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晨议交锋(上)
风云三国志 | 作者:飞雨流云 | 更新时间:2016-12-11 19:30:59
推荐阅读:
自十常侍之乱后,董卓把握机会,顺利入主洛阳,陆续收并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等人的部众,势力渐丰,在击杀执金吾丁原之后,终于将京都兵权尽数收于麾下。而在官爵上也是先代刘弘为司空,又迁太尉,掌假节钺虎贲,最后纳李儒之策,一举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为帝,将大汉帝室控于掌中,迁升为相国,封?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并悉数据武库甲兵,国家珍宝为己有。一时大汉朝政随其左右。
关东诸侯联军的讨伐,让董卓在权位的颠峰尝到了成为天下共讨之敌的味道,也使其对权势有了更强烈的欲望,以西迁至长安为契机,大肆清除朝中异己,纵然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也难逃被清洗的下场,先后贬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等重臣为庶民,又杀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为首等数十位朝中文臣武将,又在这些要职上安插自己的亲信,将大汉名义上的朝廷军政大权集中揽于一身。
所以眼下在长安,朝廷的廷议由原先的一日一朝该为三天一朝。而每十次廷议只有一次会有皇帝亲临,更多的是尚父董卓全权处理朝政。
今日又逢朝廷廷议之日,群臣涌往长乐宫的主殿,那里是朝廷举行廷议的地方。桓飞已得到正式升迁的文函,所以穿着都尉的军服也有幸参与这重臣云集的重要会议。
由于董卓强令将洛阳人丁全数迁入长安,所以朝中官员也无一缺席在众铁甲羽林一路的安全“护卫”下被请进了长安。
此刻朝堂之上文武官员一个不缺,整整齐齐的排成两班分立左右,黑衣锦袍的武将站在左边,而红色锦袍的文官则站在右边。一队如狼似虎,全副披挂的宫中禁卫正从偏门进入殿内,他们在殿门内外布下了防卫,肃立鼎盛的军容似乎展示着汉朝精锐的威仪,只不过在群臣和桓飞看来,那雪亮的刀枪展示的更多的似乎是董卓武力的威胁。
昨晚的司徒府晚宴上桓飞觉得去的还是很有价值的,现在他已经认出了那个长相不怒而威的尚书仆射士孙瑞、御史中丞皇甫嵩和他的侄儿皇甫郦,还有他那个令人讨厌的儿子皇甫坚寿。
出乎意料的张温居然也在,看来吕布手的那封信还没起作用。
伴随一串清脆的钟声,董卓在李儒和蔡邕的左右陪同下从屏风后走出,来到殿中。董卓在正中处那高高的软席上坐下,李儒与蔡邕则各自站回自己的班列。
廷议终于开始。
最先的政情,其实也就是陇右与凉州的民政,还有就是三辅地区的秋收情况。桓飞听了听,大致听懂了一些。由于陇右、武威等地前些时日的民乱,民间作物几乎全数毁坏导致大量的流民产生,这些流民开始移往西凉。
而羌胡等部落的陆续叛变,使牲口的进贡也缺失了很大一部分。虽然没有危急军中战马的供应,但如不想办法解决,长期以畜牧为主的陇右河西地区,粮荒将势必产生。
至于三辅地区,虽然遭兵灾不大,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但因为山多地少,粮食产出有限。虽然从洛阳带来了很多的粮食,但同样也从洛阳等地一下迁入数十万居民,加上正在开筑?坞的二十万民夫和囤守各处的十数万军士。粮食日耗之大简直到了难以按时供给的地步。
所以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提出暂停?坞的开筑,将二十万民夫转入田间从事生产。
董卓没有回答,倒有一旁的李儒代答,一是?坞开筑绝不能停下,二是各地守军的粮食供给不能断。其他百姓、民夫的日用粮食可尽量减少。
大司农似乎早料到是这样的局面,反正尽了自己的责任,于是不发一言的退回到自己的班列。
接着内政之后,便是军中的调动与升赏。就听董卓终于起身,接过蔡邕手中的圣旨,开始宣读起来,第一个点到的竟然是皇甫坚寿。一番赞扬之后,竟然升其为奉车都尉。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官职,属光禄勋辖,是汉武帝时所设的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之一,皆比二千石俸禄。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是个极靠近皇帝的要职,昔日的汉名臣霍光就拜此职。董卓之弟董?也曾拜此官职。皇甫坚寿原本的官职是议郎,是郎中令的属官,掌顾问应对,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但品秩不过仅六百石。如今一下成为比二千石的重臣,而他的父亲皇甫嵩不过是御史中丞,秩千石而已。
看着皇甫坚寿得意洋洋的谢恩起身,桓飞暗叹人世不公,李肃在沙场上浴血拼杀,也不过是个骑都尉,而皇甫坚寿无赫赫之功,却与之同起平坐。
其实他不知道到这个时期的汉朝官职的高低早以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灵帝时就允许?门卖官,太尉段?、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皆是出钱五百万至千万不等,各自买到了三公的爵位。
到了董卓入京乱权,汉家帝室几于被毁,所以与皇室有关、掌管皇室事务的职位也全成了虚衔。如负责徼巡宫中的卫尉、宿卫宫殿门户的光禄勋以下的各级官职被随意拿来封赏。所以虽有品秩,但却无实权,拿皇甫坚寿来说,此时皇帝等若被软禁,还需要什么御乘舆马?至于两千石的品秩也不过是个虚头。
等皇甫坚寿退回班列,董卓拿起第二封圣旨,终于点到了李乐,桓飞急忙出班跪倒,“臣李乐接旨!”
董卓眯着眼睛看了看桓飞,脸上的肥肉抖了几下,终于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