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国术天歌

三十三章:张钺眼里的释迦牟尼

国术天歌 | 作者:天歌一曲 | 更新时间:2016-04-03 02:48:29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南传上座部佛教,确实让张钺感受到了一种和国术一样踏踏实实的脉络。

  首先是关于佛教两个字的解释。南传上座部对佛教两个字的意义传承,来源于巴利语-Buddha-sàsana。Buddha是古印度语的音译,是佛陀的意思;按汉语的读法近似于‘布特’的发音,意思是觉者,就是觉悟了世间,人生真理的人。而sàsana意思是教导,教法,教诲。合起来,佛教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导,或者说觉悟者的教导。

  单单这个解释,已经让张钺愿意接受了!抛开了宗教,抛开了神话,简简单单。觉悟了世间人生真理的人,这其实就是修行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了知的人。

  就像张钺在国术修炼上的体悟,一步步的走过来,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心;当有了这两个基础之后,他对世间和人生的道理,也是了解的越来越深,很多事情,能一眼看穿本质,一眼明白究竟。这,其实就是南传上座部说的那个觉的过程。只是,觉,有层次,有深度,有程度的分别。这其实就是一个修炼的精进,次第的过程。

  南传上座部佛教,虽然带了南传两个字,但其实在它的深义里,并没有南北之分,只是现在佛教参杂了太多的东西,太多的不属于觉悟者的教导的东西,他们这是为了做个不混合的说明,才有了南传两个字!

  这个说法,也是深得张钺的心的!张钺对国术的一个概念,很简单,就是三个字:练,养,打!在他的心里,哪有什么拳派,拳种的区别?纵观他下了莲花山以来,他跟同道的介绍,只是说自己是练国术的,从来没说过门派拳法,包括他多次打斗用的东西,也是抓着什么用什么,反正都在他脑子里,在他身上!

  和南传上座部一样,其实归纳他们的概念,就是两个字:正法。

  接下来,张钺在南传上座部的典籍中,了解了释迦牟尼的平生。虽然是大概的观看,但是张钺却又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释迦牟尼在王宫的时候,张钺发现,老牟子学的东西不少!首先是读书,读的是当时印度的一些经典,他老父亲,也专门请过有学问有名望的大家来教过他。这不由让张钺想起了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那个大家让他联想到的是大儒两个字。

  然后,作为王位的传承者,老牟子还学了骑射乐器跳舞一类的技艺,这也是博学多才的人了,这跟中国的圣人孔子要求的儒学子弟,是基本接近的。

  最值得张钺关注的是,老父亲是重点让释迦牟尼学过武术的!当年印度的武术是怎样的不知道;但是综合当时存在的一些修行方法和今天流传下来的瑜伽的影子来看,印度当时真正的武术,绝不会像今天的体操搏击之类的东西一样,单纯的劳作肢体!这是张钺看到的一个重点!因为由此才能更好的结合老牟子之后的人生历程中的几个大的选择。

  坚定的离开皇宫之后的释迦牟尼,第一个重大的选择,是跟随了当时的禅定大师阿腊拉咖喇马修行禅定。并且证得了世间的最高禅定境界,这个时间有那么几年,坚定了决心的老牟自然是修行刻苦下了大功夫的,否则不可能超越他的老师,如此之快的到达此殊胜微妙之境!当然,释迦牟尼,也可以算是个天才!什么是天才?天才其实就是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和精神的人,敢于去追求的人!

  禅定是什么?用咱中国的东西来对比一下吧!可以相当于中国的丹道修炼性命双修的性功这一块,当然,不是完全等同。丹道的性功,同时是跟命功修炼相挂钩的!也许,可以用西方的名词来说一下,叫‘精神修炼’吧!但是精神修炼说法对禅定的表达,又相差的太远,也只能说成是表达了一部分的意思而已。

  天才的释迦牟尼,在达到世间禅定的最高境界之后,仍然不满意这种修行,记住了,只是不满意!不满意之后,他又来到了人生自我选择之后的第二个地方:五录韦喇苦行林。

  在苦行林,他开始了苦行修炼。其中两个核心的修行方法:闭气和断食。

  不得不说,我们今天来看关于以千年未单位记载的历史事件,一定要懂得有自己独立的,客观的思维能力,千万不要迷在了字面!否则,拿来当指导的话,肯定要走错路!

  闭气,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不呼吸!牟尼哥当时还到不了这种境界!那即然不是字面的意思那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以闭气或者说尽量的少产生呼吸动作的练气方法!不只是气功的气字,这种方法,更加接近丹道的命功练气!只是,当时印度的这种修行,过于的偏重在了呼吸上,而对人体的内部系统运行的察觉太粗浅!

  断食,当然同理,不是不吃,而是原则上的不吃好的,少吃,尽可能的不吃!老印度不容易了,已经接近了中国‘辟谷’修炼的雏形!可惜的是,还是粗浅了!没有形成完善的修行系统。不过今天西方提倡的断食净化身体和血液的那一套,倒真的是从印度的断食法里面传过去的!

  中国丹道的辟谷修炼法,在刚开始的阶段,其实有个讲究,那就是吃几个红枣。红枣是什么?中医里是补血气,西方经过研究,发现里面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各类ABC之类的东西。

  老印度其实是有一套的,靠着东方文化的边,很多东西在方向上都是对的,可就是不够深入,没有完善下去,从人体的内部机制来系统化形成方法。比如闭气和断食这两种方法,他们一直的定位就是‘苦行’二字,可见,他们在这两个方法的坚持过程中,一直感觉是受苦的,也就是说,过程是痛苦的!这基本有通过自虐来修行的味道了。

  有没有作用?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身体和精神的磨砺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古印度经常有异能人士出现在记载里,就是这样磨砺出来的。

  但因为这样的局限性,牟尼哥磨了六年之后,认为这也是不能让自己得到自己最需要的解脱,所以又开始了下一步的历程。

  其实值得一说的是,在他离开苦行林,还带着苦行的修行,有一次饿的不行,别人搭救,喝了点羊奶和吃了几个飞饼之后,他一下就感受到了自己突破了以前的瓶颈,进入了新的功夫境界。所以,南传上座部说了,原传佛教,并没有强行禁止人们食荤腥!只是让大家自律而已。

  释迦牟尼之后还跟随过外道修行。还经历过很多人生的坎坷和体悟。

  有一个被传为神话的故事,再次让张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释迦牟尼在大雪山修行的时候,曾经被一只孔雀吞入肚子。这只孔雀,就是现在很多市面上的佛教典籍里被封为‘孔雀明王’的那只。

  印度能称之为大雪山的地方,恐怕就是喜马拉雅山了!老牟子,是去那里修行过的!可见修行之坚定,觉悟之追求!在那种山上,出现能把一个人吞人腹的大鸟,在快两千年前了,张钺是认为有可能的。至于是不是一定就是孔雀,不需要考证!

  张钺看到的是事情的结尾,结尾就是,老牟子从那只鸟的腹部跑了出来,这是关键!破开那样大一只鸟的胃,还要突破那么厚的腹壁出来!张钺掂量了一下自己,用国术的标准衡量了一下所需要的能力,张钺发现,就凭自己这个暗劲二层的功力,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看看释迦牟尼前面的修行,张钺再次的确定了一点:原来,人的潜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开发,是可以达到这种程度的!

  张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很贼!否则也不会在现在市面繁杂的各种国术经典和修行典籍中,找到隐藏在里面的方法。而修炼了这么久,他对人生对世情的觉,也是越来越深,所以,他看到的是这些。

  后面释迦牟尼在嘎亚那颗菩提树下,七天了悟,透彻人生,得大解脱。南传上座部的典籍上记载的是,牟尼哥在那里先修的是‘禅那’,从禅那出定后,再‘修观’,培育智慧,然后在第七天的凌晨时分,成佛。

  禅那是什么,按巴利语的解释,就是精神高度的集中,平静,专注和统一!

  修观是什么?张钺懂修观的方法,其实在丹道修炼,也有观的修炼方法。但是张钺知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修观,一定不是普遍意义,典籍传载的那些作为入手方法的修观!牟尼哥那次的修观,那是临门一脚,深度爆发!但是张钺现在的程度,还是理解不到,推断不出的。

  这无疑,再次提升了张钺的追寻目标!这个追求目标,已经提升到了人所皆知的佛祖释迦牟尼级别的了!

  虽然,他现在只有十年的寿命了。但是,一只鸟可以飞得多高,不是因为它的翅膀,而是因为它的心可以飞多高;一个人,可以走多远,不是因为他的双脚,而是他的心有多大,视界有多广!

  **说:人有多大胆,田就有多大产。

  说道这里,就要把巴利语解释一下了。

  巴利语(Pàëi-bhàsà),原意为圣典语、佛经语,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经典用语。巴利语与梵语(Sanskrit)同属古印度语,但梵语属于雅语,巴利语属于俗语;梵语是贵族语,巴利语是民众语;梵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标准语,巴利语则是佛陀及圣弟子们的用语。佛陀曾禁止僧众们用梵语来统一佛语。

  看到了关于巴利语的解释,张钺对释迦牟尼的尊重,更深一分!

  所以,他决定,抛开自己以前对佛的认识,好好的研究一下原始的觉悟者的教导。

  ;
国术天歌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guoshutiange/,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