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草根家族的抗战传奇:遍地烽火

作品相关 如何造成1942河南大灾

草根家族的抗战传奇:遍地烽火 | 作者:苏打水 | 更新时间:2017-04-29 13:00:52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人们对惨剧嗟叹之余,不禁要问:谁之罪?怎麽造成的?宋致新认?,当我们站在时代高度,探究1942年河南大灾的原因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华战争是造成这场特大灾荒的根本原因。

  “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日军在河南境内先后动过十多次大规模进攻。其中较大的战役有三次:1938年2月,日军动豫北作战(即平定作战),中**队节节抵抗后退至黄河以南,豫北全境沦陷。日军在黄河北岸与中**队隔河对峙。

  同年5月,日军动豫东作战(即兰封会战),6月初日军攻陷开封、*,向郑州进逼??俗璧踩站?鞣福??槭?钤谥V莼ㄔ翱谡??坪哟蟮蹋?扑?继诙?露峄慈牒#?品呵?远?萦诘惺帧?

  194o年6月,日军占领了豫南的信阳,控制了平靖关和武胜关。1941年1月,日军动了豫南会战,沿铁路北进,中**队经过激战收复失地,日军退回信阳一带。

  这样,到1942年河南总面积三分之一沦陷,国民政府管辖的区域三面临敌。

  黄河的决堤泛滥,蒋介石“以水代兵”暂时阻止了日军西进,但给人民生命财?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89万百姓丧生,黄水退后形成长达4oo多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沙滩河汊,不愿做亡国奴的民?大批流向国统区,加重了国统区的粮食负担。几十万中国抗日军队在河南驻防,军粮马料,以及兵源补充,全靠在河南“就地取材”。从1937年抗战爆以来五年半里,河南出兵出粮都是全国第一。沈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使河南民力物力财力早已枯竭。即使在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交粮纳赋之后,也谈不上任何储藏。当1942年遭灾,麦收只有一两成、秋粮又绝收,特大饥荒的爆就势在难免。

  宋致新还分析说:河南本来铁路交通最?达,平汉铁路纵贯南北,陇海铁路横跨东西。但在抗战中两条大动脉绝大部分瘫痪,只有洛阳以西一段陇海线还开通。而河南公路交通极落后,自古救济饥荒,无非“移民”和“移粟”两法(即将灾*走或将粮食运来),河南交通运输如此困难,两法都缺乏效率,灾民就像被关在铁屋,只能坐以待毙。

  宋致新指责蒋介石***,不恤民命,是造成国统区7o多县河南灾民大批死亡的直接原因。在占全省面积三分之一的沦陷区,同样遭受了严重天灾,灾情被封锁得更严,灾民死亡总数,迄今无从得知。在国统区,要彻底救灾也确有困难。然而,从1942年到1943年,抗日前线无大的战事,国统区还有许多省份丰收。国民政府如果诚心抓紧救灾,是能够把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的。但蒋介石政权在“军事第一”的口号下,置人民的生命财?于不顾,致使灾情日趋严重、不断蔓延,

  蒋介石对河南大灾始终装聋作哑,目的是既不救灾,又可以推卸责任。1943年3月底,当白修德向蒋介石陈述灾情时,他还矢口否认、故作惊讶,其实,他对于河南灾情的严重性早已知晓。1942年8、9月河南灾象初呈,蒋介石已从军方得知消息,他立即意识到危机,心急火燎地跑到西安王曲,召开“前方军粮会议”,决定将河南征粮数额减?25o万石,又命令立即征用所有运输工具,把陕西储粮迅运往河南。但蒋介石采取这些紧急措施,是?了解决河南驻军的粮食问题。

  1942年1o月,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本是遏止河南灾情蔓延的关键时刻。因?随着冬季的到来,灾民的大量流亡,死亡率会急遽上升。1o月上旬,河南省赈济会推选杨一峰等代表赴重庆,吁请国民党中央免除灾区征实配额,蒋介石不但拒见他们,还禁止他们在重庆公开活动。1o月2o日,国民党中央政府派张继、张厉生等到河南勘灾,他们经过实地考察,承认河南灾情确实严重。1o月29日,豫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届一次国民参政会上,?河南灾民涕泣陈情。然而,多方呼吁,并没有引起蒋介石政府对救灾的重视。1942年12月,中央政府拨给河南2亿元(1亿赈款,1亿贷款),同时强调军粮征收不能减免。于是,河南省政府分派大员到各县,一面视察灾情,一面督促征粮。当省府大员到各县督征时,有的县长谈到百姓把仅有的一点麦子交军粮后全家服毒自杀情景时,不禁痛哭失声,跪地磕头,请求免征。县政府到乡间逼粮,农民交不出粮食,自卫队的团勇便到农民家“坐催”,住农民的,吃农民的,逼着农民只好卖掉所有能卖的东西去纳粮。

  自古以来,灾区人民通常是不纳粮的。蒋介石政府?什麽偏偏违背救灾的道理,把“纳粮”和“赈灾”搅在一起呢?宋致新解释:他“救灾”是假,征粮是真。由于河南的交通运输极?困难,几十万河南驻军的口粮,从外省调运至少也得好几个月。军队不可一日无粮,军民交困时,蒋介石采取了舍民保军的残酷政策。到1943年元月底,国民政府从河南共征收17o万大包小麦。

  宋致新算帐说:国民政府拨了2亿元赈灾款,当时平粜粮按最保守估计已涨到每斤1o元,2亿元只能购得2千万斤,分给3oo万灾民,每人只有6斤多。而国民政府从河南征收的是17o万大包小麦,每大包2oo斤,共计亿斤,分给3oo万灾民,每人可得11o多斤。

  河南省军政不和,政府内部不和,彼此猜疑,互推责任,也是导致灾情酷烈的原因。宋致新说,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向上邀功,瞒灾不报;军方只管要粮,以势相逼。三十一集团军军长、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是蒋介石的爱将,他在台儿庄大战中建立过战功,驻扎河南期间,还身兼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边区党政军分会主任等职,威高权重,*随之。大灾中,汤恩伯大肆扩军,在重灾区拉夫抓丁,横征暴敛,在副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叶县大兴土木,驱使灾民修筑黄河新堤,累死饿死的民工不计其数。汤恩伯还利用职务之便,参与经商走私,大国难财。老百姓把他列?造成河南大灾的“四害”之一。

  宋致新还认?,各县县长及公务人员的平庸无能,也是大灾越演越烈的原因。当时的河南,民间还蕴藏着很大的救灾力量。如果各县政府敢负责,组织民?,劝借劝募,以富养贫,或者组织生?自救,都可以缓解灾情。而且,1943年春季小麦长势很好,灾民只要坚持到麦收,就能看到生路。在1943年春救灾紧要关头,南阳《前锋报》大胆提出“放斗余,贷公粮”,号召各县县长打开公仓,把往年余粮和麦收前吃不着的公粮拿出来贷给灾民,但大多数县长害怕放了粮收不回,甯肯眼看灾民饿死,也不愿冒此风险。

  1942年河南大灾以3oo万民?活活饿死而悲惨地结束。由于国民党当局严密的**,除了极少数正直敢言的中外记者?这场大灾留下了片断记录外,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竟然是如此默默无闻。但是,大灾的潜在影响巨大,恶果就一桩桩显露出来。最直接的恶果,是1944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军队在中原会战中惨败。4月17日,日军渡过黄河,历时38天的战斗中,日军以5万左右兵力打垮了4o万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豫中3o多个县城。中**队意想不到的是,撤退时豫西山地民?到处截击他们,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甚至枪杀官兵,造成军队重大损失。

  汤恩伯对此不仅不深刻反省,反而恼羞成怒,把中原会战失败的罪责归于河南老百姓,诬蔑河南民?都是汉奸,贴出标语,准备实行屠杀。1944年9月,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会议上,中原会战期间身在河南、亲眼目睹了汤恩伯部队临阵逃跑、侵民扰民行?的豫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从沦陷了的河南历尽艰辛来到重庆,在参政会上,以铁的事实揭露了汤恩伯的罪行。如,汤恩伯利用军权经商走私,在逃跑前让士兵、民夫搬运大量私财;前线激战正酣,他却在鲁山温泉沐浴;仓库落入敌手时,里面还存有面粉1oo万袋,够2o万军队一年之用……郭仲隗的言引起?多参政员极大愤懑,由郭仲隗领衔,1o3人提交了严惩汤恩伯的提案。

  中原会战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被撤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在蒋介石的庇护下撤职留用。不久,河南省政府也全部改组。

  宋致新在《1942:河南大饥荒》代前言结尾写道:?纪念被纳粹德国杀害的6oo万犹太人,以色列民族在耶路撒冷修建了大屠杀纪念馆新馆。把民族的灾难转化?民族的思想财富,才是对灾难最好的纪念。“我想,中国人民,河南人民,是否(至少在自己的心头)也应建立1942年河南大灾的纪念馆呢?”

  这与《饿鬼》一书作者贝克异曲同工。贝克在中文版前言和后记中两次表达了愿望:应该?六十年代大饥荒的死难者建立一座纪念碑。

  《饿鬼》书中有一个重要观点:“世界上所有共?党掌权的国家几乎都遭受过灾难性的饥荒。苏联有过两次大饥荒,蒙古、柬埔寨、中国、越南、埃塞俄比亚、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北朝鲜都有过惨重的饥荒。”这段文字实际上提出了共?制度与大饥荒的密切关系问题。贝克也说:“把所有这些罪恶和荒唐的行?全都归咎于吴芝圃和信阳的路宪文并不够完全,他们之所以如此狂热地追随大跃进的荒唐目标,其部分原因来源于河南的过去,过去的状况构成了培育乌托邦空想的沃土。”宋致新的着作,更以翔实的史料?迪人们:不合理的制度对于造成和加重饥荒固然是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纪念馆,纪念碑,都是?了纪念。而纪念的根本目的,是避免重演。
草根家族的抗战传奇:遍地烽火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caogenjiazudekangzhanchuanqi_biandifenghuo/,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