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20节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作者:凯恩斯 | 更新时间:2017-03-16 22:32:47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定,则麦子可能也会有货币之灵活升值,这点我们到本章第四节中,再回头来讨

  论。

  小,保藏费又低,故人们预期货币工资会相当稳定;因为有这种预期,故货

  币之灵活升值提高,于是使得货币利率与其他资产之边际效率之间并无密切

  联系;假使有这种联系,货币利率便无从作祟。

  皮古教授还有别人常常假定,真实工资总比货币工资稳定。要使这

  个假定成立,则必须说明,为什么就业量很稳定;而且还有一点困难:即工

  资品之保藏费甚大。假使真想用工资品作计算单位,稳定真实工资,其结果

  只是使得物价用货币计算剧烈变动。盖在此种情形之下,只要消费倾向

  或投资引诱稍为有点变动,则物价或骤降至零,或骤涨至无穷大。故经济体

  系而欲有内在的in-herent稳定性,则货币工资必须比真实工资稳定。

  只要我们认为,我们所研究的经济体系确有稳定性,意思是说,当消费

  倾向或投资引诱稍有改变时,物价用货币计算不致于有剧烈变动,则假

  定真实工资比货币工资稳定,不仅与事实经验不符,而且在逻辑上也是错误

  的。

  本节是脚注性质,解释以上已经说过的东西。有一点值得强调:所谓“周

  转灵活性”,所谓“保藏费”,都只是程度问题;货币之特征,只是前者比

  后者大而已。

  今请研究一经济体系,在该体系之中,所有资产之灵活升值皆小于其保

  藏费我认为这是所谓“非货币经济”之最佳定义,换言之,除了各种消

  费品与各种资本设备以外,该体系别无他物。各该资本设备之寿命虽然不同,

  所能生产或帮助生产之消费品虽然亦不同,但资本设备本身皆有一共同

  特征:即若以之作为存货保藏,则其耗损与费用必超过其灵活升值。

  在此种经济体系之中,资本设备之所以互相区别者,不外三途:a其

  所能帮助生产之消费品不同,b其产品价值之稳定性不同面包之价值经

  常比时髦新奇品之价值稳定,以及c其所包含之财富,可以“流动转化”

  beeliquid之速度不同,换句话说,其生产产物之速度不同;盖

  出售产物所得之售价,可以转而购置他种完全不同的财富。

  欲持有财富者,必须权衡二者之得失:其一,各种资本设备,在以上所

  说意义上,皆缺乏周转灵活之便;其二,持有财富在去掉风险成分以后

  可以产生未来收益后者乃或然性之最佳估计。请注意,灵活升值与风险

  费有点相同,又有点不相同:其所以不相同,乃是因为或然程度之最佳估计

  是一事,作此估计之信心又是一事。3我们在以上几章讨论未来收益时,没有

  详细讨论其估计方法;又为使论证不过分复杂起见,也没有分辨差别之起于

  周转灵活性者,与差别之起于风险本身者,但在计算本身利率时,当然二者

  都应当顾到。

  很明显,所谓周转灵活之便并没有绝对标准,只是程度之别;在比较持

  有各种财富之好处时,除了估计保藏费以及使用该财富可以得到的收益以

  外,多多少少总要顾到灵活升值。至于何者构成“周转灵活性”,概念上也

  不大确定,常常在改变,须看社会习惯及社会制度而定;但在任何一特定时

  间,财富持有人对于各种财富之周转灵活程度,意见颇为肯定;就分析经济

  3见前第十三章,第二节,最后一段。

  体系之行为而论,有这点已经够了。

  在某种历史环境中,很可能在财富持有人心日中认为土地之灵活升值甚

  高。土地与货币相似,其生产弹性及替换弹性皆可以甚低,1故历史上可能有

  一段时期,彼时利率之所以太高,乃因为人们愿意领有土地,恰如现代利率

  之所以太高,乃因为人们愿意持有货币。我们很难从数量方面来追溯这个势

  力,因为严格说来,土地没有一个期货价格用土地本身计算,可以与债

  务票据上之利率相比;但是我们可以找出非常类似的东西,那就是盛行于土

  地抵押借款上的高利贷。1土地抵押借款者所付利息往往超过耕种该地之净收

  益,乃农业经济之常有现象。禁止高利贷法一向以此种借款为主要对象,是

  很对的:盖在初期社会组织中,现代式的长期债务票据并不存在,若土地抵

  押借款上之利率甚高,则其能妨碍投资生产新资产,阻碍财富之生长

  长,

  恰如在现代社会中,把长期债务票据上之利率定得太高。

  经过了几千年个人积极储蓄以后,世界上积聚的财富还如此之少,这个

  解释,依我看法,既不是因为人类不肯节俭,也不是因为战争破坏,而是因

  为先则持有土地之灵活升值太大,今则持有货币之灵活升值太大。在这一点,

  我不同意于老一点的看法。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581页,把后一种看

  法说得异常肯定:

  每个人都知道,财富累积之所以受到抑制,利率之所以能维持

  者,乃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在现在满足其**,而不喜欢留待未

  来去满足,换句话说,他们不愿意“等待”。

  在拙著货币论中,我曾对所谓自然利率naturalratefinterest

  下过定义,我说:所谓自然利率,乃是使一时期中储蓄量依照该书所下定

  义与投资量保持相等之利率。当时我认为这是唯一的利率;又相信这个概

  念,一方面是魏克赛尔之“自然利率”概念之演进,他方面把他的概念明朗

  化,盖魏克赛尔所谓“自然利率”,乃是使某种物价水准保持稳定之利率,

  至于到底是何种物价水准,他并没有明白规定。

  我当时忽略了一点:依照这个定义,则在一特定社会中,有一个假想的

  就业水准,便有一个不同的自然利率与之相应;同样,有一个利率,即有一

  个就业水准与之相应,对该就业水准而言,该利率是“自然利率”意思

  是说,在该利率该就业水准之下,经济体系可以达到均衡。故说只有一个自

  然利率,或者说从以上定义中,不论就业水准如何,只能得出一个利率,是

  错误的。我当时不了解,在某种情形之下,经济体系可以在没有达到充分就

  业以前,就达到了均衡。

  我当初觉得“自然”利率这一个概念非常有前途;我现在不再这么想,

  反之,我觉得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的分析没有多大用处,也没有多大重要性。

  自然利率只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利率,而一般说来,我们对于现状本身并不感

  觉特殊兴趣。

  假使有一个利率,当得起称为唯一的、重要的利率,则该利率可称之为

  1弹性等于零这个条件,已经太强,并不必需。

  1参阅前第127页注1。

  中立利率。1其定义如下:设经济体系中之其他条件不变,则在一组以上所

  谓自然利率中,有一个自然利率与充分就业不悖,此利率即为中立利率

  neutralratefinterest。但称之为最适度利率ptiate,恐

  更为合适。

  说得更严格一点,所谓中立利率,乃是特种均衡状态下之利率,在该均

  衡状态时,产量与就业量已经达到一个水准,以致就业弹性就全体而论

  等于零。2

  以上所说,又可以使我们知道:经典学派之利率论需要何种暗中假定方

  才有意义。该利率论或者假定实际利率常等于中立利率定义刚下过,或

  者假定实际利率常能维持一特定就业水准于不变。假使经典学派理论作如此

  解释,则其实际结论颇少错误。经典学派暗中假定着:银行当局或自然力量,

  可以使得市场利率常常满足以上二条件之一,彼等所研究者,乃在此假定之

  下,何种法则支配社会上生产资源之使用与报酬。有了这个限制,则决定产

  量者,只是该假定不变的就业水准,以及当时的设备与生产技术;于是我们

  很平安地跨进了李嘉图氏天地。

  1“周转灵活性”这一个属性,与此二特征之存在与否颇有关系。盖设一资产之供给,可以很容易就增加,

  且对此资产之需求,可以因为相对价格之改变,很容易就转移到他物,则该资产在财富持有人心日中,不

  太会有“周转灵活性”。设人们预期货币之未来供给量会有急剧改变,则货币本身也失去了“周转灵活性”。

  2土地抵押借款以及借款上之利息,固然都用货币规定,但抵押者可以交割土地,清偿债务,而且当其不

  能用货币来履行债务时,必须交割土地,故土地抵押制度有时很象是种契约,用现在交货的土地,购买未

  来交贷的土地。有时地主出售其土地于佃户,亦先经过抵押手续,则更与此种契约之性质相接近了。

  第十八章就业通论提要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可以把以上所有论证提纲挈领总结起来。

  开头,

  我们最好分辨清楚:经济体系之中,哪几个因素是已知数,我们可以

  假定其不变,哪几个因素是自变数,哪几个是依变数。

  我们所假定不变者,乃:现有劳力之技巧与数量,现有资本设备之质与

  量,现有生产技术,竞争程度,消费者之嗜尚与习惯,各种各类劳力活动包

  括监督组织等劳心活动之负效用,以及社会结构,包括除了下举变

  数以外决定国民所得之分配之种种势力。这并不是说,我们真假定这些因

  素不会变更,我们只是说,在本书中,我们不讨论也不顾到这些因素改变所

  起的影响与后果。

  我们的自变数,乃消费倾向、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以及利率。上面说过,

  这些自变数都可以再加分析。

  我们的依变数,乃就业量与国民所得后者以工资单位计算。

  我们认为不变的因素,可以影响、但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自变数。例如,

  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一部分定于现有资本设备之数量,这是我们认为不

  变因素之一;但一部分也定于长期预期状态,这不能从不变因素中推得。

  但也有几样东西,可以完全从不变因素中推得,故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推演出

  来的东西看作是不变的。例如:由不变因素中,我们可以推知,设就业水准

  为已知,则国民所得用工资单位计算之水准将如何;故在我们认为不变

  的经济体制中,国民所得只定于就业量,换句话说,只定于现在用之于生产

  之劳力数量,这就是说,在国民所得与就业数量之间有一唯一的关系。1又,

  由此不变因素中,可以推知各种总供给函数,一物之总供给函数,以对该物

  之有效需求用工资单位计算为自变数,以从事生产该物之劳力数量为依

  变数。最后,由此不变因素中,可以推知劳力之供给函数为如何,故又可知

  道到了那一点以后,劳力之就业函数2不再有弹性。

  资本之边际效率,一部分乃定于上举不变因素,一部分乃定于各种资本

  资产之未来收益;利率则一部分定于灵活偏好状态即灵活偏好函数,一

  部分乃定于货币数量以工资单位计算。故我们也可以说,最后自变数只

  有三种:即一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

  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二工资单位,由劳资双方议

  价决定之,以及三货币数量,由中央银行决定之。设上举不变因素不变,

  则此三种自变数决定国民所得与就业数量;但这三种自变数还可以再加分

  析,故尚非原子式的最后自变数。

  把经济体系中之决定因素分为不变因素与自变数二类,从任何绝对的观

  点说,都是很武断的。分类的标准,只能完全根据经验。凡改变甚迟缓,或

  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关系甚轻微,故在短时期内所生影响比较微小不足道

  者,皆列为不变因素;反之,凡其改变,对于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支配性

  的影响者,则列为自变数。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问题,乃是:在任何时间,

  1此处所下定义,与当代学者对中立货币所下定义颇有出入;但与彼等心目中所有对象恐有若干关联。

  2参阅下第二十章。

  何者决定一特定经济体系之国民所得,或其二者几乎是一物就业数量

  经济学之研究既如此复杂,我们不能希望有完全准确的概括结论,故我们只

  能提出几个主要因素,其改变乃最足决定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者,作为自变

  数。我们的最后任务,也许是在我们实际生活其中的经济体系中找出几个变

  数,可以由中央当局来加以统制或管理。

  现在我们要把以上各章之论证作一提要。提要中各因素之出现次序,则

  与以上各章中之次序相反。

  社会上有一种动力把新投资之数量扩充到一点,使得一般资本之边际效

  率由各种资产之供给价格及其未来收益决定之,约略等于利率。这就是

  说,资本品工业之生产情形、对于未来收益之信心、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

  及货币数量这四者,决定新投资之数量。

  投资量增加或减少时,必引起消费量之增加或减少;盖一般说

  来,只有当所得增加或减少时,公众才愿意扩大或缩小其所得与消

  费之差额。这就是说:一般说来,消费之改变,常与所得之改变,同一方向,

  但数量则较小。储蓄增加一特定量时,消费量应增加多少,此种关系,可由

  />

  边际消费倾向推得之;投资增加时,总所得将增加多少,则可由投资乘数推

  得之。

  最后,如果我们假定作为第一接近值就业乘数即等于投资乘数,则

  以此乘数乘投资工业中之就业增量或减量,即得总就业增量或减量。

  投资量之所以有增减者,理由已见上。

  就业人数增加或减少时,可以提高或降低灵活偏好表;所以有

  此种影响者,其理有三:第一,当就业量增加时,即使工资单位不变,物价

  以工资单位计算不变,产品之总价值仍增加;第二,就业量增加时,工

  资单位亦有提高之趋势;第三,产量增加时,因短期内成本递增,故物价以

  工资单位计算上涨;此三者皆增加货币之需求。

  此种种反应还有别种反应,皆能影响均衡位置。而且,以上所举自

  变数都可以事先没有多少预兆,随时改变,有时且改变甚大,故在实际上,

  事态之发展异常复杂。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把这几个变数单独提出,因为

  如此做法,似乎比较有用,比较方便。假使我们用以上分析方法来研究一实

  际问题,则此问题比较容易处理;否则若处理实际问题而只凭直觉直觉所

  能顾及的事实,往往枝节太多,非一般原理所能处理,恐有材料太多无从

  措手之感。

  以上乃就业通论之提要。因为消费倾向、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以及利率

  三者有若干特征,故经济体系之实际现象也蒙上一层色彩。关于这种种特征,

  我们很可以从经验上作概括结论,但此结论在逻辑上并不必然。

  我们现在生活其中的经济体系,有一显著特征:即在产量与就业量方面,

  虽然有剧烈变动,但该经济体系并不非常不稳定,反之,似乎可以在次正常

  subnul状态下,停留一相当时期,既无显著倾向趋于复兴,亦无显著

  倾向趋于完全崩溃。而且,根据以往事实,充分就业或近乎充分就业是

  一个稀有现象,即有之,亦为时不久。变动刚开始时,可以很活跃,但在没

  有达到极端以前,似乎即不能支持,于是我们乃经常处于庸庸碌碌之境,不

  能说绝望,也不能说满意。因为变动在没有达到极端以前,即不能支持,后

  来竟反一个方向再变动,故有商业循环理论。以上所说,亦适用于物价:经

  过一度骚扰以后,物价似乎会找出一个水准,然后暂时稳定下来。

  这些由经验中得来的事实,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故我们只能假定:

  现代社会之环境与心理倾向必有若干特征会产生如此结果。于此,我们要发

  两个问题:第一,何种假想的心理倾向会产生一稳定的体系第二,根据我

  们对于当代人性所有的一点通常知识,我们可否说当代社会确有此种心理倾

  向

  根据以上分析,要解释观察得来的结果便需要下列稳定条件:

  一当社会于其资本设备上增减劳力,故其产量增减时,该

  社会之边际消费倾向必须如此:由该边际消费倾向推算得来的乘数虽大于

  一,但不甚大。

  二当资本之未来收益或利率改变时,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必须如此:

  新投资量之改变,不能与前者之改变太不成比例;这就是说,若资本之未来

  收益之改变,或利率之改变,相当温和时,则投资量之改变亦不能太大。

  三当就业数量改变时,货币工资亦趋于作同方向之改变,但不太不

  成比例;这就是说,若就业量之改变相当温和时,则货币工资之改变亦不能

  太大。这与其说是就业量之稳定条件,不如说是物价之稳定条件。

  四第四个条件倒不是使得经济体系有稳定性,而是使得该经济体系

  向一个方向变动到相当程度以后,会自己变换其变动方向,向相反方向变动。

  这第四个条件是:若每期之投资量较前期增加或减少,且此种状态已继

  续一相当时期若以一年作计算单位,则该时期并不太长,则资本之边际

  效率将开始蒙受不利或有利影响。

  一我们第一个稳定条件是说,乘数虽大于一,但不甚大。这个条件,

  作为人性之心理特征而论,似乎非常合理。盖当真实所得增加时,现在所需

  满足之**,其压力逐渐减少,而生活费用维持习惯上的生活程度所需的

  费用与所得之差则逐渐增加;若真实所得减少则反是。故就社会上一般人

  而论:当就

  业量增加时,当前消费量自然趋于增加,但不若真实所得之全部

  增量之大;当就业量减少时,当前消费自然趋于减少,但不若真实所得之全

  部减量之大;而且,不仅一般人如此,政府大致亦复如此,盖在今日之世,

  当失业人数继续增加时,政府往往不能不举债以救济之。

  不论从先验方面,读者是否认为这个心理法则入情入理,但有一点很确

  定:若此心理法则而不适用,则实际经验必与今日大不相同。盖在后者情形

  下,则不论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jiuyelixihehuobitonglun/,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