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大荒众生

第二十六章 太学学宫 下

大荒众生 | 作者:风的度 | 更新时间:2017-05-08 19:01:25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如此宏大的建筑,当然大荒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他们学识渊博,长于分析问题,表述问题旁征博引,往往都要穷尽事物的变化方能停下,但是由于大学学宫的学派众多,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各自理论亦不相同,经常发生争执。.26dd.Cn

  太学学宫规矩森严,其中就有一条,学术理论之争论,纯是以文会友,不得武力相向,违者驱逐出宫。不要以为文人争执就是口角而已,大荒的文人大都修为高深,如是大打出手,破坏程度比之一般修炼者更胜,以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才会有规矩制定严禁武斗,只许文会。

  由于言论自由,促进了太学学宫在学术修炼上百家争鸣的状况,使太学成为大荒名副其实的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中心,当然完善修炼体系也是旁带的功能。

  在学术上,太学学宫兼容数家之学,多元思想并立,各家地位平等,言论自由,相互竞争,也彼此吸收融合对方的理论完善自身。学者们彼此攻击彼此理论的弱点,促使他们不得不不断改进自己思想核心,不断修正、完善、发展自己的学说。

  在大荒家族是以贵族为中心的发展,完全杜绝平民向上爬的道路,只能依附家族而存在;那么太学成为大荒中心也是必然的,因为它为平民提供了晋升的道路,太学学宫吸收平民进入其中,使他们获得地位,权利,名声。

  所以太学学宫的发展异常顺利,也使得各个家族意识到平民的重要性,所以各族都设有大学,请得太学学宫的人去教育人才,这也是太学和各势力的妥协的结果。

  不过太学不愧为大荒的圣地,即使各族已经有大学,但是也不能杜绝人们对于圣地的向往,甚至有国君都被送到此处学习。

  太学学宫研究成果广泛,思想博大精深,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教育、道德理论、文学艺术以及天文、地理、历、数、医、农等多种学科知识。著作众多,各势力多少都深刻受到了这些著作的影响,发展侧重有所不同,可谓人文鼎盛。

  太学学宫中争论题目众多,其中就有一项,也是各个势力有远见的人共同认识到的问题。大荒势力众多,群雄并起,各个都想称雄争霸,社会处于动荡和变革之中,太学学宫中早有学者意识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从远古以后各族就已经分开,发展繁荣,到千年前大战,混乱端倪已经初现,在到现在虽然表面平静,但是暗里激流涌动,显然各派大师们知道这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经之路。

  而太学争论的焦点就是如何统一各族,王道霸道之争由此而来。儒家大师主张当然是重王道轻霸道,他们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所谓“霸道”,即是依仗实力强大,假借仁义之名,来征服天下。大师们认为这样的征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所谓“王道”,即是靠道德礼教而实行仁义,仁义教化而征服天下。儒学大师主张王道,是因为以德服人,中心悦诚服。

  而荀子一派则是虽然崇尚王道,但是对于大荒面临的局面则也谈霸道,主张以王道为本。

  管子一派则是主张王霸并举,针对具体情况而定,理论上述说就是,善于观察大荒形势,利用大族的力量,依势而缩小别族;利用强族的权威,依势而消弱别族;而大荒又强族众多,就联合强族攻击弱族然后成就霸业,在强族众多的情况下谈王者之势,实在是一种愚不可及的事情。这种思想也是建立在大荒强族众多的情况下,如果强族少,联合起来称霸的想法就是败事之谋。

  这些文学主张最后发展成为武学就有了不同气势的武学,在武学上王道霸道,即是极致的表现,王道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使人心服;霸道则是如山般的压迫,巍巍然然,使人恐惧战栗,惧怕,提不起勇气反抗。这两种武学由这番争论而起,但是却没有如学术一般融和的可能,如有世仇般,两种方法修炼出来的元气,双方抗拒异常。

  这番学术争论引出武学典籍的事情其实还有就如天人之争,儒学认为天是人事的最高主宰,天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在儒学大师们开来,事业的成败、帝王的权威、天下的志乱,都是天意。实际上大师们是将天看成一个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的精神性实体,也就是道的存在,沿着“尽心、知性、知天”的思维和认识路线,构筑“天人合一”的境界。

  荀子一派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天是自然的,其运行变化具有规律,但是这种运行变化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天有常行,不为人存,不以人改”。他们还认为人为这世间最珍贵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一般的一部分,而是特殊的一部分,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话就是“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儿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管子一派则是比较极端,对于天,他们认为人定胜天,人能主宰自然。

  这段论述,使大荒的武者对于天道的理解也就分为三种,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武学类型,第一种就是顺应天意的“天人合一”;第二种就是“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第三种就是逆天而行,改天换命,惟自身长存于天地间。

  伊凡的修炼之路却与大荒人的理解不同,他修道,道自然,伊始当然要遵循道,遵循自然,进一步去遵循事物的自然,从而带到以自己的自然配合事物的自然,以己之道合物之道,也就是“以天合天”的境界,通过了解道而构筑自己的道,做到反应在自然之前,“意未至而神先行”,相当于预言一样,修炼至大成,能知过去未来。这就是“玄”,伊凡从诸圣文章之中领悟出来的修炼境界。

  太学学宫作为大荒人文中心当然不止一个学宫空悬与野外,围绕着学宫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其规模一点也不比各族的国都小,城中武学门派、商铺店面、歌剧舞台、学馆……也就不一一列举,而且作为各族交融的中心,其中规定各族平等,不允许打架斗殴,没有歧视,实在是各族互相了解的一个平台,大荒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平,太学城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大荒众生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dahuangzhongsheng/,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