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大汉骑军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教

大汉骑军 | 作者:风似刀 | 更新时间:2019-03-04 16:14:16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自太尉杨坚退隐后,要说谁是上都城里最据权势的人,无疑就属枢密院参议长薛渭。不过,最近几天,薛渭却颇有些烦躁不安。

  薛渭今年四十八岁,出身于一般士族家庭。他今天能登上权力巅峰,与他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弈、奋斗分不开。

  薛渭的大哥薛胄从小天资聪慧,在家乡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就以榜眼身份考入了帝国五大军校之一的北京参谋学院,毕业后又被直接调入上都军机处任职,前途一片光明。

  受到其兄薛胄成功的鼓舞,家里人又把希望寄托在薛渭身上。如果一家兄弟俩能都高中三甲。薛家门庭必然大方光芒,说不定祖坟都会冒青烟。从此后,全家人无时无刻不在鼓励他读书,常常用其兄的事例来激励他。让性格争强好胜的薛谓既厌烦、又不服气。他拼命苦读试图越大哥。

  无奈。薛渭天资实不及其兄,高考时别说进前三甲,就连上北京参谋学院的资格也没考上。虽然家里人并没有说什么,但薛渭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知道他们对自己失望之极。于是他暗暗誓,今生无论如何。也要越大哥薛胄的成就。

  他考入了普通军校,毕业后先是被分配至预备役任职,几年后又调入乙等军团。虽然他的比其兄低,但他并没有灰心,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去赶大哥。

  时间一晃过去了十几年,当薛渭终于跨入帝国高级军官的门槛时,其兄薛胄已经是军机处中将参议,朝廷二品大员,眼看着再进一步就可能入阁。难道自己真的一辈子没有办法过他吗?正当薛渭有些气馁时,一个大好机遇出现在他眼前。

  他在被新任太尉杨坚接见时,为其人格魅力所挥服,当下拜其为师,成了太尉的记名弟子。之后他便时来运转,不出两年他被调入上都出任御林军右师师长,官居从二品。又过两年。他接替了退休的上司职务,成为京畿护卫三军之一的御林军统领,也成为了朝廷的二品大员。

  一个普通的士族家庭,兄弟两人都在四十岁左右就像居朝廷二品大员,实属百年难得一见。薛氏兄弟不仅为家族和亲人们挣足了面子,也被帝国内不少士族、平民家子弟竖立了榜样,成为他们学习、效仿的对象。薛谓却很不满意、不甘心,因为就在他刚刚追赶上大哥的步伐还没有一个月,大哥薛胄就晋升为军机处参议长,成了内阁大臣。又一次把他甩在身后。

  他又一次咬牙狠,就是不择手段也要过大哥薛胄。从此之后。大哥不仅是他赶的对象,也成了他的死对头。皇天不负有心人,前年,他苦心等待的时机来了。因其兄薛胄在太子之争的立场上,偏向世平太子一方。他便毫不犹豫地下决心支持长沙郡王福常。

  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终于将太尉杨坚一党拉入这场纷争,并且将太子一党赶出了上都。上都之乱后,他也如愿的进入了内阁。多年以来的夙愿,一朝得偿所愿。他激动地热泪盈眶。那天夜里,他失眠了。回从前,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交替从心间流法而过。细细品舍着这些滋味,他感到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执着、拼命都没有白费。

  在那天夜里,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再以越大哥薛胄为目的。他要达到的这个目标,就是大哥薛胄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个目标迄今而至,帝国的无数英雄、豪杰,也只有六十二人能够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打算用更加拼命的劲头去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有了新的目标,就有了新的动力。从那天夜里起,他又开始考虑新的计划。并逐步着手安排实施。对于不了解他的人,也许都会把他看成一个不问朝事的纯粹军人。但真正的他却是一个非常有心机,考虑事情也比较全面、缜密的人。

  他在朝中的人缘不错,起码比虞士基好得太多。自从定下明确的目标后,他就刻意在内阁大臣中讨好、拉拢一批人。比如,为了给太尉非常信任的杨素、6柯、刘武周腾出位置,他主动放弃枢密院、参谋处和军机处的军方职务,成了政务内阁大臣中的一员。此举,不仅让太尉对他另眼相看,也让杨素等人在心里非常感谢他。

  又如。他以前非常反感两面派曹臻,后来在他现曹臻的政见与自己的政见大致相同时,便毫不犹豫抛弃前嫌,与曹臻的关系也日渐亲近起来。到现在,曹臻已变成为了他在内阁中的坚定盟友。

  对其他一些新进内阁的大臣们,他也主动示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等到宇文苞辞去承相之职。太尉又退隐,他接替杨素成为枢密院参议长后。这些新进的内阁大臣,大部分成了他的支持者或是盟友。

  如今辅昼相虞士基几乎已左右不了内阁。他掌握着京畿护卫三军的军权,曹臻把持着帝国监察院。只要是他俩反对之事,没有一件能得到内阁的通过,即使虞士基搬出皇帝的名义。也无法改变结果。只因是天伤帝福常现在还没有满十六岁,不到亲政年龄,皇帝也没有否决内阁决定的权利。因此,在这一段时间,薛渭在内阁中可谓是威风八面,仿若辅。只要是他作出的决定,很少有不被通过的时候。

  虽然已经左右了朝局,但薛渭志不在此。他定下的目标比掌控朝局远大得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正在一步步实行自己的计刮。他相信只要北朝灭亡后,自己就有很大的把握实现既定目标。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在他春风得意之时,疯虎张锐给他当头一棒。在他看来。张锐简直是不可理喻。在战事快要结束的关头。突然动兵变起事,率兵攻下潢关、洛阳、汴州等地。一举切断了黄河北岸己方部队的退路,进而又有威逼上都的可能。

  当内阁接到张锐动兵变的消息后,虞士基就跳了出来攻击他,如果当初不是他提议解除了张锐的军权,怎心珊同出今日!事他当然不可能任由虞十基叫嚣当即反数……又不是因为解除其兵权才反叛。而后。虞士基又拍案直陈,如果内阁早点通过他提出的惩治周延的议案。也不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对此,薛渭也不好饺辩。十几天前,内阁就得到了周延在洛阳大肆屠杀的消息,虞士基和洗夫人等人力主要重治周延之罪,而他却想力保周延。因此,他以不宜在这时打击前线将士的士气加以反驳虞士基等人的提议,双方一直争论不休。所以内阁也迟迟没有作出最后决定。

  薛渭非常敬佩老太尉杨坚的为人处事原则,因此老太尉以前的一些举动也是他模仿、学习的榜样。他本来就在刻意拉拢庞公、英公等世袭家族,对其子弟也极为照顾。他这时力保周延,也是为了博取英公家族的好感。但这次周延的事情引了严重的后果,眼看再保他就要牵扯到自己。但不保周延,英公家误会不会由此怪责自己?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而据被张锐释放回来的八军团指挥官王世充陈述,张锐是因为周延残杀了史万岁等潢关投降的北军将领才反叛的。这让薛渭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貌似这次周延做得太过分了。虽然他以前曾经暗示过周延,不要对俘虏的北朝王公大臣们手下留情,特别不能饶恕了支持北朝的世袭家主们。

  在这个方面,曹臻与他有一致的看法。曹臻也曾经对他说过:“这场内乱是东王和卢公、晋公等一帮世袭家主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引的,我们不把他们彻底消灭,即使取得了这场内战的胜利,帝国也不会得到长久的安宁。”

  因此,周延屠杀北朝王公大臣是他和曹臻都乐意所见的,但周延杀害史万岁和北朝大臣家眷之举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当初,在高颖、贺若弼作乱时,老太尉杨坚也只是杀了高颖等人全家十二岁以上的男丁,对他们的女眷和幼子都只是贬为贱民就算了。老太尉为什么不杀这些已被按上谋反罪名之人的家眷?其用意就是不想与过多人树敌。还有史万岁,只是一个单纯的将领,杀不杀他都无所谓。

  无奈,周延这人太没有脑子了。周延性子直,没什么心机,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他容易被利用。自己只是暗示过他两次,他就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了。而且周延这人嘴紧,只要他不说,战后想必旁人也不会把屠杀之事牵扯到自己身上。

  坏的是,周延太过灯杀。他在洛阳没有一点顾忌的一顿乱杀,不仅给他本人树立无数的敌人,也给自己的既定目标设置了障碍。某些因为屠杀之事对朝廷心怀怨恨的世袭家主们,又怎么能在战后成为自己的助力?难道也要将他们一举杀光?这也太不现实了。而且在这个时候又不能一举抛弃周延,不然英公家族很可能由支持自己变为怨恨自己。

  幸好这个时候有曹臻这个盟友在,在他被虞士基逼得无言可对之际,挺身而出对虞士基等人说:“既然事情已经生,我们现在不是要追究由谁来负责的时候。要尽快想办法解决当前之事,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追究责任之事,还是以后再议这才让喋喋不休的虞士基闭上了嘴。但张锐兵变之事。也不是这么好解决的。内阁已经商议了数天,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就在内阁还没有商议出结果时,这天曹臻又转来一份密报。薛谓打开一看,惊得面无人色。

  曹臻送来的密报上一共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番州战区的将士绝大部分跟随张锐反了,现正在向西京进,预计这两日内便会夺下西京。薛渭是武将出身,知道一旦失去西京就意味着杨素在伏牛山一带设立的防线彻底变为无用。如果杨素仍要坚守伏牛山一线,在西京的张锐所部,就会沿商州南下,绕到杨素的身后,伏牛山防线会随之崩溃。

  如果杨素放弃伏牛山防线继续后撤,张锐在洛阳和西京的部队就有可能分兵两路朝上都压迫过来。到时战场便会在上都城下展开。杨素手中的二十多万大军虽然在数量上过张锐所掌握的兵力,但双方在质量上毫无比较性。一旦开战。十有**杨素会败。杨素战败,上都也不保了。难道要被迫迁都?

  这还不算是最坏的消息,更坏的消息是曹臻密报上所讲的第二件事情。据监察院密探得到的消息。几日前凉公广技文,痛斥周延在洛阳的屠杀行为,并呼吁帝国内有良知之人都站起来对这种禽兽行径进行声讨。技文中还严厉地质问上都朝廷为什么没有制止周延在洛阳的大屠杀,是支持、还是默许了周延的屠杀行为?如果是上都朝廷有人支持周延的行为,他不介意起兵以清君侧。

  凉公的拨文写得大义凌然。使人读后毫不怀疑他的一片忠君爱民之心。薛渭读过则是惊得把手上的密报掉落在地。也浑然不知。他十分清楚凉公的用意,这家伙虽然口中已经承认上都朝廷为正统,但是想以借着周延之事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参战了。而且据之前监察院掌握的情报,凉公已和燕公等家族结成同盟。很可能燕公等未参战的北方家族也会跟随在凉公之后起兵参战。

  如果这些家族都派出家族护军参战,加上北军残余的孙晨的三十余万人马以及张锐手上的十余万人马,与朝廷敌视的军力一下子就变为了五、六十万人。朝廷过去半年来的努力,也都变为了泡影。被切断后路的河北6柯、刘武周军等六十余万南军主力,也会陷入随时可能被围歼的险境。

  这可怎么办呢?薛渭急得团团转。他知道曹臻送来的这份密报,现在别人都还不知道。如果不在这一两天内想办法妥善解决,一旦消息传开,内外形势会变得更加不利。

  还是去请教一下老太尉吧!薛渭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下,连夜赶往杨府,请见老太尉杨坚。

  杨坚躺在床上接见了他,杨英在身旁伺候着。据杨英说,一周前其父的病情就反复不定,现在已经不能下绷旧入卧房薛渭差点认不出杨坚来前泣个躺炮下工役骨鳞殉、喘着粗气的老人,难道就是曾经那个帝国内最有权势和威严之人?”

  格坚见他来没有开口,只是抬手指了指座椅示意他坐下说话。薛谓敬了一礼,侧身坐下。他不敢耽误太久老太尉静养,落座后寒暄了几句就直接切入了正题,讲明了来意。

  薛渭陈述事情经过时,杨坚不断张口喘息着,不时还剧烈咳嗽一阵。一旁的杨英侍立在床边,听见父亲咳嗽便端起痰盂为父接痰。父亲吐完痰后,杨英又拿起锦帕为父亲小心擦拭嘴角和胡须。

  待薛渭讲述完毕。杨坚喘息了一阵,用嘶哑而虚弱的声音说:“无锋此子,可以说是个侠士。你用大义相示,他必为所用。而若用手段驱使,必适得其反。本来他已经表明归附朝廷,自然不会再起二心,你们又何必解除他的军权?经牢,在这个。事情上,你操之过急了。”

  “是,是。老大人所言极是,这事是学生考虑不周。”薛渭身为老太尉的心腹,自然知道老太尉从很早以前就欣赏张锐,也不时对其提拔。即使后来张锐拒绝回军参与内战,他也没见老太尉说过一句怨恨张锐的话。

  杨坚又喘息着说:“要解决无锋之事不难,只要能给他一个满意地答复,他自然不会与朝廷继续作对。”

  薛渭心里虽对老大人这番话不以为然,但仍想听听老大人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于是问:“请问老大人,如何才能给张锐一个满意的交

  杨坚又咳嗽了一会儿,吐了两口痰,才说:“周延目无君父,杀之有功而无过。赦免随同起事的将士,保证今后不追究他们的罪责。你们只要能做到能让无锋相信这两点,洛阳、西京的兵势自然无

  “让他相信?学生怎么才能让他相信呢?,薛谓也知道,自周延杀了手持天佑帝亲特赦令的史万岁后,朝廷的信誉一落千丈。他即使同意老太尉的建议,也没有办法保证能让张锐们信,朝廷今后不会追究他和跟随他起兵将士的罪责。

  杨坚似乎累了。闭上眼睛问道:“老夫听说属国新韩和百济有了摩擦,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薛渭赶紧把这事汇报一番。原来,在帝国长期刻意挑拨下,新韩和百济两国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帝国之所以要挑拨新韩和百济两国的关系。也走出于对自身周边安全着想。两个相邻关系不友好的属国,总比他们走得亲近对帝国更加有利。而且在可能需要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其中一国去压制另外一国。

  在帝国内乱前。新韩、百济两国虽然关系紧张,但也能保持冷静和克制。可帝国生了内战,并且战事一连年余也没有分出胜负。两个多年敌视的国家,就有机会彼此宣泄仇恨了。据报今年初,这两个国家就彼此在边境地区不断制造摩擦。两个月前,新韩开始出兵攻打百济,战火甚至波及到辽东带方郡的一些地区。

  “让无锋去处理此事吧。”杨坚听薛渭讲究,也没有睁眼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薛渭领悟不出其中的含义。让张锐担任主帅攻打新韩、百济两国?那打完两国之后又该如何处置张锐?

  “你还有别的事么?”过了片刻,杨坚没有听见薛渭告辞,又睁开眼询问。

  “尖大人,还有凉公布拨文之事该如何处理?”薛渭也不好再问张锐之事,把话题又转到欲要起兵清君侧的凉公等人身上。

  杨坚睁着昏花的老眼。深深地看了薛渭一眼,轻叹了一声,说:“这事你去找霄鹏商议吧。你们记住,只要有了利益,再坚固的同盟也会破裂。”

  “是!老大人请好好休养,学生下次再来看您。学生告辞了!”薛渭见杨坚实在疲乏。不敢再打扰,于是起身告辞。

  杨坚也未挽留。只是让杨英代为送客。在出府的路上,薛渭悄声问杨英:“阿座,我调你回上都,你可有怨言?”

  “呵呵,”杨英笑了两声说,“我调回上都能就近服侍父亲,哪儿有什么怨言?”

  薛渭拍了拍杨英的肩膀说:“放心,调你回军机防务处任职也是暂时的,待战事结束后。近卫军统领一职还是你的。”

  “多谢大哥。”杨英连忙行了一礼,表示感谢。

  “自己人还谢什么?”薛渭一把扶住杨英,详装怒意地说,“你是不是不把我当大哥了?”

  “大哥说的是。小弟矫情了。”杨英知道薛谓的脾气,也不再客套。

  薛渭自拜杨坚为师后。有空就来上都太尉府串门。对太尉府上下的人都十分客气,特别是对杨英兄弟几个更是恭敬有加。

  他不顾年龄差异,硬要杨英等人叫他大哥。

  后来,杨英要满十八岁时。薛谓又主动找来杨英。提出今后两人合伙做生意。杨英正在苦恼今后单独立户,自己该怎么挣钱养家时,薛谓就送上门来,杨英自然马上答应合伙。而且薛渭还提出,杨英只管出本钱,生意上的事情都由他来打理,赚的钱两人平分。这让没有时间来管理生意的杨英。更是欢喜不已。他年纪虽然不大,但也清楚薛渭为什么要巴结自己。所以,他从不担心薛渭不讲信用。从那以后,两人合伙了近十年的时间。在十年间,薛渭用杨英给的数千金币本钱,帮杨英挣了几十万的红利。说白了,等于是白送钱给杨英花。

  也正是因此,当初张锐在军校时曾有意找杨英入伙做生意,杨英也没有答应。几年前。杨英见薛渭家里的生意逐年下滑,他又要分给自己红利,家境一年不如一年。于心不忍,提出要解除合伙关系。本来薛谓还不愿意,杨英就搬出要和张锐合伙做钱庄生意的理由。才勉强让薛渭答应散伙。

  不过,两人虽然生意散伙,但始终保持密切联系。杨英也把他当成了亲大哥看待,除了杨素和张锐,关系就属与他最铁。两人也在其他一些事情上有过合作,并且合作效果不错。

  望溪河之战的惨败,如果换成别人,不说军职不保,起码也是仕途无望。然而在杨素的运作下,他才仅仅被免去一级军衔和职务,调去姐夫麾下任职。薛谓又在周延洛阳屠杀前将他调回上都,一是让他远离是非,二是为他再次出任近卫军团指挥官铺路。对此,杨英也十分感激薛渭。

  送走薛渭后,杨英回到卧房。看见父亲杨坚像是已经睡着,正想退出门,突然听父亲叫他:“阿座,过来。”

  “是。”杨英几步来到床前,轻声问:“父亲可是要喝水?”

  杨坚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说:“阿麾,你今后不要再与薛渭有来往了。”

  “呃?“杨英楞了一下,他完全没有想到父亲会这样吩咐他。他知道父亲以前一直对薛渭信任有加,视他为心腹亲信。这时,怎么突然让自己不与他来往呢?难道是刚才薛渭无意间得罪了父亲?

  杨英正在心里猜测,就听父亲杨坚又说道:“薛渭此人志大才疏,你跟他关系过密迟早会遭牵连。以后你只要好好跟着你二叔,前途自然不会有大碍的。”

  “志大才疏”?杨英也是第一次听父亲评价心腹亲信,没想到却会给薛谓这么一个评语。在他看来,薛谓是个很有心计之人。而且行事风格很符合自己的胃口。

  所以要他选择,他宁愿选择跟薛渭一起共事,也不愿意只听从身为长辈杨素的安排。

  “父亲”杨英正要为薛渭解释几句。不料却被杨坚出言打断:“阿麾,不要以为你与薛谓做过的那些事情父亲不知道。你们自认为行丰机密,旁人不会知晓,但岂能瞒过为父?”

  “什,,什么事?孩儿,并没有与薛大人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杨英心里虽惊,但这时也只有硬着头皮不认。

  “唉!“杨坚叹息而道,“你与薛渭合谋刺杀虞士基、高颖、潘景郑等人之事情。其实为父早就知道了。”

  “啊!?”杨英惊得面如土色、身如抖糠。他完全没有想到父亲提到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只有薛渭和他两人密谋协商而定,而且找去刺杀行刺之人不是当场自杀,就是事后已被处理。应该没有第三人知道这事,父亲是从什么人那里知道的这事?难道薛渭还给别人说起过这事?

  杨坚用枯瘦的手拍了拍儿子的手背,安慰惊恐不已的儿子:“阿麾。那件事为父知道你是想为为父着想。所以,为父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但为父要让你明白,事情即使自认为做得滴水不漏,也有泄漏的可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今后要是为父不在了,你要切记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被别人利用了还不知道。而且行事尽量光明正大,以奇治正,只能逞一时之快;以正治奇,始终才是正道。”

  杨英听了父亲的肺腑之语,也不由流下眼泪,默默地点头。

  这边薛渭出了杨府,便匆匆赶去曹臻的府上。本来曹臻已睡下,听到薛渭来访,连忙重新穿戴整齐出来相见。薛渭也没有废话,直接把从老太尉那里得来的话,对曹臻复述了一遍。曹臻一听抚掌大笑,称赞说:“真不愧是老大人啊,一席话便解了我等的烦忧。”

  薛渭连声催促询问:“老大人是何意思?你又有何良策?”

  曹臻收住笑声,把自己的想法全盘道出。薛渭一听大喜,曹臻想出的这个办法,一能分化了凉公等人的同盟。让他们的关系逐渐恶化。二能把张锐也引入这些人的纷争中去,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朝廷再以大义为名一举解决他们。三则,如果此计可行,即使杨素以后回朝,也无法撼动自己与曹臻的地位。最后,如果此计实现,数年后,也许自己的既定目标就可以实现了。正可谓是一石四鸟之计,实在妙不可言。

  正在薛渭兴奋之时,曹臻轻咳了一声。提醒说:“此事解决方法是有了。不过能不能让内阁通过,我却没有把握。”

  薛渭一皱眉,问:“你是怕虞士基从中阻扰?”

  曹臻点点头说:“他毕竟身居承相之职。他要是不答应,也许也会影响到其他一些人的反对。”

  薛渭阴沉着脸,说:“大不了,我们让他也像宇文苞一样的滚蛋。”当初,正是他与曹臻的合作抓住了宇文苞的把柄,才把他赶下了台。薛渭深信,只要两人再一次合作,搞虞士基下台也是小事一桩。

  没想到,曹臻连连摇摇:“虞士基和宇文苞不一样,他是陛下的太傅。即使给陛下面子,我们也不能让他这个时候下台。”

  “那你说怎么办?”薛渭有些不耐烦地问。

  曹臻捋着胡须分析说:“虞士基在内阁里并没有支持者,所以不怕他与旁人串联。在这件事情上。最有可能与虞士基一起持反对意见者。走进夫人和庞演两人。只要我们把这两人的工作做通,虞士基就孤掌难鸣了。”

  薛渭沉吟了一下说:“庞演那边应该不难劝说,但进夫人就不好说了。”

  曹臻一拍几案,说:“那我们就主要去做通庞演的工作。至于进夫人。她能答应最好,如果不能答应也无所谓,只有她与虞士基两人反对。也无法阻挡我们七人通过的议案。”现在内阁中,刘掉、那士政是薛渭的人,李进、陈泰是他的人。因此,只要说中的任何一人,就已经符合内阁决议通过的条件。

  薛谓也站起身来说:“好!事不宜迟。我们连夜去劝说庞演。明日内阁会议前,我再去跟进夫人提一下这事,争取明天内阁会议上通过这个议案。”

  经过一夜的苦劝,出身庞公家族的庞演终于答应支持薛渭、曹臻二人的提案。第二天,内阁中果然只有虞士基和洗夫人反对,只是他俩也没有办法阻拦这份提案的通过。几天后。一份由上都内阁通过,且由天估帝亲自签著的命令送到了张锐的手上。(未完待续)
大汉骑军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dahanqijun/,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