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拉里先生的信仰(上)
吉诺弯刀 | 作者:万法唯心 | 更新时间:2017-05-07 10:48:25
推荐阅读:
(一)
我对耆那教的了解,是从拉里先生的突然出家开始深入的。
所谓突然,只是对我等旁观众突然而已,对拉里先生自己而言,这个时刻是由来已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
把耆那教的典籍读过一些之后,我发现,这个宗教有很多地方深深地吸引我。而且,它和印度教、佛教一样,都有彼此血脉相通相连的地方,那种亲缘关系是一目了然的。
相对于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而言,甚至相对于锡克教而言,耆那教都是一个很小的宗教。它在这许多宗教的夹缝里面生存和繁衍着,在与以上诸种宗教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和保持着自己完整的教义体系和发展历史。
耆那教虽然也是发源于印度,但并不是在吠陀经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信仰它的人数很少,但历史也和印度教一样源远流长。
我一直没有弄清楚,耆那教是从什么时代开始有的,只知道,它比佛教开始要早。
在耆那教的传说中,它的创始人名叫拉什巴。从雕像上来看,他总是赤身**,什么也不穿,或者站立或者坐着,总是沉浸于深深的冥想当中。
拉什巴的世俗出身,应该是一个贵族或者国王,因为传说中,他生了101个儿子,这是一个地位卑下的穷人所不能负担的。
后来,拉什巴被神化,或者完成了超凡入圣的过程,成为拉什巴神。
拉什巴年长以后,把自己的领土分给了若干儿子,其中最大的一片领土分给了长子巴哈拉。
但巴哈拉的野心很大,他想让其他的兄弟们也都服从他,将他们名下的领土也归并过来。
所有的兄弟都屈从于他的强势,只有一个名叫巴胡巴厘的异母兄弟拒绝服从。
于是,双方的军队在原野上决战。
战争令双方阵营的贤哲都感到不安。双方的贤哲们认为,这只是两兄弟之间的个人利害之争,没理由为此牺牲千百条无辜的性命。
于是,他们决定拒绝战争,让两兄弟自己亲自上阵,决斗三回合,确定谁是统治者,谁是服从者。
巴胡巴厘在决战中连续取胜,最后,他凭借身高力大,把自己的哥哥抓了起来,举过头顶,准备将对方摔死在地上。
而就在这一刻,一个念头闪电般地掠过他的心:“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一小块土地的归属,我现在要杀死我的亲兄弟吗?”于是,他犹豫了。他把巴哈拉放回了地上。
就在放下巴哈拉的同时,巴胡巴厘也放下了整个世界。他取消了战争计划,终日站立冥想。
整整12年,他始终都处于冥想当中。藤蔓爬上了他的双腿,蛇也盘踞在他的身上,鸟儿在他头发上筑巢。他都始终站立,不为动摇。
人们认为他疯了,试图打破他的冥想,但他始终一动不动。
然而,他似乎被什么困住了,无法从冥想中获得最终的自由解脱。
于是,担心的人们去找耆那教的始祖拉什巴,询问他的儿子为何陷入冥想却长久不能得到解脱。
拉什巴说:因为我的儿子在开始冥想前,他内心所想的是:我正站在兄长的土地上。他还在区分你、我,还没有彻底明白。这个分别之念,障碍了他开悟。
于是,长子巴哈拉按照父亲的指示前去为弟弟祈祷。他来到站立不动的对弟弟,合掌对他说:“巴胡巴厘,我的兄弟,任何国土,都是亿万生灵共有的,都是宇宙之土。它从来不是任何人的,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认为自己占有大地,都是虚妄的狂想罢了。”
当这句话传递到巴胡巴厘的心里时,他顿时放下了分别之念,恍然大悟,由此洞开了通往最终自由的大门。
(三)
从拉什巴创教之后,耆那教又流传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历经了一共24代宗教领袖。他们被教内信徒称为“先祖”,每一个被称为“先祖”的领袖都不断地把教义发扬光大。
其中第19位先祖是一位女性。
第22位先祖据说是印度教克里希那神的表兄。这位表兄热爱动物。传说他正在筹办自己的婚礼,当听说因为婚礼的举行而要屠杀大量动物的时候,他受不了动物的哀鸣声,决定取消婚礼,从此开始苦行生活,而他的未婚妻也成为修行的修女。
第23位先祖是一位王子,在他手上,耆那教的教义逐渐变得完整而系统。
第24位先祖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的人,名叫马哈维拉。他也是一个刹帝利部族的王子,和佛陀一样,他在30岁的时候,也放弃了王子身份和财富,成为精神的追寻者,开始了苦修生活。
他修行了12年没有开口说过话。无论寒暑,他都赤身**并严格节食,他总是长时间地进入冥想。有一次,村民们看到他长时间地坐在那里冥想,觉得很怪异。他们设法轰他离开。他们拔他的头发,用刀子割他的肉,把脏东西泼在他身上。他们把他抬起来,又摔下去。但因为马哈维拉对**已经失去任何关注,已经从**之中获得了自由,所以,他不再能感觉到**的疼痛。
他最终获得了证悟,并开始在帕瓦地区一带传播他的思想。
在马哈维拉的时代,第一次形成了大规模的耆那教僧团组织,规模超过10万人,并且包含了各个种姓的人,因为耆那教不承认众生是有差别的。
马哈维拉去世之后,他所传授的教义一直没有被记入文字,它一直通过历代僧侣们口口相传。
(四)
公元前300年左右,耆那教派中发生了分裂。
有一派坚持马哈维拉的苦修和不立文字传统,而另一派开始向现代宗教组织的方向发展。后面的这一派编撰了45部耆那教的经书,并成立了长老会来管理宗教事务。
两者在修行方法上也有很多差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区别是,前面那个比较传统的派别坚持以天空为衣服,僧侣都赤身**,也基本不接受妇女出家,被称为“空衣派”,这也就是拉里先生信仰的派别;而后面这个比较现代的派别认为,穿一片白衣无碍他们获得自由,也接受女性出家,被称为“白衣派”。
白衣派后来发展了数量不少的修女,占到耆那教职业女性僧侣人数的99%以上。这些修女当中很多人出身名门,家境富裕,学识丰富,很多持有博士硕士学位,有的出家前是律师、或者是教师,专业能力很强。这是印度宗教当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事实上,信仰耆那教的家庭当中,很多都是卓有成就的家庭。这些家庭和耆那教的寺庙一样,都极其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