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4节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作者:凯恩斯 | 更新时间:2017-03-16 19:29:43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投资量二者才决定就业量,就业量又决定真实工资水准,并不是颠

  倒过来。设消费倾向与新投资量所产生之有效需求不足,则实际就业量将小

  于现行真实工资率之下,所可能有的劳力供给量,而均衡真实工资率,将大

  于均衡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这种分析,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可富而不富pvertyinthedstf

  plenty这种矛盾现象。因为只要有效需求可以不足,则就业量就可以

  而且常常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水准以前,即行中止而不再增加。有效需

  求之不足,常常阻碍生产,虽然劳力之边际产物,尚大于就业量之边际

  负效用。

  而且,社会愈富,则其实际产量与可能产量之差别愈大,经济制度之弱

  点亦愈易暴露而令人愤慨。一个贫穷社会,往往以其产品之大部分用之于消

  费,故只要有小量投资,即可造成充分就业。反之,在一富裕社会中,设欲

  令富人之储蓄倾向与穷人之就业机会不相冲突,则投资机会必须较之贫穷社

  会增大许多。设在一富裕潜性极大之社会中,投资引诱甚弱,则该社会之富

  裕潜性虽大,但有效需求原则必迫使其减少实际产量,直至该社会达到一种

  贫穷程度,使其实际产量超过消费量部分,恰与其微弱的投资引诱相适应。

  但事之不幸更有甚于此者。在一富裕社会中,不仅边际消费倾向1较弱,

  而且因其资本积聚量已较大,故除非利率可以迅速下降,否则继续投资之吸

  引性也较小。这里就牵涉到利息论,以及何以利率不能自动降到适宜水准。

  这些留待第四编讨论。

  故消费倾向之分析、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定义,以及利率论,乃是我们现

  有知识中之三大缺陷,必须弥补。这步做到以后,价格论之地位也确定了,

  价格论只是我们通论之附属品。我们将发现,在利率论中,货币占有重

  要位置;我们将设法弄清楚,货币之所以异于他物者,其特征何在。

  总需求函数可置勿论,这是李嘉图经济学之基本观念。百余年以来,

  我们所领教的经济学,都是以此观念为基础。李嘉图认为有效需求不会不足,

  马尔萨斯虽曾强烈反对,但是没有用,因为后者只能诉诸于日常观察中得来

  的事实,而不能清楚说明:为何,以及如何,有效需求会不足或过余;他不

  能提出另外一个学说。李嘉图完全征服了英国,恰如异教裁判所

  inpuisitin征服了西班牙。他的学说,不仅为金融界、政治家与学术界

  所接受,而且争辩从此终止;别的观点完全销声匿迹,不再有人讨论。马尔

  萨斯不能解决的有效需求这一个大疑难,从此不再在经济学文献中出现。在

  马歇尔、艾其伟斯以及皮古教授手中,经典学派理论已经登峰造极;然而在

  三氏著作中,对于有效需求,竟未提及只字。

  有效需求这个概念,只能偷偷摸摸,生活在卡尔马克思、西尔维盖

  赛尔silvigesell或道格拉斯uglas少校这些不入流社会中。

  何以李嘉图会得到如此绝对胜利,始终有点神秘难解。大概一定是因为

  这个学说与社会环境很合式。这个学说所得结论,往往与常人所预期者很不

  相同,这我想倒反而增加了它的学术威望;这个学说付诸实施时,往往

  1定义见下第十章。

  严酷,苦口难咽,这倒使人信为良药;以此学说为基础,可以建立起广大的、

  逻辑上无可非议的上层结构,这增加了它的美;这个学说可以把社会上许多

  不公道处与残酷处,解释为进步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意外事件,这使它受统治

  者欢迎;这个学说可以为资本家自由企业辩护,因此又得统治者背后社会有

  力分子之垂青。

  虽然一直到很近,正统经济学家还不怀疑这个学说,但用这个学说来作

  科学预测却异常失败。因之他们的声望逐渐受到影响。从马尔萨斯以来,职

  业经济学家虽然并不因理论与事实不符,而有动于中,但常人却已觉察到这

  种不符情形,结果他们逐渐不愿意对经济学家,象对其他科学家那样尊敬;

  因为后者之理论结果,当应用之于实际时常可以用观察证实,而经济学则不

  然。

  传统的经济学说向以乐观著称,经济学家被人看作是甘迪德candide

  一流人物:离开了现实世界,垦殖自己的小园地,然后告人说:只要听其自

  />  然,则一切都在最好可能的世界中、向着最好的路上走。这种乐观态度之由

  来,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有效需求不足,可以妨碍经济繁荣。如

  果一个社会之运行,确如经典学派所设想的那样,则该社会资源之就业量,

  自有达到最适度水准之趋势。经典学派理论也许代表我们冀望于经济体系

  者,不过如果假定现实经济体系确属如此运行,那是根本把问题都假定掉了。

  第二编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单位之选择

  在本章及以下三章中,我们想廓请若干疑难。但是这些疑难,对于我们

  现在要研究的问题并无特殊关系,所以这几章只能算是题外之文,暂时打断

  主要思路。我之所以提出这些疑难在此处讨论者,是因为别人的处理方法,

  对于我要研究的问题并不合用。

  在写本书时,有三点疑难最妨碍我工作之进行,在我没有设法解决以前,

  我总不能把我自己的意见畅达表示出来。这三点疑难是:第一,如何选择几

  个单位,在处理有关整个经济体系之许多问题时可以合用;第二,如何确定

  预期在经济分析中之地位;第三,如何规定所得之定义。

  经济学家通常所用单位之不能令人满意,可以用一国民所得,二

  真实资本之数量stck,以及三一般物价水准,这三个概念为例说明

  之:

  一国民所得natinaldividend,依照马歇尔及皮古教授所下定

  义,1乃衡量本期current产量或真实所得,而非衡量本期产量之价值或

  货币所得。1而且,国民所得是一个净概念,必须从本期产品中,减去本期开

  始时已有的资本设备在本期中所蒙受的耗损,二者之差才是国民所得,才是

  社会资源之净增量,可以用之于消费,或留之为资本。经济学家想从这个基

  础上,建立起一个量的科学。不过,假使这个定义以此为目的,则我们有一

  严重非难:即社会所产物品与劳役乃一不齐性的复杂体nnngeneus

  plex,除非在若干特例下,严格说来,是不能衡量的。特例之一,例如

  所有产品都以同一比例增加。

  二假使因为要计算净产量,而想衡量资本设备之净增量,那末困难

  更大;因为我们必先找出一共同基础,然后才能比较新产资本项目,与本期

  内耗损掉的旧项目这二者之数量。为计算净国民所得,皮古教授2减去“可

  以视为正常的折旧bslescence等;至于何为正常,则看这些耗损是否

  经常发生,使人至少可以约略如果不能详细预料得到。”但是因为

  皮古教授并未以货币作计算单位,所减者也不是一笔钱,所以他实在假定着:

  物质虽然未变,可是物质之量已变,换句话说,他还是暗中引进了价值改变

  changesinvalue这个观念。当生产技术改变,新的资本设备与旧的设

  备不相同时,皮古教授也想不出满意办法3来比较新旧两种设备之价值。我相

  1请读皮古福利经济学encsfwelfare全书,尤其是第一编第三章。

  1国民所得虽然应当包括一切真实所得,但为实际方便起见,只包括可以拿货币来购买的物品与劳役。

  2福利经济学第一编第四章论“何谓维持资本完整”;以及彼在经济学杂志encjual

  1935年6月号一文中所加修正。

  3参阅哈耶克hayek教授之批评,载经济enca,1935年8月号,第247页。

  信皮古教授所追求的概念,在经济分析上是一个正当而合适的概念。但在没

  有采取一组满意的单位以前,要想对此概念下一精确定义,实不可能。要把

  一个真实产量realutput与另一个真实产量相比,然后再用新产的资本

  设备项目,来抵消旧的、消耗了的项目,以计算净产量这实在是个难题。

  而且这个难题实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三众所周知,一般物价水准这一个概念,含义空泛,而且亦无法使

  其精准,故不适用于因果分析causalanalysis后者应当是精确的。

  不过这些困难也不过只是理论上的难题而已工商界在作业务决策时,

  从未计虑及之,而且与经济事态encevents之因果程序causal

  sequence,也没有什么关系。概念虽不明确,经济事态之因果程序,却是

  明确的。由此我们可以断言,这些概念不仅不精确,而且不必需。显然,数

  量分析q

  uantitativeanalysis不能用数量不明的概念。而且一从事数

  量分析,我们就会明白,没有这些概念倒反而好些。

  两堆在数量上无法比较的东西,固然不能用作数量分析之材料,但我们

  仍可作若干约略的、统计的比较。后者无须精确计算,只须大致不误;故在

  某种限度以内,统计比较statisticalparisns倒是有意义的、健

  全的。净真实产量、一般物价水准等这些东西,最好放在历史的、统计的叙

  述里面,其目的在满足历史的、社会的好奇心。为此目的,则绝对精确既不

  普通,又不必需。但是因果分析则需要绝对精确不论我们对于有关数量

  之实际值,知道得是否完全准确。说今日之净产量大于十年或一年以前,但

  物价水准则较低,这句话与另一句话之性质类似:维多利亚女王以女王论,

  比依利莎白女王好;以女人论,则不见得比她快乐这句话并不是没有意

  义,也不是没有兴趣,但不适于作数量分析之材料。假使我们想用如此空泛

  的、非量的nnquantitative概念来作数量分析之基础,则我们的精确

  性是假的。

  我们要记得,在每一个特定场合,雇主需要决定:以何种规模,来运用

  某定量资本设备。当我们说,假使雇主预料需求将增大即总需求函数提高,

  则总产量将增大,实在是说,厂商将在同量资本设备上,雇用较大量劳力。

  如果是一厂或一业,而只生产一种商品,则所谓产量之增减有确切意义。但

  是,如果我们把各厂生产活动,总加起来,则除非用特定资本设备上之就业

  量为标准,否则我们无从准确说:倒底产量是增是减。社会总产量以及一般

  物价水准这两个概念在这里用不着,因为我们不需要当前总产量之绝对衡

  量,以比较当前产量与不同资本设备不同就业量所能产的产量二者之大

  小。如果为叙述方便,或为作约略比较起见,我们想用产量增减这种说法,

  则我们必须依赖下列假定:一特定资本设备上所用劳工人数,确为由此所产

  产量之良好指数;换句话说,我们假定二者同时增减,虽然二者间并没有一

  定比例。

  所以在讨论就业理论时,我只想用两种数量,即币值量quantitiesf

  neyvalue及就业量。前者是绝对齐性的geneus,后者则可以

  变为齐性。因为,只要各种劳工以及助理员之间之相对报酬,相当稳定,则

  为计算就业量起见,我们可以取一小时普通劳工之就业为单位,而一小时特

  种劳工之就业,则依其所得报酬之大小加权。例如:设一小时特种劳工之报

  酬,为一小时普通劳工之两倍,则一小时特种劳工,即以二单位计。衡量就

  业量之单位,我们称之为劳力单位laburunit;一劳力单位所得之货币

  工资,称之为工资单位1。故设e为工资及薪金支出,w为工

  资单位,n为就业量,则e=nw。

  各工人之特殊技能,以及对各种职业之适宜性,显然大不相同;但是这

  点事实,不足推翻我们的假定即劳力供给是齐性的。因为,设工人所得

  报酬与其效率成比例,则因我们计算劳力供给时亦依其报酬加权,故此种效

  率之差别已经计算在内。又设当产量增加时,一厂所增雇之人工,因其对该

  厂业务渐不适宜,故雇主付出一工资单位所得到的工作效率逐渐减退。设有

  此种情况,则亦不过是许多因素之一,使得某特定资本设备上所雇劳力逐渐

  增加时,该资本设备之边际产量,逐渐递减而已。换句话说,我们把报

  酬相等、效率不等这一点劳力不齐性,包括在资本设备里,看作是资本设备

  之性能。故当产量增加时,我们不看作是劳力逐渐不适于利用一个齐性的资

  本设备,而看作是该资本设备逐渐不适于雇用劳力。由此,设专业技工并无

  剩余,故必须雇用较次劳工,致使产品之平均劳力成本提高,这种情形

  乃表示:当就业量增加时,该资本设备之报酬递减之速率,较之有此类劳力

  剩余时更为加大。2设各劳工之专业化程度甚大,故各种劳力间毫无替代性,

  即使在此种极端情形下,亦无不便处,因为这不过表示,当专门适于使用某

  种资本设备之劳力,都已用尽时,则该种设备上之产品供给弹性,突降至零。

  1故除非各种劳工之相对报酬非常不稳定,否则假定劳力齐性,并无困难。即

  使相对报酬非常不稳定时,我们也

  有办法处理:我们只要假定劳力供给以及

  总供给函数之形状,都会急剧改变。

  我认为,当我们讨论整个经济体系之行为时,如果我们只用两个单位,

  1如果x代表以货币计算的数量,则同一数量,若用工资单位表示,可以写作xw。

  2这是主要理由,何以当需求增加时,即使现用资本设备,仍有搁置未用者,但产品之供给价格亦会增高。

  今设劳力之未就业者都集居一处,所有雇主皆有同等机会取给于此;又设一业所雇之劳工,其所得报酬至

  少有一部分并不严格依照彼等在该业之效率,而只依照彼等之工作时间实际情形大都如此,则我们得

  一明例:当产量增加时,即使并无内部不经济intealdisenes,但由于所雇劳工之效率逐渐减退,

  亦可使供给价格提高。

  1我不知道通常所用供给曲线,如何处理上述困难,因为用此曲线者,并不说明他们所用假定。大概他们

  假定:使用于一业之劳力,其所得报酬常严格依照彼等在该业之效率。然而这与事实不符。我之所以把劳

  工效率之不同,看作是属于资本设备之性能者,其主要理由,也许就是因为当产量增加时,盈余亦增:但

  此盈余增加量,事实上大部分归诸设备所有主,并不归诸效率较高的工人;虽然后者也许也得些好处,例

  如不易被斥退,升级机会较早等。这就是说,效率不同的工人,作同一工作时,其所得工资,很少与其效

  率戍比例。不过,如果效率较高的工人,的确得到较高工资,则我的办法已经把这件事实计算在内,因为

  在计算就业量时,每个劳工是依照他所得报酬而加权的。在我的假定之下,当我们讨论一业之供给曲线时,

  必有饶有兴趣的复杂情况发生,因为一业供给曲线之形状,须视别方面对此可用劳力之需求情况而定。忽

  视此等复杂情况,当然与事实不符。不过当我们讨论总就业量时,如果我们假定:相应于某特定量有效需

  求,只有一种分配办法,将该有效需求量分配于各业,则我们可以不必考虑这些复杂情况。这个假定也许

  不一定对:有效需求之分配法,也许须看有效需求所以改变之原因而定。例如,设同量有效需求之增加,

  一由于消费倾向之增大,另一由于投资引诱之加强,则二者所面临之总供给函数也许不相同。不过这些都

  是把我所提出的一般观念作详细分析时所发生的问题,此处不拟再加深究。

  即货币与劳力,则我们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在单独分析一厂或一

  业之产量时,则不妨采用特种单位,以衡量该厂或该业之产量与设备。至于

  总产量、资本总量以及一般物价水准等这些空泛概念,则留待作历史比较时

  再用;因为在某种相当宽限度以内,历史比较本来无需精确,只要大致

  不错就够了。

  由此,我们以后将借现有资本设备上所加工时ursflabur不

  管是用之于满足消费,或用之于生产新资本品之多寡,来衡量当前产量之

  变动;技工工时则依其所得报酬加权。我们无需把这个产量与由另外一组工

  人以及资本设备所产的另一个产量,作量的比较。设雇主们有一特定设备,

  则当总需求函数变动时,彼等将作何种反应,欲对此作预测,我们无需知道:

  由此所产产量、生活程度以及一般物价水准,与另一时或另一国之产量、生

  活程度以及一般物价水准,作何比较。

  不论我们所讨论的是一厂、一业或整个经济体系,我们可以不问产量,

  只用总供给函数以及我们所选定的两个单位,来表示供给状况以及供给弹

  性。例如一厂之总供给函数一业或工业全体之总供给函数亦类此,可以

  写作:

  znrrrf,

  其中zr为预期收益不包括使用者成本在内;预期此数,足以引诱雇主雇

  用nr人。设就业量与产量之关系为r=ψr,即就业量为nr时,产量

  为r,则

  zun

  nun

  rrr

  rrrr

  即通常所谓供给曲线,其中ur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jiuyelixihehuobitonglun/,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