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语言体系界定
爱与性的实验报告 | 作者:小庄 | 更新时间:2016-11-28 01:07:13
推荐阅读:
第50章 语言体系界定
说一样的话时,你是我的你,我是你的我。等到说不一样的话了,你是你的你,我是我的我。常见微博上有人贴出××总结分析,说“你转发某某人较多,你提及某某人较多,你关注某某话题较多”,不假思索的话,只会觉得这些某某一定是你的密友,于是爱和你一起聊某某,互相提携、帮衬,原也不足为奇。但反之想想,其中似乎另有玄机,会不会这因果关系也有可能倒过来呢?又或者,两者互为因果?
果然,唐纳薇的密友圈里不乏所见略同者,一位物理学家有天很郑重其事贴了条上来,正好契合这个主题。话是这么说的:研究表明,如果两个人语言风格类似,浪漫关系会持久,特别是在用那些功能性词汇上有相似爱好的人,包括代词、冠词、连词、介词,等等。听上去很励志的样子,撩起我的好奇心,赶紧去翻看有关报道。文章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与其学生莫里·爱兰德(Molly Ireland)一起撰写完成。他俩几年前开发了一款计算机软件,专门用来就人们写作和对话中各种类型词语的使用程度作分析,这个东西是如此的好玩,以至于被拿着去各个场景下试验,物尽其用。
第一个例子是用在快速约会中。共考察了40对被试,结论是,语言风格相似的异性继续约会的几率果然大大高于那些风格迥异的,达到了四倍以上。
第二个例子是用于检验那些年轻情侣。86对被试中,使用短信时言语合拍的情侣们接下来三个月中保持交往没分手的比起那些不合拍的更多。如果再把合拍度细分为高和低两种,三个月后,高合拍情侣中仍能维持关系的占3/4,低合拍度的只占大约一半。
另有一项分析端得十分另辟蹊径,说是通过档案研究,他们比对了三对著名作家好友/夫妇之间的语言匹配程度,包括弗洛依德和荣格在1906-1913年之间的通信,伊丽莎白·布朗宁与其丈夫罗伯特·布朗宁在1838-1861年之间的诗歌和剧本,西尔维娅·普拉斯和泰德·休斯在1944-1963年间的诗歌。得到结果是:当一对人语言相左时,关系也正处于恶化。没错,这种语言上的背离,出现在荣格离开弗洛依德另立门户的时候,也出现在了伊丽莎白和罗伯特精神疏远的时候,更出现在了休斯和普拉斯婚姻破裂的时候。
看到这里,我已经开始翻看自己的微博和邮件,作起了一个接一个关系剖析。果不其然,清晰而缠绵的往来记录,从表观上来说,的确十分能够印证上述研究的论点:那些和我一样爱使用三个句号作为省略号、使用经过变形引申的爱因斯坦理论来证明世界虚幻、使用粤语歌词作为阶段性总结、使用哇啊哈嗯哼来掩饰智商、使用论语体来反诘反讽……的人儿,毫无疑问,都是心头最在意的男人和女人,在生命的某个时期里为我所珍爱。而隔阂到来之时,两方也各自开始心存界限,避免触及许多一起提炼出来的概念或语气,生生将它们逐出已经习惯的语言体系去。
还忍不住通过搜索找回了几封陈年的情书,透过再也不可重现的迷雾和再也无法拉近的距离,依稀想起了惊喜的、美好的、心碎的、麻木的日子,以及说过的很多话,蜜糖一样的、匕首一样的,镌刻着“唐氏纳薇制造”的印记和激荡而起的回响。白天一样的,黑夜一样的,在这个深刻的夜晚,全部的全部的,从窗外扑入。