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热游文学网 > 兵锋无形

第四章 老枪

兵锋无形 | 作者:沈清平 | 更新时间:2017-04-25 07:26:35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推荐阅读:
  人都是有对比心理的,一旁的狼窝沟人也不例外。

  他们一开始看到,吴毅一会儿愁眉不展,一会儿眉开眼笑,心里都捏把汗。

  这会儿,看到他挥斧劈柴的熟练劲,算是长嘘一口气!

  觉得这自称叫吴毅的娃,既不疯也不傻,看样子还是个勤快的农家娃!

  今后过日子,指定不下于孟家那东北军伤兵林道成!

  他们的感觉,很快就得到验证。

  吴毅劈着柴火,觉得斧子忒钝,想找块磨石磨一磨,却瞥见堆放工具的角落,似乎有根双管枪筒子。

  小心地搬开屋角杂物,扯出来一看,居然真是根古董级并联式双管猎枪。

  虽然木托没了,还有些上锈,但掰看看,开机巢还是好好的。

  重新卡上,分别试试左右两个扳机,纹丝不动,心知是卡笋问题。

  自己那个号称无所不知的网络世界,尚且有不少人以为双管猎枪就是体育用枪,或是雷明顿、温切斯特等大公司战后研制的狙击类用枪。

  殊不知,双管或单管猎枪,早在后装枪发展伊始,就已是欧美各国大量流行的民用枪支。

  有点实力的家族,多半会依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样式。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积贫积弱的中国是洋人的天堂,更是有“万国武器试验场”的尴尬之称。

  各类枪支出现在冀东这样的民间枪库,并不稀罕。

  号称拥有民间枪支二十余万的冀东,要是没有这类古董枪,那才是怪事!

  比如现在看到的这支古董,既没有铭文标明生产厂家,也没有什么特殊标记。

  兴许就是哪位兴致勃发的洋人带到中国来,又为某个有兴致的国人所得的、寻常的枪支而已!

  真要犯考古癖,也没招!

  谁也不清楚那位洋人,属于哪国、哪个有能力弄这么杆枪的家族。

  除非,能找到那不知所终的断枪托,说不定上头烙有某个鬼佬家族印记、铭文。

  不过也别抱太大希望,因为咱们自个就有个鲜活的例子:毛瑟驳壳枪舶来中国之后,深受饱尝战乱之苦的百姓欢迎,足可以假乱真的山寨货不老少。

  有个令人笑不起来的笑话说,不少人家将其视为传家宝。

  老人临去世时,往往郑重其事地将老毛瑟请出,千叮咛万嘱咐地转交下一代,才安心闭眼。

  毛瑟驳壳枪在中国百姓眼中的地位,由这个笑话可见一斑。

  有财有势、有门路的,自是购买德国佬的原厂货。

  稍次那么些的,弄来咱们国内各厂仿制品。

  再次些的,请来咱们模仿能力不错的民间工匠,自己开炉叮叮当当地手工制作山寨货。

  于是良莠不齐的毛瑟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地出现。

  一些铭文标识齐全的,你要以为就是原厂货、大厂货,那可就错得离谱喽!

  咱们那些民间能工巧匠们,为了显示其手艺精湛,依样画葫芦地把样枪的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地刻画上,不是什么秘密。

  验证是否原厂货,或是国内各大兵工厂精良制作,往往只有开枪射击之后,才能见分晓。

  毛瑟枪如此,谁又能保证这古董猎枪不类似?

  放在自己时代,确实没那闲心琢磨、摆弄古董枪,可这眼下这境地嘛,有聊胜于无。

  只是枪托损坏、扳机卡死,修修不是难事!

  “叔,你们咋放着这枪不用呢?嘿,不就是枪托子没了,扳机扣不动嘛!”想得通透,却还是有点纳闷。

  按理说,这种电影《老枪》里头演绎的古董枪,该是老早就随着传教士和洋人出现在冀东了,狼窝沟人居然不识货?

  难道找个修枪匠捣鼓一下,也不曾想过?

  “哦,你说这枪啊?年前满天星、响三省他们两伙胡子火拼,俺跟你王大伯跑去给他们收尸。咳,去晚喽,啥也没有啦,就捡了这么杆火枪筒子……

  “俺们寻摸着,别个都不要,指定不是好玩意。弄回来等凑够钱请个修枪匠弄两杆火枪,一人一杆……”

  杜四成吧嗒着烟锅子,有些不以为意。

  那两伙土匪火拼后,也不知道是哪方胜了。

  逞凶斗狠过后的场地,比捡漏儿捡过的还干净。

  这管怪模怪样的枪,还是在边上一个草窝子里绊了他一脚,才引起注意的。

  先入为主地以为,这不过是杆没用废弃的破枪。

  “嘿嘿!叔啊!幸好你没弄成火枪!有没有把子弹壳啥的,捡些回来?”听完乐了,没有被送到废品收购站之类地方去,叮叮当当整成锄头什么的,算是老枪的福分!

  “有,有,俺觉着这玩意没啥大用的,倒是挂一块的玩意儿怪稀罕,都留着呢!俺这就找找……”杜四成应着,转身在另一旁墙角杂物堆掏了好一会儿。

  还真弄出根塞着猎枪弹、带着铁盒的牛皮腰带,拿着问:“是不是这玩意儿?”

  “对,就是它们!呵,这是双管猎枪,可不是俺们那装黑硝的鸟铳,洋玩意呢!”拿过腰带略微查看,单是复装好的就有三十多发。

  而扁铁盒里的空壳还有十来个,发射药两包、铅子一包。

  从铅子有大小两种规格,而复装好的子弹,又以大铅子封口的样式看,有些主弹丸兼带散弹的意味。

  “啥?洋玩意?嗤,俺咋觉得就是两枪筒子凑凑,凑成个怪模样的……”也许是听到“猎枪”两字,杜四成有些不屑地咂咂嘴。

  觉得这破枪再怎么洋,也指定洋不过孟家女婿那杆钢枪。

  吴毅清楚老人的攀比心理,也不多说。

  事实胜于雄辩不是?

  拿上枪掏出什锦包内的十字锥,拧开木托与枪管连接的螺栓,去掉只剩一小茬的残木托。

  再到柴垛上,找了块没什么枝桠、节疤的刺槐。

  先用斧子劈削成枪托粗坯,再拿着比划比划长短,才锯去多余部分。

  村子小,老少都围着看,想瞧瞧这娃,咋把两根凑一块的破枪筒子,捣鼓成“洋枪”。

  王家、杜家哥几个,自然成为好下手。

  被派上“粗活”——拿瓷片将木托刮得细腻,省得握枪时扎手。

  拆开机巢,卸下零件仔细看看,吴毅暗喊无语!

  里头挂卡击锤的阻铁凸笋,被厚实的尘垢堵得严严实实的。

  任你怎么拗动后托,挂卡的连杆只空自来回拖动,能挂上击锤?

  多少年头没有清理过,又有多少使用者自以为聪明地过量灌注枪油?

  只有抓来历任“枪主”,挨个过堂审问才晓得!

  当然,还得保证这些枪主们,还全都活着。

  否则,就是派出世间以瞎纠缠闻名的网络无脑人士、咱们民族特产的茅坑“文化人”,“两强”联袂出动去追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先用小扁锉来回磨去陈年积垢,现出凸笋部位轮廓。

  再用细细的尖锥,钻鞋底般镂去堵塞传动孔隙中的沙尘、油污混合物,慢慢地将各个部件恢复原貌。

  随后取出扁铁盒内的枪油壶,拿块破布沾点薄薄地抹上。

  组装上了试试,咔嗒、咔嗒地脆响的,压根就不像是有毛病的破枪。

  心里头不禁感慨:“不少好枪,就是这样被耗掉的!等咱组织起队伍,不好好拆解保养枪炮的,咱不抡死他们才怪!”

  处理罢机巢,取下插在两管中间的通条,缠上布条沾点枪油,不停地旋转着捅刷。

  经年积尘一扫而光,灰暗的枪膛登时亮闪闪的,足见制枪用的钢材有够好的!

  也不管那哥几个还没完成木托打磨,拿了过来用匕首削出连接的细颈,小心地试着粗细,卡入空腔。

  不断调整角度,用小钻杆穿好孔,将螺栓重新固定好。

  “瞧,这枪是这样的!”用了大半天,残枪又完整地展现威风,得意地拿着它展示。

  “吴兄弟,别是蹲坐菩萨笑眯眯,有模有样开不了腔(枪)吧?”王家老大王福旺两眼发绿,却又不无担心地拢着袖子问。

  到底如何,只能由老枪自己来回答。

  取了两颗子弹,塞进膛内,轻轻扣上后托,朝大家笑笑。

  缓缓举枪,瞄着茅屋对面树丫上的鸟巢,食指轻轻扣下右边扳机。
兵锋无形最新章节http://fahao.reyoo.net/bingfengwuxing/,欢迎收藏本书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新书推荐: 重返十九岁倾世皇妃农家新庄园重生山花烂漫复转军神超级饭店风雷破光芒神决宇宙农民重生之娱乐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