毒)等技术难题,毒素作为战剂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是运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和改造各种生物战剂。通过基因重组,使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中接人能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使感染者难以治愈;或者在一些非致病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制造出新的生物战剂。

  例如,在相中接人炭疽病基因,将眼镜蛇毒液的基因“插入”流感病毒等。三、是研究提高生物战剂杀伤效应的技术。施放方法对生物战剂的杀伤效果影响很大。研究表明,以气溶胶形式施放生物战刘是使用生物武器的主要手段。

  一些国家很重视提高气溶胶的发生率、稳定性、感染力及控制气溶胶粒度的研究。四、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发展新型生物战剂。生物战剂已经从由自然界筛选致病微生物与毒素发展到利用DNA重组与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构建新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的阶段。

  生物武器的发展将特别重视用遗传工程对微生物和其他单细胞按设计要求进行DNA重组,然后转入受体细胞中克隆表达,以获得新的定向生物战剂。

  利用基因调控方法改造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基因,提高其毒性。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天然蛋白质及多败毒素进行修饰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毒性的毒素。通过DNA重组转入受体细胞表达生产毒素,解决生物毒素的高密度、大容量培养和病毒的大量生产问题。

  在发酵工程中应用固相培养、连续培养、高密度培养和中空纤维技术,大幅度提高细菌与病毒的培养效率,以缩小生放规模。利用多肽合成与纯化技术,使小分子的多肽毒素(如芋螺毒素)能通过多成进行生产。

  化学武器的特点是杀伤途径多,毒剂可呈气、烟、雾、液态使用,生化武器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持续时间长,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其缺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在人类战争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黑死病攻进法卡城。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黑死病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黑死病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

  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也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

  这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剧毒有机磷酸酯类毒剂,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糜烂性毒剂这是能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让人缓慢痛苦地腐烂死去,没有特效药,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窒息性毒剂这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全尚毒性毒剂这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氢氰酸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刺激性毒剂这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失能性毒剂这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在人类战争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鼠疫攻进法卡城。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也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销毁的武器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当时战场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打开了早已在前沿阵地屯集的装满氯气的钢瓶,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

  面对扑面而来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军一阵大乱,阵线迅速崩溃,跟在烟云后面的德军未遭任何抵抗,一举突破英法联军防线。这次攻击,英法守军共中毒15000人,德军亦有数千人中毒。毒气攻击的显赫战果引起了交战各国的极大重视。

  从此,一些国家竞相研制化学武器,并开始了化学武器与防化器材之间的角逐。1939年,德国首先研制出新毒剂沙林,1944年又合成出毒性更高的梭曼毒剂。1953年,英国研制出维埃克斯毒剂。

  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统称神经性毒剂,这类毒剂毒性高、稳定性强,是目前为止各国化学武器的主要战剂。在军用毒剂发展的同时,使用毒剂的方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有毒剂炮弹、炸弹和用于飞机布毒的布撒器,还有用于近战的毒烟罐和毒剂手榴弹。

  二战中,苏联研制出可发射氢氰酸毒剂“卡秋莎”火箭炮,美国研制出M-34型沙林集束弹。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民使用化学武器2000余次,染毒地区遍及19个省区。

  在朝鲜战争中,美**队对中朝军民也曾多次使用过化学武器。在战争中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历来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早在1899年,海牙国际和平会议就通过了《禁止使用以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为惟一目的的投射物宣言》;1925年6月,有45个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再次通过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

  然而,化学武器的发展历史证明,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限制这种武器的发展,更没有能限制它在战争中的使用。

  化学武器成了一种禁而不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由于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细菌作为战剂,早期它的名字便被称为细菌武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战剂早已超出了细菌的范畴。

  物武器的首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大量研制生物武器是在30年代确立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后。1936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哈尔滨组建细菌研究部队,并于1939-1942年先后在中国多处投掷细菌弹。

  后来,美**队在朝鲜战争中也使用过生物武器。国际公认的生物战剂有潜在性生物战剂和标准生物战剂两大类。作为生物战剂至少有6类23种病原微生物及毒素。

  这些生物战剂的使用方式也已发展成以气溶胶形式大规模撒布。在现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面积效应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1架战略轰炸机使用不同武器对无防护人群进行袭击,其杀伤面积是:100万吨当量核武器为300平方公里;15吨神经性化学毒剂为60平方公里;10吨生物战剂可达10万平方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格鲁尼亚岛试验了1颗炭疽杆菌炸弹,至今该岛仍不能住人。生物武器的罪恶,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极端愤慨。1972年联合国签订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国际公约。

  但是少数发达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生物战的准备,只不过是更加隐蔽罢了。由于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容易制造和走私,因此,它对整个人类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冷战后更增大了。

  炭疽——炭疽是一种细菌,但它具有生命力很强的孢子结构。如果这种孢子或细菌进入肺部,会不断繁殖并产生致命毒素。美国纽约在911事件以后,接着又发生不明人士以邮递方式展开生化武器恐怖活动,所使用之生化武器为地球上匿迹多年的炭疽菌(Bacillusanthracis);炭疽菌所引起的疾病称炭疽病(anthrax)。

  1997年,前苏俄Sverdlovsk地区军事单位,曾发生炭疽菌芽孢气雾外泄意外,导致68人死亡。911事件以后,许多医学及相关杂志、学术刊物争相报道炭疽菌。

  根据传统文献过去仅针对猴子、羊毛拣选工及兽皮处理工所作的研究显示,只有在数千个炭疽菌孢子进入肺部深处时,才会感染吸入型炭疽热。

  但此次恐怖份子所使用者为经过加工精炼之炭疽菌芽孢,以粉末状之粉剂剂型处理邮件,经穿透信封的小缝隙进入信件内,收信人或邮务人员在不知情状况下,开启此封含有炭疽菌芽孢的信函,或信封打开后,炭疽菌芽孢成气胶(aerosol)飞扬散布于空气中,如此不知不觉的暴露于炭疽菌中,由呼吸或接触而进入人体。

  此次恐怖份子所散发之炭疽菌芽孢不但纯度及浓度极高,致命力极高,且制成之粉末亦极精细,能形成气雾,悬浮在空气中飘散,令人防不胜防,杯弓蛇影,更引起社会大众普遍之恐慌天花天花是一种病毒。在二十世纪被疫苗控制住之前,它一直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根除,但令人担心的是恐怖份子可能会散布新的变种。炭疽不同,天花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高传染性。

  它的传播和致人死亡的速度都极快。在感染这种病毒的人中,高达40%的人会在两周左右死亡,并且针对这种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疫苗是主要的防护措施,但只有在感染之前接种疫苗才有效。

  肉毒杆菌毒素肉毒杆菌可产生肉毒杆菌毒素;此毒素只需极少的剂量就能致人死命(少到十亿分之一克)。该毒素会抑制神经细胞中促使肌肉收缩的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导致肌肉麻痹。

  埃博拉病毒凭借汤姆·克兰西所著的两本小说,埃博拉病毒成了人们最熟悉的生物战争制剂之一。这种病毒能在一周左右使感染者死亡,并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生化武器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军事领域的竞争。生化武器的角逐是当今各**事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生化作战能力的强弱,对于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权有着特殊影响。

  一方面,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地位仍很突出。尽管生化武器用于战争的可能性下降,但由于生化武器的物质基础仍然存在,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给军队带来的威胁也客观存在。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高度重视生化袭击防护,也再一次深刻反映了生化武器在军事对抗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生化武器领域已成为军事争夺的新制高点。美俄英等军事强国加紧制订规划,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研制力度,使生化武器的发展速度加快。

  其中,美、俄、英等国将发展基因武器、可控制性传染病手段作为军事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并已取得一定优势。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马里兰州设立基因武器研究中心,先后投资了近百亿美元,1997年完成人工人体染色体合成。

  2000年,美英联合宣布绘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草图,英称基因武器最迟不会晚于2010年问世。俄罗斯最近开发出一种能抵御16种不同解毒药的细菌。
强者世界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qiangzheshijie/,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