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各国的反应
超级大华夏 | 作者:光照929 | 更新时间:2016-07-03 08:58:16
推荐阅读:
华夏军全歼米国大西洋舰队的巨大震荡之下,整个世界各国几家欢喜几家愁的:
米国内部自然是一片哀伤之声,媒体一片哗然,米国的国民立即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唯恐华夏军会挟带着大胜之后的威势在加勒比海出发,乘胜登陆米国本土。
对此,欧洲各大列强的反应就复杂多了,英吉利人既看不得米国人的工业实力和国力越来越强,但米军大西洋舰队全军覆灭之后,又变得兔死狐伤起来,只是得了胡震的好处之后,更加忌惮于华夏军强大的战斗力,不好也不敢出手干涉华夏军在加勒比海的行动,便在暗暗中集聚力量,准备拖华夏公会迅速发展的后腿。
在这种情形之下,英吉利内阁和海军部,加强了新加坡的海军力量,以看住强大的华夏公会,同时以英吉利海军舰队急需更新舰队为由,宁愿赔偿一点违约资金,也要违约取消了华夏公会在英吉利几家造船厂下的战列舰订单。
欧洲大陆的德意志帝国最是高兴,因为当今世界上只有米国的工业实力才能和德意志有得一拼。
现在米国被华夏军痛扁一顿,刚刚继位登基几个月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非常高兴,接连举办了好几场盛大的宴会,每场盛大的宴会都邀请来自华夏公会的年轻外交代表,让清廷驻在德意志的公使李凤苞很是妒忌了一阵。
胡震趁机指示外交人员在德意志活动,使得德意志统治者同意,本国的造船厂以最优惠的价格,秘密地按胡震给出的设计图纸,为华夏公会制造四艘战列舰的散件,这些战列舰的散件由德意志运回南洋。在德意志的工程师帮助下,由华夏公会的造船厂自行装配起来。
被华夏公会军队打得伤透了心的荷兰、西班牙,终于又多了一个白人难兄难弟,不知是高兴还是悲伤才好,这两个国家很想与米国沟通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远东的新势力华夏公会。但又怕遭到华夏公会再次打压,不敢公开和米国眉来眼去的,便和米国暗通款曲,但这两个国家已经大伤元气,并不能给新败的米国什么实际性的支持。
此外,法兰西、鄂罗斯、倭国等势力,对于华夏公会的强势崛起,满是深深的恐惧,各自有不同的担心:
法兰西是害怕华夏公会将来会进入同文同种的安南殖民地。将历代都是华夏藩属国的安南抢夺回去,于是也针对性地加强了安南的海陆军力量,法军在河内、西贡、谅山设立了坚固的防御要塞。
鄂罗斯则与华夏本土有上万公里的边境接壤,时刻都担心华夏公会打回华夏本土,推翻清廷统治,与鄂罗斯直接争夺西伯利亚领土,便增强了西伯利亚的陆军力量,增派了作战舰艇到太平洋舰队。
而是倭国更是对此害怕得要死。担心倭国就此失去崛起的机会,永远要给华夏文明的原创民族俯首称臣。
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掀起了一场建设倭国陆海军的狂潮。号召全体倭国民众捐资捐款,这引得倭国天皇都节衣缩食带头捐资。
倭国陆军竟然达到了六十万人,比历史上同一时期的倭军数量多出了三倍。
作为华夏文明的本体清朝,心情却非常微妙:明明朝野上下为同文同种的华夏人同胞扬威万里海外一片振奋之情,但偏偏清廷最高统治者的皇族们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日夜忧惧。担心华夏公会挟多次大败洋人之威杀回华夏大陆来,将统治权夺去了。
清朝统治者对此戒心日重,在广袤的国土里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风潮——几乎已经停下了脚步的洋务运动又运行起来了,争论不休的铁路是否建设问题,受到华夏公会的刺激。终于有了实际性的进展,清廷同意立即以北京为中心,大力修建铁路,先前期展开京粤铁路、京哈铁路、陇海铁路的勘察。
而各地总督的工业建设也一片火红的景象,而且在胡震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避免了很多弯路:武汉钢铁厂对大冶铁矿进行勘验后,针对性地将机器从德意志购买回来;江南机器局提前大力仿制马克沁重机枪、120毫米口径速射炮。
在官办工业之外,清廷还向全国下发圣旨,鼓励全国各地商人开办民营的缫丝、织布、蒸汽机轮船工业。
这是胡震这个大蝴蝶掀起的风潮,终于开始改变华夏的历史进程。
面对外交部牛曲云送来成堆的各国反应分析、陈子超交来的清朝内部动静报告,胡震此时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一一处理各国的反应和行动,他此时正在忙着一件事:攻打米国东海岸!
米国东海岸有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华夏军在大西洋的力量毕竟有限,出动的陆地力量不可能超过十万人,要攻击米国本土的哪一个点才是最好的呢?
胡震和超级计算机反复推敲,并广泛听取各级军官的意见,最后确定将进攻的矛头对准米国的经济首都、世界经济金融中心--纽约。
不用超级计算机提醒,胡震都明白,后世的米国之所以称霸世界,完全是以其强大的工业、金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要沉重打击米国,就要首先打击其经济基础。
而打击米国的经济基础,就要打击其经济中心,而米国最大的城市纽约是一个最好的目标。
于是,胡震在要超级计算机系统提出作战方案的同时,也要求参谋部就攻打纽约迅速拿出一个具体的作战方案来。
此次远征加勒比海,胡震将总参谋长苏文质留在南洋镇守,只带着副参谋长兼舰队司令郑定邦和一群年轻的参谋。胡震这样要求参谋部制定作战方案,不无锻炼参谋团队的意思。
连战连捷之下,华夏军参谋团队的士气极高,效率也极高,在郑定邦的带领下,一天时间就制定了一个进攻纽约的作战方案。
胡震拿到计划看完之后,甚是满意,大笔一挥便签字批准了作战计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