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9节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作者:凯恩斯 | 更新时间:2017-03-16 19:29:49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之减低而减低,而且减低之程度甚大时,则不仅

  若干个人或若干机关,可以用其在境况较佳时所积聚下来的后备金

  financialreserves作消费之用,使其消费超过所得,即政府亦能如此;

  因为政府也可以有意无意造成超支budgetarydeficit,或用举债筹款救

  济失业。故当就业量降至一低水准时,或由于个人之习惯性行为,或由于政

  府采取行动,总消费量之减低,不若真实所得之减低之甚。这可以解释,为

  什么新的均衡位置,在相当温和的变动范围以内,即可达到。否则就业与所

  得之降低,一经发动,便将继续降低到极端程度。

  这个简单原则又可达到以前结论: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能

  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盖当就业量增加时,消费者对消费之增加,将小于总

  供给价格之增加,故除非投资增加,补足这个罐隙,否则增加就业量将无利

  可图。

  有一件事实,我们切不可低估其重要性,即:就业量固然是预期消费与

  预期投资之函数,但设其他情形不变,消费量却是净所得之函数,亦即净投

  资之函数因为净所得等于消费加净投资。换句话说,设在计算净所得时,

  1参阅下第十四章。

  准备基金financialprvisin提得愈多,则一特定投资量对于消费之有

  利影响愈小,亦即对于就业量之有利影响愈小。

  设此全部准备基金或补充成本,事实上确在目前用之于维持现有资

  本设备,则此点不致被人忽略。但设所提基金超过当前实际维持费,则此种

  行为对于就业量之影响,往往未为人充分了解。盖此超过部分,既不直接引

  起当前投资,又未能用之于当前消费,故此超数必须由新投资抵补;但新投

  资之需求,与当前旧设备之耗损,几乎毫无关系,而准备基金乃为后者而设,

  结果是:新投资之可以用于产生当前所得者为之减少,故设欲维持一特定就

  业量,则新投资之需求必须加强。以上所论,亦适用于使用者成本中之耗损,

  只要该耗损在实际上并未弥补。

  设有一屋,在未拆毁或放弃以前,继续可用。房主于每年租金中,提出

  一笔款项作为折旧基金,但既不用之于修缮房屋上,又不视之为净所得作消

  费之用;则此种基金,不论是属于u或v,在此房屋之整个寿命中,总是对

  于就业不利;但在此房屋需要重建时,则前愆尽赎。

  在静态经济体系中,这些都不值得提。因为在静态经济体系之内,每年

  旧屋之折旧,恰等于该年新屋之建置费;旧屋寿终之速度,恰与新屋添建之

  速度相等。但在非静态经济体系中,尤其是在对长寿资产之投资狂热刚过之

  后这段时期内,这些因素可以非常严重,盖在此种情形之下,雇主对其

  现有资本设备,将提出一笔较大的折旧基金,而此种设备,虽随时间之消逝

  而有所损失,但以其全部基金用之于修理补充之日,则尚未到临,故有一极

  大部分之新投资为此基金所吸收,于是所得只能甚低,以与总净投资相适应,

  而不能提高。故在旧设备需要重置提出折旧基金之目的即在此之前,很

  长一段时间内,折旧基金这一项,便将消费能力从消费者手中夺去;换句话

  说,折旧基金减少当前有效需求,只有在旧设备真正需要重置之年,方才增

  加有效需求。除此以外,如果再加上所谓“财政稳健政策”

  financialprudence,即提出之折旧基金远超过该设备之实际折旧率,则

  累积影响可以非常严重。

  以美国为例。在1929时,由于过去五年中资本之急剧扩张,故偿债基金

  及折旧基金皆甚大,而设备则并不需要重置,于是极大部分之新投资,皆为

  此种基金所吸收;当时几乎没有希望找出更多新的投资,为一个富裕社会在

  充分就业情形之下所愿意提供的新储蓄谋求出路。仅仅这一个因素,也许就

  可以引起不景气。而在不景气时期,还有许多大公司,只要力之所及,仍实

  行财政稳健政策;这也给与早日复兴一个严重障碍。

  又以今日1935英国情形为例。战后大量的住宅建筑以及其他新投资,

  使今日所有偿债基金远超过当前实际所需修理费与重置费。设从事投资者为

  地方当局或公共机关,则因拘泥于所谓“健全”财政sundfinance原则,

  往往于重置之日

  尚未到临以前,即将原来成本全部提清,故此种情形更为加

  强。结果是:即使私人愿意以其全部净所得完全用之于消费,但是因为同时

  在另一方面,此等官方或半官方机关正在依法提出大量偿债基金不论有无

  新投资与之相应,故充分就业极难恢复。地方当局每年所提出的偿债基金,

  我想是1超过其每年投资支出之半数。1不知当卫生部nlstryfhealth

  1财政政策对于财宫增加到底有什么影响,许多人不免有重大误解;但在未达到第四编利率论之前,我们

  不能对此点作充分讨论。

  坚持地方当局必须呆板的提出偿债基金时,是否知道此种政策会使失业问题

  更加严重设建筑协会buildingscieties垫款于个人,助其建筑房屋,

  则房主因想在房屋尚未到不堪再用地步,即将债务清偿,故储蓄量常较平常

  为多。不过,这个因素之所以减少消费,大概是因为它直接减少消费倾向,

  而不是因为它减少净所得。举几个实际数字,建筑协会垫款偿还数,在1925

  为24,000,000镑,至1933增为68,000,镑;而1933之新垫款则为

  103,000,000镑。今日垫款偿还数想来更大。

  由产量统计能够得到的,是投资而不是净投资,这件事实,考林克拉

  克linclark在所著国民所得19241931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明

  白。他又指出:折旧等项,经常在投资值中占极大成数。例如他估计1928

  年至1931年大不列颠之投资与净投资如下1但他所谓毛投资,也许包括一

  部分使用者成本,故较我所谓投资大;又他所谓净投资与我所谓净投资,到

  底相应到什么程度,亦不明白:

  年份

  毛投资

  单位:百万镑

  旧资本之折旧净投资

  1928791433358

  1929731435296

  1930620437183

  193148243943

  库兹涅茨kuzs先生计算美国1919年至1933年之毛资本形成grss

  atin调即我所谓投资时,亦得到类似结论。从产量统计

  中能够得到的,一定只是毛投资,而不是净投资。库兹涅茨氏也发现从毛投

  资变为净投资之困难,他说:“从毛资本形成变为净资本形成,其困难即在

  如何矫正现有持久品之每年耗蚀量。而此困难之起,不仅只是材料缺乏,亦

  因为持久品之每年耗蚀量这一个概念本身,就不够明白”。2因之他只能

  假定:“商号簿籍中所记折旧与折耗,确能正确代表该商号现用持久品之耗

  蚀量”。但在另一方面,私人手中之房屋及其他持久品,他并不设法减除其

  耗蚀量。库氏之计算结果,可用下表总括之单位百万美元:

  1参阅下第十八章第三节。

  1实际数字被认为无关宏旨,故在两年或两年以后,始行发表。

  2从1929年4月至1930年3月这一年中,地方当局用之于资本支出者,共为87,000,000镑,其中偿债基

  金却占去了37,000,000镑。1932年4月至1933年3月这一年中,其相应数字为81,000,000镑及46,000,000

  镑。

  年份

  毛资本形成商业

  存货之净改变,已

  计算在内

  雇主之加工、修理、

  维持、折旧与折耗

  净资本形成库

  茲涅茨的定义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30,706

  33,571

  31,157

  33,934

  34,491

  27,538

  18,721

  7,780

  14,879

  7,685

  8,288

  8,223

  8,481

  9,010

  8,502

  7,623

  &

  nbsp;6,543

  8,204

  23,021

  25,283

  22,934

  25,453

  25,481

  19,036

  11,098

  1,237

  6,675

  由上表可以清楚看出:19251929年五年之中,净资本形成非常稳定,

  即在经济繁荣之后期,也不过增10。雇主之修理、维持、折旧、折耗等减

  数,则即使在不景气最深刻时期还是很高。库兹涅茨所用方法,大概过于低

  估每年折旧等项之增加数,盖所增者尚不及每年净资本形成之1

  。自1929

  年后,净资本形成一落千丈,1932年数字,比之19251929年五年平均数

  字,低95以上。

  以上所论,在某种限度以内,确是题外之文。但我们必须强调一点:设

  社会已有大量资本,则在计算净所得时,必先从所得中减去一大笔,余数始

  可作消费之用。故即使群众愿意以其净所得之极大部分用之于消费,消费倾

  向还是不免趋低。

  再重复一遍: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就业机会

  必受总需求量之限制,总需求只有两种来源:a现在消费,b现在准

  备未来消费。在有利可图这个条件之下,现在可以着手准备的未来消费,不

  能推至极远;而且从社会观点看来,要供给未来消费,不能从理财上打算,

  只能在现在实实在在生产东西。故设当前社会经济组织,可以允许财政上准

  备未来消费与物质上准备未来消费两相分离,获得前者之努力未必即引起后

  者,则财政稳健政策可使总需求减少,因而损害公共福利。例证甚多,不胜

  枚举。而且,已经预先准备好了的未来消费愈大,则愈难找寻更多的未来消

  费来预先准备,而我们依赖现在消费以作需求之源之程度愈深。不幸所得愈

  大,则所得与消费之差亦愈大。设无新奇策略,问题将无法解决,除非

  让失业增加,社会贫穷到一种程度,使得所得与消费之差,恰等于在目前有

  利可图这个条件之下,为准备未来消费而生产的产物价值。

  问题又可作如下观。消费一部分可以用当前所产物品来满足,一部分可

  以用以往所产物品来满足,即用负投资来满足,设消费用后者来满足,则当

  前消费〕需求亦随之而减,盖一部分当前支出,不再返为净所得。反之,

  设有一物在本期出产,而此物之目的

  乃在满足未来消费,则当前需求为之增大。一切资本投资,迟早总要变

  成负投资,故如何使新的资本投资,常常超过资本负投资,以弥补净所得与

  消费之罅隙,乃成为一大问题,而且此问题随资本之增加而愈来愈难。

  只有当人们预期未来消费支出会增加时,当前新投资才会超过原有资本之负

  投资。每次我们以增加投资来取得今日之均衡,便增加取得明日均衡之困难。

  今日之消费倾向减低,而尚与公共福利不悻者,因为人们预期消费倾向将有

  提高之日。我们不禁想到“蜜蜂寓言人明日之欢乐,乃是今日可以严肃

  之必不可少条件。

  有件很奇怪的事情值得一提。如投资者为政府机关,例如政府建筑道路

  或住宅,则一般人似乎意识到有这道最后难关之存在。一般人之所以反对政

  府用投资方式来增加就业,其常用理由之一,就是因为这类计划将为未来增

  加困难。他们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把一个静止人口能够需要的

  住宅、道路、市政厅、水电厂等等,都建造起来以后,你还做什么呢”不

  过一般人却不大容易了解,私人从事投资,或私人从事扩张工业,也有同样

  困难。尤其是后者,因为对于厂房设备等之需求,比之对于住宅之需求,还

  要容易满足,而且只能吸收每个人很少一点款项。

  在这些地方其他关于资本之学术上讨论,亦复如是,我们思路之所

  以不容易十分清楚,乃是因为我们不太充分了解: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

  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

  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

  第九章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

  />

  设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不变,又设上述客观因素不变,则尚有第

  二类因素,亦能影响一特定量所得中之消费量:这就是若干决定消费多

  寡之主观的、社会的动机。分析这些因素并没有什么新奇处,故只须列举其

  中较重要者,不必再加申论。

  一般说来,有八种主要的动机或对象。每种都带有主观色彩,可以使人

  不以其所得用之千消费。这八种动机是:

  一建立一准备金,以防不测之变。

  二预防未来所得不若今日所得之宽裕,而一己及家庭之用费,则未

  来大于今比例如由于年迈、子女教育费、亲属扶养费等等,所得与需要之关

  系,今日与未来不同。

  三享受利息及增值,即有人愿意牺牲一个较小的现在消费,而享受

  一个较大的未来消费二者皆以实物计算。

  四使以后开支可以逐渐增加,盖人类本能,总希望生活程度逐渐提

  高,而不希望逐渐下降虽然享受能力也许逐渐减低。

  五享受**感及有能为力感,虽然心目中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用途。

  六获得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之本钱。

  七遗留财产与后人。

  八满足纯粹吝啬欲:即一贯遏制消费,节约到不合理程度。

  以上八种动机,可以称为谨慎、远虑、计算、改善、**、企业、自豪

  与贪婪。相应的消费动机,则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

  除了个人积聚储蓄以外,还有大量所得,约占现代工业国家如英美

  中总储蓄量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则由各级政府机关、各种社团及公司等

  储蓄起来,其动机与个人之储蓄动机相类,但不相同,其主要者有四:

  一企业动机可以不必在市场招集资本或举债,而有能力从事更

  多的资本投资。

  二流动动机取得流动资源liquidresurces,以应付不虞之

  变难及不景气。

  三改善动机使得所得逐年增加;能够办到这点,则经理可以免

  受批评,因为一般人很少能够分辨:所得之增加,到底是由于过去积蓄,或

  由于当前效率提高。

  四谨慎动机财政上持谨慎稳趁态度,故多提基金fi-

  nancialprvisin,大于使用者成本以及补充成本,以便债务之清偿速度

  或原成本之划销eff速度,超过资产之实际耗蚀率与折旧率。这个

  动机之强度,主要是定于资本设备之数量与性质,以及生产技术之改变速率。

  以上这些动机,都使得一部分所得不用之于消费;与之相应者,有时亦

  有若干动机,使消费超过所得。上举私人储蓄动机中,有些在以后有负储蓄

  与之相应,储蓄动机之出于防老或家庭需要者,即属此类。用借债来办理失

  业救济,最好看作是负储蓄。

  这些动机之强度,当然随我们所假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组织,随种族、

  教育、成规、宗教及流行道德观念等因素所形成的习惯,随现在希望与过去

  经验,随资本设备之多寡与技术,又随目前财富分配办法,以及社会各阶层

  已经确立的生活程度,而大有不同。但除了几处偶然的题外之文以外,本书

  将不涉及重大社会改革所产生的后果,或长期进步中慢慢发生的影响;这就

  是说,我们把主观储蓄动机以及主观消费动机之主要背景看作是已知数。财

  富之分配办法,既决定于社会结构,而后者又有相当永久性,故前者亦只能

  在长时期中慢慢改变,故本书亦视之为已知。

  主观的与社会的动机之主要背景,既改变甚慢,而利率以及其他客观因

  素之变动,在短期内又影响不大。则我们自可得一结论:短期内消费量之变

  动,主要是由于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之改变,而不是由于一特定所得量

  之下消费倾向之改变。

  有一个误解,我们必须免除。以上是说:相当温和的利率变动。对于消

  费倾向之影响不大;却并不是说:利率变动对于实际储蓄量与实际消费量之

  影响甚小。很相反。利率变动对于实际储蓄量之影响,非常重要,但与一般

  人所设想的方向相反。即使提高利率确有减低消费倾向之作用。但我们可以

  断言:利率增高之结果,乃减少实际储蓄量。盖总储蓄乃定于总投资,而提

  高利率适足减少投资除非投资之需求表变动,

  ,抵消利率上涨之影响。故

  利率增高之结果,必定是把所得压低到一个水准,使得储蓄减至与投资相等。

  又因所得之减少程度就绝对数量而言,一定大于投资之减少程度,故提

  高利率可以减少消费这句话也是对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提高利率以后,

  可以储蓄之数量扩大;恰恰相反,储蓄与消费二者都减少。

  故就整个社会而言,即使提高利率,确可增加一特定所得量中之储蓄量,

  但我们很可以断言:如果投资需求表不变,则提高利率一定减少实际总储蓄

  量。不仅如此,在其他情形不变这个假设之下,我们还可以知道,利率提高

  时,所得将减低多少。盖若利率提高,而资本之边际效率不变,则投资将减,

  是以所得必须减少,从而减少现有消费倾向之下之储蓄数量,使与减少后的

  投资数量相等。所得应行减少之数,即可由此算出。下章将详细讨论这个问

  题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jiuyelixihehuobitonglun/,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