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23节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作者:凯恩斯 | 更新时间:2017-03-17 01:53:28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是离事实太远,想入非非。

  我们要强调一点:皮古教授整个一本书都基于一个假定,即当生活费用

  比之货币工资相对增加时,不论增加得如何温和,就有一部分工人要从劳力

  市场上退出,而且退出之人数,大于现有全部失业人数。

  还有,在该段中前引书第75页,皮古教授没有注意到,他既认为政

  府投资政策不能引起“第二级”就业sendaryelynt,则根据同

  样理由,该政策亦不能增加“第一级”就业priryelynt。盖设

  工资品工业中之真实工资率不变,则除非非工资品劳动者肯减少其工资品之

  消费,否则就业量无论如何不能增加。理由是:在第一级就业中新雇的工人,

  大概会增加其工资品之消费,于是真实工资降低,于是根据他的假定有

  一部分以前在别处已经就业工人,将退出劳力市场。然而皮古教授似乎认为,

  第一级就业确有增加之可能。第一级与第二级就业之分界线,似乎也是心理

  上的分界线,超过该线以后,皮古教授之好常识就再敌不住他的坏理论。

  因为假定不同、分析不同,故所得结论不同,下引一段可作例证:“设

  在工人之间有自由竞争,劳力又可以完全移动,则二者按即工人所要求的

  真实工资率,以及劳力之需求函数二者之关系甚简单。在这种假定之下,

  一定常有一种强烈趋势,让工资率与需求情况互相适应,使得每个人都就业;

  若情况稳定,则实际上每个人确都就业。言外之意是说,若在任何时间真有

  失业现象,则此失业完全是因为需求情况继续在改变,而摩擦阻力使得工资

  不能即刻作适度的调整”。1这是重要一段,皮古教授把他的观点,作了一个

  提要。

  他的结论是:失业之起,主要是因为工资政策未能与劳力之真实需求函

  数之变动充分调整。

  因此,皮古教授相信,在长时期中调整工资便可医救失业问题。1我的看

  法是:真实工资固然有个最低限度,即不能低于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而且

  调整货币工资也许会影响真实工资,但主要决定真实工资者却并不是货币工

  资之调整,而是经济体系中之其他因素;其中有几个,尤其是资本之边际效

  率表与利率之关系,据我了解,皮古教授没有包括在他的分析体系之中。

  最后,当皮古教授讨论“失业之起因”时,他固然象我一样说

  到需求状态之变动;他把劳力之真实需求函数作为需求状态,可是他忘了,

  依据他的定义,前者之意义多狭窄。我们在上面已经知道,依据他的定义,

  所谓劳力之真实需求函数者,只定于两个因素,即a在一特定环境中,总

  就业量与工资品工业中之就业量二者之关系工资品工业之产物,乃全

  体劳力之消费之所由出;b工资品工业中边际生产力之情况。但在失

  业论第五编中,“劳力之真实需求”情况之改变,却占据重要地位。他把

  1在本章附录中,还要对于皮古教授之失业论加详批评。

  1边际直接成本即等于边际工资成本。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考此错误之来,大概是由于边际工资成本

  这一个名词含义不清。一种意义是:所谓边际工资成本,便是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所需增加之成本如果

  除了工资成本以外,其他成本都不变;另一种意义是:用最经济方法,利用现有设备以及其他失业原素

  增加产品一单位时,所需增加之成本。假使采前一义,则除增加劳力以外,我们不能再增加雇主之劳役、

  运用资本、或任何其他东西;我们甚至不能让资本设备因为就业量增大而多耗损一些。在这种情形之下,

  因为我们不让劳力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参加边际直接成本,故边际工资成本当然等于边际直接成本。然而

  根据如此前提得到的分析结果,几乎毫无用处,因为如此前提事实上限少会实现。在事实上,我们不会笨

  到一个地步,当劳力增加时,不让其他因素除非手边无此等原素也作适度增加。故要这个前提成立,

  则只能假定:除了劳力以外,其他生产原素都已经无可再增。

  “劳力之真实需求”,看作是在短时期中可以会有极大变动的一个因素前

  引书,第五编,第六至第十二章。他似乎认为,“劳力之真实需求”之变

  动,再加上工资政策不能即刻与此变动相适应,乃是商业循环之主因。读者

  骤看起来,这些似乎都很合理,都很熟悉,因为除非读者追溯名词之定义,

  否则在他心目中很容易把“劳力之真实需求之变动”,与我所谓“

  总需求情

  况之变动”,混为一谈。但一追溯到定义,则皮古教授之说,即绝难令人置

  信,盖在短期中,最不会有剧烈变动者,莫过于“劳力之真实需求”。其理

  如下:

  依据定义,皮古教授所谓“劳力之真实需求”,只是两个因素之函数,

  即fx及φk,前者乃工资品工业中之生产情况,后者乃上资品工业

  中之就业量与总就业量之函数关系。除非是在长时期中逐渐改变,否则很难

  找出理由,为什么这两个函数会改变;至少我们没有理由,可以假定其在一

  个商业循环之中会有变动。fx只能慢慢改变,而且在生产技术逐渐进步

  的社会之中,只能向前进方向改变;至于φx,则除非工人阶级突然倾向

  于节俭,或说得更概括一些,除非消费倾向有突然变迁,否则是很稳定的。

  如此说来,则劳力之真实需求,在商业循环之中,应当几乎不变。我再重复

  说一遍:皮古教授没有把一个不稳定因素,即投资量之变动,包括在他的分

  析体系之中,而这个因素往往是就业量所以变动之基本原因。

  我对皮古教授之失业理论作如此详细批评,倒并不是因为他比之经典学

  派其他经济学家有更多可以批评之处,而是因为据我所知,他是第一人把经

  典学派之失业理论精确写了出来。故我觉得,要反对经典学派之失业理论,

  必须以该理论之最完备、最难击破者,作为批评之对象。

  第二十章就业函数1

  在第三章第一节中,我们对总供给函数zφn已经下了定义:所谓总

  供给函数者,乃就业量n与其相应产量之总供给价格之关系。就业函数

  elyntfunctin与总供给函数不同者,只是:a前者乃后者之

  倒函数,b用工资单位作计算标准。就业函数乃表示有效需求用工资单

  位计算与就业量之关系;共目的乃在指出:设一厂、一业、或工业全体面

  临一特定量有效需求,则该厂、该业、或工业全体将提供何种就业量,方能

  使其产量之总供给价格恰等于该特定量有效需求。今设对一厂或一业之有效

  需求以工资单位计算为dwr,在该厂或该业所引起的就业量为nr,则就

  业函数可写作nrfrdwr。或更概括一些,设我们可以假定dwr,乃总有效需

  求dw之唯一函数,则就业函数可写作nrfrdw。这就是说,设有效需求为

  dw,则r工业中所提供之就业量将为nr。

  本章将探讨就业函数之若干性能prperties。除了这些性能之本身

  兴趣以外,我们有两点理由,为什么要用就业函数来替代普通所谓供给曲线,

  以求与本书之方法及目的相一致。第一,“本函数只用我们已经决定选用的

  单位,来表达有关事实,其他在数量方面性质不明的单位,一概不用。第二,

  本函数较之普通所谓供给曲线,更易处理有关全体工业或全体产量等问题以

  别于在一特定环境下,单独一厂或一业所遭遇之问题;其理如下:

  就一种商品而论,要替该商品作一普通所谓需求曲线,必先假定社会各

  分子之所得不变;若所得改变,则需求曲线必须重作。同样,要替一种商品

  作一普通供给曲线,必先假定工业全体之产量为若干;若工业之总产量改变,

  则该供给曲线亦随之而变。故当我们研讨许多工业对于总就业量之改变所起

  之反应时,我们所遭遇的,决不是每种工业只有一条需求曲线以及一条供给

  曲线。而是随我们对总就业量所作假定之不同,而有两组曲线。但若用就业

  函数,则欲得一适用于工业全体之函数,足以反映总就业量之改变者,实较

  易办到。

  今假定消费倾向不变,又假定第十八章中作为不变之其他因素亦不变;

  设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乃是当投资量改变时,就业量将因之而作何种改变。

  在此种假定之下,则有一个有效需求量用工资单位计算,便有一总就业

  量与之相应;而且此有效需求量,亦必依一定比例分配于消费与投资。不仅

  如此,因为有一个有效需求水准,便有一特定的所得分配法与之相应,故我

  们更可进而假定:一特定量总有效需求,其分配于各业之方法,只有一个。

  由此,故若总就业量为已知,我们便可推断各业中之就业量。这就是说,

  若总有效需求量用工资单位计算为已知,我们便知各业中之就业量,于

  是我们便可把一业之就业函数写作nr=frd

  w,这就是就业函数之第二种形

  式。写成这种形式,有一个好处:如果我们要知道,相当于一特定量有效需

  求时,工业全体之就业函数是什么,则只要把各业之就业函数相加起来就可

  以了;即

  1皮古教授:失业论,第252页。

  fdnnfdwrrw

  其次,我们要对就业弹性elastiplynt下一个定义。

  一业之就业弹性,乃等于

  ner

  盖若该业预期共产物之需求用工资单位计算将有改变,则其雇用之劳工

  人数亦将改变,此式即衡量此种反应。工业全体之就业弹性,则可写作:

  如果我们能够找出一个满意方法来衡量产量,则更可有产量或生产弹性

  elasticityfutputrprductin这个概念来衡量:当任何一业所

  面临之有效需求用工资单位计算增加时,其产品之增加率为如何;用符

  号表示,则为

  若价格等于边际直接成本,则

  ddd

  pwr

  其中pr乃预期利润。2由此,设er0,换言之,设该业之产量毫无弹性,则

  全部有效需求用工资单位计算之增加量,皆将变成雇主利润,即dwr

  pr,反之,设er1,换言之,设产量弹性等于1,则有效需求之增加量,

  皆被边际直接成本中之构成分子吸收以去,丝毫不变成利润。

  又设一业之产量,乃该业所雇劳工人数之函数,则有1

  wrr

  {}

  ,

  其中pwr,乃一单位产物之预期价格用工资单位计算。故er=1这个条

  件,即表示φ〃nr=,亦即表示当就业量增加时,该业之报酬既不递增

  亦不递减。

  经典学派假定真实工资常等于劳力之边际负效用,后者则随就业量之增

  加而增加,故设其他情形不变,则当真实工资减少时,劳力之供给亦降低。

  作这种假定,无异是说:若用工资单位计算总支出,则总支出在事实上不可

  能增加。假使这种说法是对的,则就业弹性这个概念毫无用处。而且,在这

  种假定之下,我们也不能用增加货币支出这个方法来增加就业量,因为货币

  工资将追随货币支出作比例的增加,于是若用工资单位计算,支出未增,就

  业量因此也不会增加。但若经典学派之假定并不对,则我们可以靠增加货币

  支出来增加就业量,一直到真实工资降低得与劳力之边际负效用相等时为

  止;这一点,依据定义,就是充分就业之点。

  当然,在通常情形之下,er,之值总在零与1之间。故当货币支出增加

  时,物价用工资单位计算上涨之程度亦即真实工资下降之程度,须

  2他未曾暗示,这个结果之由来是因为利率起了反应。

  1凡不喜欢不喜欢之理由甚正当代数者,可以把本章第一节省去。损失极小。

  看当支出用工资单位计算增加

  加时,产量弹性所起之反应为如何而定。

  令e′pr代表:当有效需求dwr,改变时,预期价格pwr,之弹性,则

  xxe

  pqr

  因,故有

  或

  rwrwr

  prr

  这就是说,有效需求用工资单位计算改变时,物价弹性以及产量弹性之

  和等于1。有效需求之力量,即依此法则,一部分用在影响产量,一部分用

  在影响物价。

  假使我们所讨论的是工业全体,同时又假定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单位来衡

  量总产量,则运用同样论证可得e′pe1,其中e′p及e乃适用于工业全

  体之物价弹性及产量弹性。

  今不用工资单位计算,改用货币计算,而以我们结论推广至于全部工业。

  令w代表一单位劳力之货币工资,令p代表一单位总产量之货币价格,

  则当有效需求用货币计算改变时,货币价格之弹性可写作e

  ddp,

  货币工资之弹性可写作e

  ddwx。我们很容易可以知道

  ep1-e1-ew1

  我们在下一章中可以知道,这一个方程式乃是推广货币数量说之第一

  步。若e0,或若ew1,则产量将不变,物价将与有效需求用货币计算

  作同比例上涨。若不然,则物价之上涨比例要小些。

  现在我们再口到就业函数,以上我们假定:一特定量总有效需求,其分

  配于各业之方法只有一个。但当总支出改变时,其用以购买一业之产物者,

  一般说来,不会作同比例改变;部分是因为当个人之所得提高时,其

  对各业产物之增购量不成同一比例,一部分是因为当各种商品之需求加大

  时。其价格之反应程度不同。

  因此,假使我们承认,当所得增加时,此增加量之使用法不止一个,则

  以上所作假定,即就业量仅仅随总有效需求用工资单位计算之改变

  而改变,只是一个第一接近值而已。盖当总需求增大时,看我们假定此

  增加量如何分配子各业,而就业量可以大不相同。例如,设需求之增加,大

  部分趋于就业弹性高之产物,则就业量之增加大,设趋于就业弹性低之产物,

  则就业量之增加小。

  同样,设总需求不变,但需求转向,垂青于就业弹性较低之产物,则就

  业量亦会降低。

  1设pwr乃一单位产物之预期价格用工资单位计算,则

  这种种考虑,在讨论短期现象时,尤其重要;此处所谓短期现象,是指

  事先未曾逆料的需求转向,或需求数量之改变。有些物品之生产,需要时间,

  故要很快增加其供给,几乎不可能。若在事前没有通知,骤然把需求之增大

  量集中在这些物品身上,则就业弹性甚低;但若早接通知,充分准备,则此

  类物品之就业弹性也许接近1。

  我觉得生产时期perifprductin这一个概念,其主要用处就

  在这里。依我说法,假使必须把需求之改变,在n个时间单位以前,通知一

  种物品,然后该物才能提供最高的就业弹性,则该物之生产时期为n。1照这

  >

  样说法,则大体说来,显然消费品之生产时期最长,因为消费总是每个生产

  过程之最后阶段。故设有效需求之增加发动于消费之增加,则较之发动于投

  资之增加者,其就业弹性之最后均衡值小,而其初期之就业弹性则更小于其

  最后均衡值。不仅如此,设对就业弹性太低之物增加需求,则此需求增量大

  部分将变为雇主之所得,只有小部分变为工资劳动者以及直接成本中其他原

  素之所得,结果可能对于消费不利,因为雇主由所得增量中储蓄之数,大概

  比工资劳动者大。但两种情形之差别,亦不宜过分夸大,大部分反应还是相

  同的。1

  无论多早把未来需求之改变通知雇主,除非在每一个生产阶段都有剩余

  存货或剩余生产能力,否则当投资作特定量增加时,初期就业弹性之值总没

  有最后均衡值那么大。在另一方面,出清剩余存货乃负投资,故对于投资增

  量有抵消作用。设在开始时,每一阶段都有剩余存货,则初期之就业弹性也

  许接近1;但在存货已经吸收完毕之后,而生产阶段上早期产物之增产量尚

  不能充分源源而来之前,弹性又降低;当新的均衡位置逐渐接近时,就业弹

  性又回涨而趋于1。着当就业量增加时,利率提高,或地租原素所吸收之支

  出增大,则须加修正。因为这种种理由,故在动态经济体系中,物价不能完

  全稳定,除非是有特种机构可以使得消费倾向暂时变动,而且变动得恰

  到好处。但由此引起的物价不稳定,并不构成一种利润刺激,因而引起生产

  能力之过剩;盖此种不虞之得,只有在当时恰巧持有生产阶段上较后期产物

  之雇主方能取得,凡不持有此种特殊资源者无从据此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jiuyelixihehuobitonglun/,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